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Limacidae;slug
詳細介紹
肺螺亞綱柄眼目的1科。俗名“蜒蚰”,“鼻涕蟲”。現生種類廣分布於歐洲、亞洲、北美和北非。陸生。體柔軟,形狀似去殼的蝸牛,外形呈不規則的圓柱形。殼退化為一石灰質的薄板,位於身體前端背部,被外套膜包裹而成內殼。有尾嵴。體呈灰色、黃褐色或橙色,具有不明顯的暗帶和斑點。觸角 2對。眼位於後觸角的頂端。雌、雄生殖孔為1共同孔,位於身體右側、前右觸角的後下方。肺孔開口在外套膜的後緣。身體經常分泌粘液,爬行後留下銀白色的痕跡。生活於陰暗、潮濕處,白晝潛伏,夜晚和雨天外出活動。雌雄同體,交尾產卵,卵產於潮濕的土壤中。取食植物的嫩葉嫩芽,為蔬菜、果樹、菸草、棉花等的敵害。中國常見的種類有黃蛞蝓(見圖)。大型,伸展時體長可達120毫米。體黃褐色或深橙色,有淺黃色斑點。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地方或住宅的陰暗處。在高濕、高溫的季節最為活躍。喜食植物,為農業的害蟲。在人家內,常在食物上爬,並留下銀白色粘液的痕跡,令人厭惡。北京地區的黃蛞蝓在夏天晚11點以後開始外出尋食,零點以後逐漸減少,到早晨3~4點全部返回隱蔽的地方。交配多在黃昏時進行。一般於交配後48小時開始產卵。卵產於泥土坑裡。多者可產40粒。約需20餘天孵出幼螺。住宅內消滅黃蛞蝓方法是:把房間改為水泥地,堵塞洞穴,清除雜物,噴灑煤酚皂溶液(5%),撒石灰和食鹽,亦可用蝸牛敵、丁蝸錫藥物誘殺。但黃蛞蝓可入中藥,有消腫、止痛、平喘和不育等功能。
蛞蝓和蝸牛
蝸牛並不是生物學上一個分類的名稱。一般指大蝸牛科的所有種類動物,廣義的也包括腹足綱其他科的一些動物〔包括蛞蝓等〕。一般西方語言中不區分水生的螺類和陸生的蝸牛,漢語中蝸牛隻指陸生種類,雖然也包括許多不同科、屬的動物,但形狀都相似。蝸牛有一個比較脆弱的,低圓錐形的殼,不同種類的殼有左旋或右旋的,有明顯的頭部,頭部有兩對觸角,後一對較長的觸角頂端有眼,腹面有扁平寬大的腹足,行動緩慢,足下分泌黏液,降低摩擦力以幫助行走,黏液還可以防止螞蟻等一般昆蟲的侵害。蝸牛一般生活在比較潮濕的地方,在植物叢中躲避太陽直曬。在寒冷地區生活的蝸牛會冬眠,在熱帶生活的種類旱季也會休眠,休眠時分泌出的黏液形成一層乾膜封閉殼口,全身藏在殼中,當氣溫和濕度合適時就會出來活動。蝸牛幾乎分布在全世界各地,不同種類的蝸牛體形大小各異,非洲大蝸牛可長達30厘米,在北方野生的種類一般只有不到1厘米。一般蝸牛以植物葉和嫩芽為食,因此是一種農業害蟲。但也有肉食性蝸牛,以其他種類蝸牛為食。
蝸牛是陸地上最常見的軟體動物之一,它主要以植物為食,特別喜歡吃作物的細芽和嫩葉,所以野生的蝸牛對農作物危害較大。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變害為利,把蝸牛進行人工飼養,讓蝸牛為人類提供營養價值很高的蝸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