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蜀王陵

明蜀王陵

明蜀王陵,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古有“北有十三陵,南有蜀王陵”的美譽。上世紀七十年代在四川省成都市十陵街道考古發現了十多座明蜀王家族的墓葬勝跡,以僖王陵為代表的蜀王陵墓葬群擁有富麗堂皇的地宮建築巧奪天工的精美雕刻,被專家譽為“中國古代陵墓中最精美的地下宮殿”。

明蜀王陵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十陵街道正覺山麓,以僖王陵為中心散布10餘座明代蜀府諸王及王妃墓葬,形成了一處類似北京明十三陵的著名王陵墓葬群勝跡。明蜀王陵的發現,對於了解明代藩王陵寢制度以及建築、雕刻藝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明蜀王陵
  • 外文名稱:Ming Tomb of Shu King
  • 地理位置:四川成都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開放時間:8:00——18:00
  • 景點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門票價格:12元/人
  • 著名景點:僖王陵、昭王陵、明十陵補遺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四川省成都市
  • 適宜遊玩季節:四季皆宜
  • 建議遊玩時長:2-3小時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簡介,僖王陵,昭王陵,明十陵補遺,交通信息,實用信息,

簡介

蜀王陵坐落在成都市龍泉驛區十陵街道,是明代帝王蜀藩王家族陵墓群。據史書記載,明王朝在近三百年間共封了13位蜀王。明蜀王陵是明太祖朱元璋之皇室家族陵墓群,距今已564年,發掘於1979年。明蜀王陵以明代第三代蜀王僖王陵為中心,圍繞其四周及鄰近區域已形成最為集中的僖王趙妃墓、僖王繼妃墓、黔江悼懷王墓、懷王墓、惠王陵、昭王陵、成王陵、成王次妃墓、半邊墳郡王墓等十個陵墓,分布在十陵街道南側正覺山麓及山前的青龍埂等地。而其所在地龍泉驛區十陵街道就因此而得名。
明蜀王陵地宮明蜀王陵地宮
明蜀王陵中現已發掘了僖王陵、昭王陵兩墓。僖王陵於1979年經考古發掘清理,出土了500多件彩釉兵馬俑、舞樂俑等珍貴文物。地宮全長28米、寬8.96米、高6.59米,僅恢復後的階梯就達14米。其後殿正壁中心鑲嵌的圓形鏤空描金彩釉雙龍盤堪稱明代藝術珍品,昭王陵中一對仿朱元璋之人頭龍為全國之絕。而西陵較王建墓永陵)更顯雄偉,較北京十三陵更為精美,其雕刻之精美,書法之剛勁,地宮之富麗,陵墓之集中,被譽為中國古代帝王陵中最精美最集中的地下宮殿。

僖王陵

被譽為“中國古代帝王陵最精美的地下宮殿”之一。
這是一座規模宏大、裝飾華麗的地下宮殿,地宮全長28米、寬8.96米、高6.59米,僅恢復後的階梯就達44米。沿台階而下,便是深埋地下九米深的地宮。地宮門高大雄偉,帝王之氣彰顯無疑。地宮精美華麗,極盡豪奢,其平面呈三進三重殿四合院布局,門、窗、柱等皆用石仿木做樓空雕刻,整座墓室儼然墓主生時所處的王宮。
三道墓門高大而厚重,墓室寬敞,四周墓壁彩繪雕刻精美,在燈光的映襯下精美無比。
明蜀王在成都歷十世十三王,死後分葬鳳凰山、天回山等地,而以正覺山一帶最為集中。皇室墓葬集中一地,自唐始至明,已形成定製。陵墓選址和墓群布局更是注重風水,所謂陵寢以風水為重。
蜀王府是明代大藩,建藩於成都,四川古稱天府之國,蜀王府占有成都平原十分之七的良田,是明代最為富足的王府之一,故歷代蜀王的陵墓建築,都極盡奢華。十陵中現已發掘 出來的僖王和昭王墓,距今已超過五百六十年;其中蜀僖王陵的墓主是明蜀僖王朱友塤,墓穴坐東北向西南(艮山坤向),朱友塤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一個兒子蜀獻王朱椿之嫡孫,(朱椿也是明朝第一代蜀王),僖王生於1409年,永樂二十二年冊封為羅江郡王,宣德七年襲蜀王位,為第三 代蜀王,僖王孝友純樸,宣德九年患風疾病駕薨,享年二十六歲,在位一年零九個月。
1979年因興建石靈中學(現十陵初級中學)無意中挖到地宮,起初因灌水卻不知水流往何處且憑空消失,後來才發現地宮陵寢,挖掘出土了五百多件包括壙志碑、燔爐、彩釉兵馬俑、舞樂俑等珍貴文物。蜀僖王陵地面建築早毀,己難考證其原貌,但其地宮建築保存完整。其地宮為三進三重殿四合院布局,由墓口入內依次為大門、前庭、前殿、中庭、正殿、後庭、後殿、棺室。是仿照親王生前的宮殿形式建造的,地宮這種建築仿照“生前寢宮”形式也是明清皇陵特色;地宮建築雕刻精美,彩繪雖已褪色仍可想像當時的富麗堂皇。走下石梯在地宮入口處即能看到九米深的地宮,矗立在面前的是一尊保存完好的石碑,“大明蜀僖王壙志”七個大字豎刻在碑額之上,碑文的字型雋永剛勁;走到地宮盡頭處另有一室,內有石質棺床,在石棺平台上中央位置砌有長方形土槽及其敷在槽內的泥土,與我們民間納骨塔內金斗瓮底下須鋪層泥砂類似,可能象徵風水的下接地氣,也只有這樣的設定才能通地氣,才能入土為安,其靈魂也才能由此通道自由地進出陰間。
有趣的是據說當年考古人員進入墓室,發現了兩具骸骨,一具是僖王無疑,另一具據推測則是盜墓人,在古墓傳說中總是流傳有盜墓人的故事。

昭王陵

昭王陵是昭王和他的正妃的夫妻合葬墓。昭王陵整座墓室是按蜀王府的地面宮殿木結構建築修建的。這對於了解明代藩王陵寢制度以及建築、雕刻藝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從大門而入,依次為前庭、前殿、中庭。因為是合葬墓的關係,中庭後面分為左右正殿、後庭、後殿及棺室。
整個墓葬內到處都是浮雕壁畫,紅牆綠瓦,畫棟雕梁,金碧輝煌。 左右棺室中央就是昭王和王妃的須彌座棺台——兩位恩愛夫妻的長眠之處。最為奇妙的是,在兩個棺床間還有一道隔牆,牆的中間有一門,據說這是為了方便夫妻兩人在陰間的聯繫。
史料記載,蜀昭王死於正德三年(1508年)。王妃死於正德十四年,前後相隔十三年。從墓的建築結構來看,在造墓之初,就事先作好了將來夫妻同葬的安排打算,可見這對夫妻生前相處和睦,感情深厚。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原來連皇室中人也是生死相許啊。
昭王陵中還有一個神秘的盤龍石碑,而上面的龍竟是人頭龍身!據說是仿明太祖朱元璋之頭像。明朝歷代的蜀王都算得上賢德之王,歷代帝王對蜀王都是恩寵有佳,特別是在朱棣“靖難之役”中,蜀王曾助朱棣奪得皇位,自朱棣後的明朝皇帝也都對蜀王恩賞不斷。 僖王陵的81顆門釘,五爪金龍圖。昭王陵的人頭龍身像。這些都是不可思議的恩賜啊。大明王朝的蜀王們真是該感謝天子的皇恩浩蕩(昭王陵原址位於今成都市龍泉驛區大面街道洪河片區白鶴村附近)。

明十陵補遺

五座蜀王陵分別是:僖王陵、成王陵、懷王陵、惠王陵、昭王陵。
其成王陵、懷王陵、惠王陵發掘,暫未對外開放。
據現有資料記載,其中成王陵是十陵中規模最為宏大的蜀王陵墓。座落於東風渠西岸青龍埂,陵園坐西向東、東西長達490米,南北寬達140米。沿中軸線建有琉璃瓦頂大門、神道、亨殿、方城明樓和寶頂、其排場規模已接近皇陵型制。
另有黔江悼懷王陵和惠王陵。兩陵規模等尚需進一步考察,據推測其規模和地宮建築可能只比僖王墓略小,仍具較高科研價值。
古代帝王陵墓中,比之北京明十三陵、河北清東陵等皇陵,成都明十陵由於僅屬地方王陵而地位較低,因而規模小得多,陵墓建築也受到一定製約,但仍各有特色。
陵墓群布局:整個陵區,正所謂“藏風界水”、“聚氣凝神”的風水寶地。墓群以僖王墓和成王墓為主體,其他各陵依勢在周圍分布.形成指向湖心的掌狀布局,這種布局形式與北京明十三陵和河北清東陵的樹形布局有所不同,從而獨具特色。墓群分三面(北、東、西)由山環抱,呈“依山臨湖”布局。所依之山為正覺山,海拔五百三十四米;所臨之湖為青龍湖,該湖隨歷史變遷曾消失無蹤,現經陵區及所在公園開發已恢復。
明蜀王陵墓群總計十座,即五座蜀王陵、三座蜀王妃墓、二座郡王陵;分別名為:僖王陵、昭王陵、僖王趙妃墓、僖王繼妃墓、黔江悼懷王陵、懷王陵、惠王陵、成王陵、成王次妃墓、半邊墳郡王墓。墓群以僖王陵和成王陵為中心,各陵依勢分布。
發掘了僖王陵和昭王陵。僖王陵其後殿正壁中心鑲嵌的圓形鏤空描金彩釉雙龍盤堪稱明代藝術珍品。僖王陵較永陵(五代十國時期前蜀皇帝王建之陵)而言更顯雄偉,較北京十三陵而言更為精美。另在昭王陵中,一對仿明太祖朱元璋之人頭龍亦為全國之絕。
明十陵雕刻之精美,書法之剛勁,地宮之富麗,陵墓之集中,被譽為中國古代帝王陵中最精美、最集中的地下宮殿。

交通信息

明蜀王陵位於成都市區的東大門——龍泉驛區十陵街道正覺山麓前後,遊客可乘坐80路、97路、219路、858路、887路公車至成都大學站下車,然後步行登上小山至明蜀王陵景區。
明蜀王陵的位置

實用信息

明蜀王陵門票為:12元/人
開放時間:8:00——18:0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