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毒古今貼

蜂毒古今貼

蜂毒古今貼,是古制黑膏藥,適用於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筋骨扭傷、骨質增生、骨刺、風濕及類風濕性關節炎,肩周炎、網球肘、腱鞘炎等一應骨病。

基本介紹

產品介紹,治療機理,歷史淵源,治療效果,

產品介紹

【產品名稱】:蜂毒古今貼
【主要成分】:蜂毒、羌活、乳香紅花、川芎、三棱、冰片、大黃、木鱉子、玄參、生地、金銀藤、、甘草、土貝母、黃芪、當歸、薄荷梗、赤芍、白芷、杏仁、黃柏、僵蠶、生山甲、全蠍、生南星、蟬退、牡蠣、生半夏、羌活、防風、連翹、蒼朮、香附、橘皮、五倍子、蓖麻子、川連、細辛、官桂、丁香、頭髮、桑枝、槐條、柳條、蒼耳子、老蒜、蔥白、生薑等四十七味中藥經古法熬制而成。
【使用方法】:以生薑擦拭皮膚後,將本膏藥直接貼於使用部位或壓痛點。每貼可貼六天,最好以兩貼每三天互動換貼一次,效果更好。
【注意事項】:
1、少數人有皮膚過敏反應,停用即愈,無須另作處理。
2、使用部位處有皮膚破潰者禁用,孕婦慎用。
3、發癢就揭、發紅就歇、花椒水洗、不癢再貼。
【規格】:1貼/袋
【研發出品】
【貯藏】:密封,置陰涼乾燥處。

治療機理

頸椎病主要由於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徵。表現為頸椎間盤退變本身及其繼發性的一系列病理改變,如椎節失穩、鬆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的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並引起各種各樣症狀和體徵的綜合徵。
蜂毒、羌活可祛風濕,止疼痛;乳香、紅花、土貝母、冰片調氣活血,定痛,追毒;川芎、三棱、細辛功效活血行氣、祛風止痛;大黃功效瀉熱通腸、涼血解毒;木鱉子消腫散結,祛毒;玄參、生地、蟬退功效清熱涼血、解毒散結;金銀藤主治熱毒血痢;甘草、丁香補脾益氣、清熱解毒;黃芪補氣固表、止汗脫毒、退腫;當歸功效補血活血;薄荷梗有抑菌作用;赤芍清肝瀉火;白芷、川連功效解表散寒、燥濕止痛;杏仁抗炎、鎮痛作用;黃柏功效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僵蠶功效息風止痙、祛風止痛;生山甲攻堅散瘀;全蠍息風鎮痙,通絡止痛;生南星功效消痰鎮心;牡蠣功效潛陽補陰、軟堅散結;生半夏功效消痞散結;五倍子斂肺降火;官桂、桑枝功效祛風濕、利關節;槐條清熱涼血;蒼耳子功效發汗散風祛濕、止痛;老蒜防癌和殺菌功效;蔥白功效散寒通陽、解毒散結;生薑功效解表散寒。綜合本方各成分藥效針對頸椎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歷史淵源

蜂毒古今帖之淵源
三千年中醫國粹 八百年膏藥外治
“蜂毒古今貼”,,內病外治法鎮館神貼。
“蜂毒古今貼”。所謂尊古法,即凡“配料、炒丹、炸料、煉油、下丹、祛火毒、攤膏藥”七步皆嚴格遵照古法煉製。所謂正宗,即配料用藥嚴格以溫和、補養、強筋健骨為主,活血化淤為輔,絕無後人所隨意添加之馬錢子、川烏、草烏之鎮痛中藥,更遑論西醫藥品成分及激素添加劑。
因為凡鎮痛之中藥,皆為毒性較高之藥材。雖然本堂所崇之先師“外治之宗”吳尚先前輩在其醫典名著《外治醫說》中有 “即便藥物其性‘燥烈有毒’,然入油即化”之說,但是本堂依然認為此法只可相對而論,因為一些有毒的藥物入油後雖然可以一定程度減輕其毒副作用,但對人體還是有一定的刺激性。後輩膏藥煉製者多偏解吳先師之意,為了追求鎮痛效果而在膏藥中大量加入有毒的刺激性大的藥物,結果導致患者皮膚過敏甚至灼燒致傷。至於在膏藥之中添加西醫藥品或激素添加劑的這類行為,則根本只可能是一些本無黑膏藥煉製方法,卻利用黑膏藥的名聲做幌子,暗地裡使用西醫藥品或者激素添加劑來達到表面鎮痛效果的騙子行為,這樣的行為不但嚴重欺騙了患者,而且也極大地透支了黑膏藥的信譽,是為正宗黑膏藥製作掌握者們尤其所深惡痛絕的!
蜂毒古今貼之傳承
黑膏藥製作已有八百多年歷史,而本堂的“蜂毒古今貼”源自宋朝白馬寺高僧,他曾用此方治療風濕骨病,效果卓越。後來此方一直傳承,明朝的“和尚皇帝”朱元璋馳騁南北打天下,也曾貼敷此貼,稱其奇效速效,自此“蜂毒古今貼”名聲大振,散為多支各自流傳。本堂先人於民國時練拳行醫,曾於戰亂中救一老者,此老本是望族宗長,奈何受軍閥戰亂所害,已無後人,唯有一“蜂毒古今貼”秘傳,遂口授親傳於本堂先人。後本堂先人尋一鄉鎮,以人子之禮侍奉此老,另開一醫館,即最初的,“蜂毒古今貼”源自宋朝,自此配方便無甚改變,其時黑膏藥流行日久,全國上下計有數千方,而“蜂毒古今貼”在這數千方中已無多大優勢。本堂先人素悉此弊,又因平日研讀吳尚先的《外治醫說》素有心得,因此決心改良“蜂毒古今貼”的配方,於是在取得老者應允後,本堂先人開始白日行醫,晚上著手於配方的改良。此過程歷時一年另九個月有餘,經歷無數的藥性加減和驗證後終於得成,得成後的“蜂毒古今貼”仍沿用前名,以示不忘本之意,然藥效滲透之力、溫補之意、強筋健骨之功比之前者實有天荒地覆之別,而且此藥去前者之毒性與刺激性,更有綿純溫厚之功。改良成功後,本堂先人第二天在門前掛了個牌子,寫著:“師承外治宗師,能治一應骨病”之豪語,外人不信,多有嗤笑者,本堂先人也不多做解釋,凡有骨病者皆免贈一貼,現場敷下,囑三日後再揭,結果三日後果見奇效,甚至有憑此一貼而痊癒者,當時全城震動,凡筋骨扭傷及骨病者皆來,多則十貼,少則一貼,無有不效,外地慕名而來者,亦不知凡幾。

治療效果

“蜂毒古今貼”嚴格依照本堂先師所傳之法煉製,即所謂“一丹二油,膏藥呈稠,三上三下,熬枯去渣,滴水成珠,離火下丹,丹熟造化,冷水地下。”用此法煉成的膏藥,其形黑似漆,熱則軟,涼則硬,貼之即粘,拔之即起。除此之外,“蜂毒古今貼”的藥料及膏藥布的選擇皆有講究。如本帖中較特色的一味藥“蜂毒”所用的皆是滇南的黑蜂毒。而膏藥布皆為特意定製的純棉布,里外雙層,再放入煮熟放溫的稀麵糊中,趁熱混和揉均,再搭於高處曬乾而成。用此布攤成的膏藥不滲,不癢,有透氣之功,同時又不輸於狗皮藥布的滲藥透皮之力。
膏藥擁有八百年的歷史,在中醫內病外治法的體系中占有不可置疑的第一位置,清名家“外治之宗”吳尚先稱其統治百病,由此可見膏藥之能之效。目前膏藥之復興已不在於求新,而在於遵古。現在所謂的求新不過都變成了簡化膏藥之原料、成本以及製作方法的藉口。就如同藥材炮製上,古法炮製所求的是其藥性,現代工藝炮製則是為了利益最大化,所以就有了中藥“附子”古法炮製藥材十斤得三斤,現法炮製十斤得七斤的現象,同時亦有了大量藥材染色,混入添加劑,甚至直接造假藥的現狀。
“蜂毒古今貼”一貫尊古炮製,唯在熬膏時的火力控制上採用現代技術,其餘一應皆遵照古法。如:選料必用地道藥材,絕無缺藥缺味,或以劣品代替;炒丹必以人工翻炒,絕不委以機器,否則丹中水氣未散盡則膏必嫩,丹炒過度則膏必老;炸料必以香油炸,決不用棉油、菜油或者其它油類,因為用香油製成的膏藥色澤光亮,性粘,且質量最好;去火毒必於冷水中浸泡,一日換一次水,泡足七天;最後攤膏藥必以本堂特別製作的膏藥布,以此來保證給藥的厚度以及膏貼的透氣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