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藻集》,作者老舍,收錄了《老字號》、《斷魂槍》、《聽來的故事》、《新時代的舊悲劇》、《且說尾里》、《新韓穆烈德》、《哀棨》等。均在青島完成,前附老舍序。老舍寫了散文《西紅柿》、《丁》、《避暑》和小說《月牙兒》,這些作品也收入在老舍的《蛤藻集》中。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蛤藻集
- 創作年代:1936年
- 文學體裁:短篇小說集
- 作者:老舍
圖書介紹,內容介紹,作品內容,由來,作者介紹,意義,《斷魂槍》,老舍作品名錄,
圖書介紹
《蛤藻集》是老舍的短篇小說集,創作於1936年。收入此集的有六短篇,一中篇;都是在青島寫成的。收錄了《老字號》、《斷魂槍》、《聽來的故事》、《新時代的舊悲劇》、《且說尾里》、《新韓穆烈德》、《哀棨》、《不成問題的問題》等。前附老舍序。1936年11月由開明書店出版了老舍的第三部短篇小說集《蛤藻集》,收入七篇中短篇小說,其中有人們較為熟悉的《斷魂槍》。 這本小說集,流露了老舍對青島的眷戀之情。
內容介紹
收錄了《老字號》、《斷魂槍》、《聽來的故事》、《新時代的舊悲劇》、《且說尾里》、《新韓穆烈德》、《哀棨》等。均在青島完成,前附老舍序。老舍寫了散文《西紅柿》、《丁》、《避暑》和小說《月牙兒》,這些作品也收入在老舍的《蛤藻集》中。
錢掌拒走後,辛德治——三合祥的大徒弟,現在很拿點事——好幾天沒正經吃飯。錢掌柜是綢緞行公認的老手,正如三合祥是公認的老字號。辛德治是錢掌拒手下教練出來的人。可是他並不專因私人的感情而樣難過,也不是自己有什麼野心。他說不上來為什麼這樣怕,好像錢掌柜帶走了一些永難恢復的東西。......
在《蛤藻集》中老舍用曲折而沉痛的故事講述只屬於老派中國人的苦楚(甚至解放以後他還讓王利發說“改良,改良,越改越良,冰涼!”)
作品內容
《序》
《老字號》
與此前的《黑白李》此後的《斷魂槍》一樣,濃情淡寫,文化寓意極深,是"最老舍"的。本文通過對錢掌柜、周掌柜、辛德治三個主要人物的分析,反映了傳統商業成了現代競爭條件下的犧牲品,表達了非常濃烈的文化寓意和現實寓意,值得我們深思。
《斷魂槍》
小說描寫了一位名叫沙子龍的神槍手,在手槍和火車的時代到來,鏢局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之時,仍然沉湎於自己過去的威風,不肯接受現實。
《聽來的故事》
主人公叫孟智辰,聽故事的人要找這個人辦事,注意了,不是找孟智辰,而是找秘書長。但必須要找這個人,因為這個人是秘書長。這樣描述了他:四稜子腦袋;眼和牙老預備著發笑惟恐笑晚了;臉上的神氣明明宣布著:我什麼也記不住,只能陪你笑一笑。這樣一個人,找他給辦事,他說沒辦法。推薦的人說:什麼?又沒辦法?他告訴你他沒辦法?那這小子又要升官了。
《新時代的舊悲劇》
篇幅較長,內容也較複雜。這個作品的主角是陳老先生,他的大家庭在“新時代”錯綜複雜矛盾的衝擊下分崩離析,他本人也在絕望中發了瘋。
《且說屋裡》
這篇是寫一個賣國賊在學生運動下的恐慌的,而他的長女是帶頭反對他,打倒他的一員。感覺是一個殘篇,沒有寫完整一樣。
《新韓穆烈德》
是一篇表現中國傳統手工業和商業經營方式面臨滅頂災難的作品,寫出了在外國的經濟侵略和擠壓之下,民族工商業凋蔽,舊有的純樸習尚也隨之失落,顯現了作者對道德判斷和歷史判斷彼此悖反現象的思考。
《哀啟》
1936年10月老舍的短篇小說。敘說一個不堪凌辱的洋車夫刀劈三個東洋鬼子替兒子報仇的故事,反映了下層民眾的民族仇恨。
由來
《蛤藻集》
收入此集的有六短篇,一中篇;都是在青島寫成的。取名“蛤藻”,無非見景生情:住在青島,看海很方便:潮退後,每攜小女到海邊上去;沙灘上有的是蛤殼與斷藻,便與她拾著玩。拾來的蛤殼很不少了,但是很少出奇的。至於海藻,更不便往家中拿,往往是拾起來再送到水中去。記得在艾爾蘭海邊上同著一位朋友閒逛,走到一塊沙灘,沙子極細極多,名為天鵝絨灘。時近初秋,沙上有些斷藻,葉短有豆,很象聖誕節時用的mistle-toe。據那個友人說,踩踩這種小豆是有益於腳的,所以我們便都赤足去踏,豆破有聲,怪覺有趣。在青島,我還沒遇上這樣的藻,於是和小女也就少了一種赤足的遊戲。
設若以蛤及藻象徵此集,那就只能說:出奇的蛤殼是不易拾著,而那有豆兒且有益於身體的藻也還沒能找到。眼高手低,作出來的東西總不能使自己滿意,一點不是謙虛。讀者若能不把它們拾起來再馬上送到水中去,象我與小女拾海藻那樣,而是象蛤殼似的好歹拿回家去,加一番品評,便榮幸非常了!
作者介紹
老舍
老舍(1899.2.5—1966.8.24),中國現代文豪,小說家,戲劇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北京人。出身寒苦,自幼喪父,北京師範學校畢業,早年任國小校長、勸學員。1924年赴英在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教中文,開始寫作,連續在《小說月報》上發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趙子日》、《二馬》,成為中國現代長篇小說奠基人之一。歸國後先後在齊魯大學、山東大學任教,同時從事寫作,其間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貓城記》、《離婚》、《駱駝祥子》,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微神》、《斷魂槍》等。抗日戰爭爆發後到武漢和重慶組織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對內總理會務,對外代表“文協”,創作長篇小說《四世同堂》,並對現代曲藝進行改良。1946年赴美講學,四年後回國,主要從事話劇劇本創作,代表作有《龍鬚溝》、《茶館》,榮獲“人民藝術家”稱號,被譽為語言大師。曾任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全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及北京文聯主席。1966年“文革”初受嚴重迫害後自沉於太平湖中。有《老舍全集》十九卷。
意義
老舍的第三個短篇小說集《蛤藻集》標誌著作家開始了重要的轉變:在此之前,他多表現個人間的衝突,而且出之以幽默;但從這個集子開始,個人間的衝突為更大的社會衝突所取代。他曾在第二個集子《櫻海集》的前言中坦言:“笑是不能勉強的。”史羅甫於是據此把作家變化的轉折點定在寫作《櫻海集》的時候。實際上,轉折點要稍晚一些。作家的變化並不僅體現在較少運用幽默手法,更體現在較多地關心社會問題的態度。
《斷魂槍》和《老字號》是證實作家變化的標誌性作品:前者表現了尚武精神的衰退,後者反映了傳統商業成了現代競爭條件下的犧牲品。遺憾的是,凡涉及到對現代中國社會變革的藝術表現,老舍並不總是具有茅盾創作《林家鋪子》的那種才能。如《且說屋裡》、《新韓穆烈德》和《不成問題的問題》等,作家把幾代人的衝突寫了進去,想以此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但主題稍嫌淺露,只要把它們與茅盾《春蠶》中對破敗的農村社會的嚴峻的描寫稍作比較,其差別非常明顯。
《斷魂槍》
《斷魂槍》收入《蛤藻集》,出版於1936年11月,編成於1936年10月。其時與抗戰爆發尚有約一年之久。以老舍的才華與多產,他在抗戰爆發前完全可以寫成或基本寫成《二拳師》。然而,除了《斷魂槍》這“一小塊”之外,老舍一個字也沒有寫。
《斷魂槍》寫了一個老鏢頭沙子龍保鏢事業的沒落和心境的悲涼,小說最成功處在於將這種悲涼心境渲染得恰到好處又十分到家。這位老鏢頭心如明鏡:保鏢業不行了,這碗飯不能吃了,自己已經到了英雄末路,自己的絕活兒“五虎斷魂槍”已無用武之地而只能收起了。
小說只用了一個細節:他堅決不教慕名前來學藝的孫老者“五虎斷魂槍”,但在夜深人靜時,他卻“關好了小門,一氣把六十四槍刺下來;而後,拄著槍,望著天上的群星,想起當年在野店荒林的威風……”
老舍作品名錄
老舍(1899.2.3~1966.8.24),字舍予,原名舒慶春,另有筆名絮青,鴻來、非我等,老北京人,滿族,中國現代小說家、劇作家、著名作家,1951年,老舍因創作優秀話劇《龍鬚溝》而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的稱號 。“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棄世。
他的作品大都取材於市民生活,為中國現代文學開拓了重要的題材領域。他所描寫的自然風光、世態人情、習俗時尚,運用的民眾口語,都呈現出濃郁的“京味”。優秀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寫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說構思精緻,取材較為寬廣,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 、《斷魂槍》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譯成20餘種文字出版,以具有獨特的幽默風格和濃郁的民族色彩,以及從內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賞而贏得了廣大的讀者。老舍一生寫了約計800萬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