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窩焦爐

蜂窩焦爐

蜂窩焦爐(Beehive coke oven)是一種用耐火磚砌成可以多次使用的固定窯室。始於18世紀中期。18世紀中葉,人們為了克服成堆乾餾窯的缺點,用耐火磚砌成可以多次使用的固定窯室,稱為蜂窩焦爐。但直到19世紀60年代,蜂窩焦爐才大部分地取代了成堆乾餾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蜂窩焦爐
  • 外文名:Beehive coke oven
  • 學科:冶金工程
  • 領域:能源
  • 始於:18世紀中期
  • 釋義:用耐火磚砌成的固定窯室
簡介,蜂窩焦爐煉焦,結焦機理,焦炭處理,熄焦,涼焦,篩焦,貯焦,

簡介

蜂窩焦爐(Beehive coke oven)是一種用耐火磚砌成可以多次使用的固定窯室。始於18世紀中期。18世紀中葉,人們為了克服成堆乾餾窯的缺點,用耐火磚砌成可以多次使用的固定窯室,稱為蜂窩焦爐。但直到19世紀60年代,蜂窩焦爐才大部分地取代了成堆乾餾法。

蜂窩焦爐煉焦

蜂窩焦爐的燃燒室與炭化室不分開,靠煤料燃燒和煤乾餾時生成的煤氣的燃燒提供熱源。每爐可裝煤5t左右,煉焦周期為2-3晝夜。焦炭在爐內熄火,最初由人工出焦,後改用機械從爐頂裝煤,從爐側出焦,並將煙氣導出用於餘熱鍋爐生產蒸汽。在生產規模較大時,還可將若干爐窯排成一組進行生產,成為現代焦爐操作方式的起源。

結焦機理

煉焦煤的有機質基本結構單元,是以芳香族稠環為主體,周圍連線側鏈雜環和官能團的大分子。煤在結焦過程中受熱到350~480℃,大分子劇烈分解,斷裂後的側鏈繼續裂解,其中分子量小的呈氣態,分子量適中的呈液態,分子量大的和不熔組分呈固態,相互滲透的三相物組成膠質體。煤的粘結性強弱,取決於膠質體的數量以及流動性和熱穩定性。當溫度繼續升高到 450~550℃時,液相產物進一步分解,其中一部分又呈氣態析出,剩餘部分逐漸變稠,與分散的固相顆粒融成一體,最後縮聚並固化,形成半焦。在這過程中,氣態產物通過膠質體逸出,產生膨脹壓力,使固體顆粒結合得更加牢固。聚積在膠質體中的氣態產物則形成氣孔。當溫度進一步升高到700~1000℃時,半焦主要析出氣體,碳網繼續縮聚,體積變小,焦質變硬,形成多孔的焦炭。這時,熱解產物已無液相出現。由於半焦的收縮,各點的溫度和升溫速度不同,使收縮量和收縮速度不均,產生焦炭裂紋。

焦炭處理

從煉焦爐出爐的高溫焦炭,需經熄焦、涼焦、篩焦、貯焦等一系列處理。為滿足煉鐵的要求,有的還需進行整粒。

熄焦

有濕法熄焦和乾法熄焦兩種方式。前者是用熄焦車將出爐的紅焦載往熄焦塔用水噴淋。後者是用180℃左右的惰性氣體逆流穿過紅焦層進行熱交換,焦炭被冷卻到約200℃,惰性氣體則升溫到800℃左右,並送入餘熱鍋爐,生產蒸汽。每噸焦發生蒸汽量約400~500公斤,乾法熄焦可消除濕法熄焦對環境的污染,提高焦炭質量,同時回收大量熱能,但基建投資大,設備複雜,維修費用高。

涼焦

將濕法熄焦後的焦炭,卸到傾斜的涼焦檯面上進行冷卻。焦炭在涼焦台上的停留時間一般要30分鐘左右,以蒸發水分,並對少數未熄滅的紅焦補行熄焦

篩焦

根據用戶要求將混合焦在篩焦樓進行篩分分級。中國鋼鐵聯合企業的焦化廠,一般將焦炭篩分成四級,即粒度大於40毫米為大塊焦,40~25毫米為中塊焦,25~10毫米為小塊焦,小於10毫米為粉焦。通常大、中塊焦供冶金用,小塊焦供化工部門用,粉焦用作燒結廠燃料。

貯焦

將篩分處理後的各級焦炭,分別貯存在貯焦槽內,然後裝車外運,或由膠帶輸送機直接送給用戶。
整粒將大於80(或75)毫米級的焦炭預先篩出,經切焦機破碎後再過篩,得到粒度80~25(或75~25)毫米級焦炭用於煉鐵。這樣可以提高焦炭粒度的均勻性,並避免大塊焦炭沿固有的裂紋在高爐內碎裂,從而提高焦炭的機械強度,有利於煉鐵生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