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形水盂

蛙形水盂

蛙形水盂是水盂式樣之一,也稱“蛙形水丞”,流行於三國兩晉時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蛙形水盂
  • 類別:陶瓷術語
形狀特徵
器體製成蛙形,背上有圓形注水口,雕塑蛙頭,貼有蛙足,形態惟妙惟肖。
南安豐州華僑中學獅子山東晉鹹康元年(公元335年)墓出土的一件青釉蛙形水盂。水盂口小、矮直頸、扁圓腹、平底,肩部貼塑青蛙一隻,蛙身刻劃有斑點紋、短直線紋。器物施青綠色透明釉,已剝落殆盡。肩部的青蛙雕刻得妙趣橫生、形象生動,傳神地刻畫出一隻青蛙卷腳屏息即將捕食飛蟲的剎那間的姿態,使人產生一種它馬上會躍然而起的聯想,已被定為國家二級珍貴文物。從這件實用和裝飾結合完美的工藝品足以管窺到當時的民間藝術匠師們所達到的寫實主義的藝術水平。
水盂,又稱水丞、水滴、硯滴,在古代則直呼為“水注”,其主要作用是為了給硯池添水。它的形制多種多樣,千變萬化,但以隨形、象形居多,另一些則是圓形的,或扁圓、或立圓。
據考證,水盂起源於漢魏,發展至明、清兩代,形制多種多樣。目前所見實物以魏晉時為最早。晉代、南北朝時水盂多為青瓷,其形狀多為圓口,鼓腹,亦有塑成象生形,如青瓷兔形水盂、蛙形水盂等,南北朝時瓷製象生形水盂仍很流行,但已經不滿足刻畫,而較多使用浮雕技法,做工無不精巧雅致。明、清兩代水盂傳世品較多。品種豐富,有玉、石、瓷、料、紫砂等。除瓷製品外,其他多為觀賞器而非實用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