蜂蟄傷

蜂蟄傷,中醫病名。是被蜂尾螫傷,毒液注入人體,或伴刺留皮內所致。局部出現紅腫刺痛,甚或有頭暈噁心等症的中毒性疾病。與西醫病名相同。被少數蜂蜇,一般無全身症狀。若被多數蜂蜇,可產生大面積腫脹,偶可引起組織壞死,重者出現噁心、無力、發熱等全身症狀。甚至出現過敏性休克或急性腎功能衰竭。大黃蜂蜇傷,可導致休克,昏迷,抽搐,心臟和呼吸麻痹等,可致死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蜂蟄傷病
  • 發病部位:暴露部位
  • 相關西醫疾病:蜂蟄傷病
  • 主要病因:火毒證
  • 多發群體:所有人群
  • 疾病分類:外科—中毒性疾病
  • 傳染性:無
名詞解釋,與西醫病名的關係,病因,診查要點,辯證論治,治療原則,證治分類,其他療法,轉歸預後,預防調護,文獻摘要,

名詞解釋

是被蜂尾螫傷,毒液注入人體,或伴刺留皮內所致。局部出現紅腫刺痛,甚或有頭暈噁心等症的中毒性疾病。

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根據本病臨床表現及特點,與西醫病名基本相同。

病因

本病病因有火毒入侵,致經絡阻塞,氣血瘀滯,則局部腫脹疼痛。 

診查要點

1.多發生在暴露部位。
2.皮損為瘀點、丘皰疹或風團,甚則為一片潮紅或腫脹,往往有水皰、大皰形成。
3.自覺疼痛、瘙癢、灼熱。重者可出現發熱,頭痛,噁心嘔吐,脈細弱,血壓下降等全身症狀,甚至危及生命。

辯證論治

治療原則

以外治為主要治療原則,症狀嚴重者,清熱解毒,五味消毒飲加減。

證治分類

火毒證
主證:局部腫脹疼痛,滲血,或有水皰、血皰、瘀斑,嚴重者局部組織壞死,發熱,頭痛,噁心嘔吐,脈細弱,血壓下降等全身症狀,甚至危及生命。
治法:瀉火解毒,涼血活血。
代表方:五味消毒飲合犀角地黃湯加減。
常用藥: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

其他療法

1.患部如有毒刺需先拔除。
2.野菊花、馬齒莧、夏枯草等,搗爛,外敷。
3.玉露散、季德勝蛇藥、南通蛇藥片等,涼開水調,外塗。
4.入乳汁、米醋、香皂水等,外搽。
5.內服季德勝蛇藥、南通蛇藥片、解毒消炎九、牛黃解毒片等。

轉歸預後

被少數蜂蜇,一般無全身症狀。若被多數蜂蜇,可產生大面積腫脹,偶可引起組織壞死,重者出現噁心、無力、發熱等全身症狀。甚至出現過敏性休克或急性腎功能衰竭。大黃蜂蜇傷,可導致休克,昏迷,抽搐,心臟和呼吸麻痹等,可致死亡。

預防調護

1.搞好環境衛生,清除周圍雜草。
2.野外工作時,應掌握蜂的生活習性,應注意防範。

文獻摘要

1.《千金方》“蜂蜇人用蜂房末,豬膏和,傅之。”
2.《外台秘要》“薄荷貼之瘥。”
3.《沈存中筆談》“處士劉湯,隱居正屋山,嘗於齋中,見一大蜂窩,為蛛網絲縛之,為蜂所螫墜地,俄頃,蜂蛛鼓腹欲裂,徐徐行,人草齧芋梗,微破,以瘡就齧處,磨之,良久,腹漸消,輕躁如故,自後人有為蜂蜇者,捋芋梗傅之而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