蛻鉤枝觸星蟲

體細長,呈圓筒狀。前後粗細一致,唯有末端逐漸變細,略呈錐形。軀幹長250—350mm,吻寬約10mm。吻部伸展後,約為軀幹的1/4。體色灰白,有珍珠光澤,前端和末端色深,呈淺棕黃色。皮膚表面光滑,被有小圓形乳突,直徑0.04mm。吻部無鉤無棘,但分散有橘黃色的錐形乳突。其前部乳突較密集,每突高0.07mm,直徑0.05mm。吻末端光滑,墨綠色,無乳突生長。其頂端有圍口觸手,觸手生於觸手莖上,觸手莖分四主莖,每莖又分2支次生莖。其上著生細指狀觸手,呈羽狀排列。觸手莖和觸手基部生有綠色斑點。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境,

形態特徵

縱肌連續,不分離成束。翼狀肌只連線在直腸末端。紡錘肌前端分為兩根,始於肛門下方直腸兩側的體壁上,緊貼體壁下行,並有肌纖維與直腸緊密相連。待進入腸螺旋時,方與體壁分離,並貼在直腸壁上,經過4—5個腸螺旋之後,逐漸合為1條粗大的紡錘肌,並與直腸分離,縱貫於螺旋中央,末端不連線後部體壁。收吻肌1對,始於體中部,靠近腹神經索的兩側。固腸肌共4條(圖57e),其中一條是後食道固腸肌f.m.1;其他三條為前直腸固腸肌 f.m.2、f.m.3、f.m.4。f.m.1較粗短,始於左側體壁,距前面的肛門約25mm,由前方進入腸螺旋,附著在食道後部的第1螺旋上。f.m.2 始於f.m.1 後方18mm處。f.m.3 由靠近腹神經索的右側,距離肛門約35mm處發出,兩條同時進入腸螺旋而又共同附著在有直腸盲囊的腸螺旋上。f.m.4 始於 f.m.3後方約10mm的外側體壁,進入腸螺旋之後,穿過數個螺旋,最後固著在具盲囊的後面一個直腸螺旋上。食道很大,普利氏管發達,沿食道的背面呈“S”形左右迂迴,一直延伸到食道的後端,但普利氏細管不明顯,腸螺旋排列緊密,200轉以上,直腸盲囊圓形,白色,著生在倒數第3個直腸螺旋上。腎管棕色,長約30mm,游離,懸掛於體腔中,腎孔開口在肛門前13mm處,腦神經節兩側有1對棕色眼點。

生境

棲息於潮間帶泥砂底內,垂直穴道深60—100cm。
分布於廈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