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檜柏

蜀檜柏又名圓柏、同類有河南檜柏、塔柏、筆柏、北京檜柏。是常綠喬木,高達20米,胸徑3.5米,樹冠尖塔形或圓錐形,老樹廣卵形。葉2型,幼樹或基部徒長的萌糵枝上多為三角狀鑽形,3葉輪生,基部有關節並向下延生;老樹多為鱗形葉,對生,緊密貼於小枝上;亦有從小一直全為鑽形葉的植株。花雌雄異株,雄球花秋季形成,次年開放,花黃色;雌球花形小,球果次年成熟,漿果狀不開裂,外被白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蜀檜柏
  • 外文名:Shu Sabina chinensis
  • 分類:常綠喬木
形態特徵,生長習性,分布範圍,栽培技術,

形態特徵

蜀檜柏是常綠喬木,高達20米,胸徑3.5米,樹冠尖塔形或圓錐形,老樹廣卵形。葉2型,幼樹或基部徒長的萌糵枝上多為三角狀鑽形,3葉輪生,基部有關節並向下延生;老樹多為鱗形葉,對生,緊密貼於小枝上;亦有從小一直全為鑽形葉的植株。花雌雄異株,雄球花秋季形成,次年開放,花黃色;雌球花形小,球果次年成熟,漿果狀不開裂,外被白粉。

生長習性

喜光樹種,較耐蔭,喜溫涼、溫暖氣候及濕潤土壤。在華北及長江下游海拔500米以下,中上游海拔1000米以下排水良好之山地可選用造林。忌積水,耐修剪,易整形。耐寒、耐熱,對土壤要求不嚴,能生於酸性、中性及石灰質土壤上,對土壤的乾旱及潮濕均有一定的抗性。但以在中性、深厚而排水良好處生長最佳。深根性,側根也很發達。

分布範圍

圓柏產於內蒙古烏拉山、河北、山西、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河南、陝西南部、甘肅南部、四川、湖北西部、湖南、貴州、廣東、廣西北部及雲南等地。生於中性土、鈣質土及微酸性土上,各地亦多栽培,西藏也有栽培。朝鮮、日本也有分布。

栽培技術

蜀檜柏的種植很重要,正確的種植方法能讓蜀檜柏快速的成活,生長率也很好,怎樣種植蜀檜柏才能更好的生長,更有利於蜀檜柏的生長,下面山東蜀檜柏基地為您詳細介紹下蜀檜柏的正確栽植步驟。
第一步:挖坑:坑的大小視土蜀檜柏坨大小而定,一般情況下坑深比土坨高度大20厘米,直徑比土坨直徑大30厘米為宜,現挖現栽蜀檜柏。
第二步:起苗:起苗時間為春季土壤解凍後至萌芽前(不提倡冬栽)。蜀檜柏起苗前三天灌足水,補充蜀檜柏水分。起苗時,沿根莖劃好土坨大小規格,土坨直徑為樹木根莖的8~10倍。在劃好的圓圈外沿圓周起土,將土坨外側根剪斷,用草繩包紮結實,運輸時要輕裝輕放,注意保護主幹及大主枝,保護蜀檜柏原貌。枝下主幹用地膜包好,或草繩纏繞。
第三步:固定:填土踏實後,立即用竹竿或木桿支架按三點固定法固定,固定點一般在樹高1/2至1/3處,三支架平面角度為120度。
第四步:栽植:蜀檜柏運到後立即栽植,將苗木放入坑內,保留草繩,以防土坨破碎。然後扶正,回填原土。填土時,邊填土邊踏實或用木棍搗實,應由坑邊逐漸向內依次進行,這樣可將土坨擠實,防止澆水時浸碎,埋土深度以土坨以上10厘米為宜。
最後,疏枝、澆水:蜀檜柏固定後,在保持整體美觀的基礎上,根據樹勢,適當疏除弱枝、重疊枝,減少水分蒸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