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微晶體結構線站實驗站是一種用於生物學、藥學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14年12月1日啟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蛋白質微晶體結構線站實驗站
- 產地:中國
- 學科領域:生物學、藥學
- 啟用日期:2014年12月1日
- 所屬類別:分析儀器 > X射線儀器 > X射線衍射儀
蛋白質微晶體結構線站實驗站是一種用於生物學、藥學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14年12月1日啟用。
蛋白質微晶體結構線站實驗站是一種用於生物學、藥學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14年12月1日啟用。技術指標光子能量範圍:5~18keV,能量分辨:2×10-4(@12keV),樣品處光通量:2×1011phs/s(12keV@...
其中將依託上海光源,建設蛋白質三維結構測定、蛋白質結構的動態過程研究和功能成像分析等5條光束線、6個實驗站。上海設施將通過系統功能結合與互補,強化規模化蛋白質製備能力、多尺度結構分析能力、多層次動態研究能力、整體與定量分析能力和資料庫與計算能力等蛋白質科學的五種研究能力。上海設施總建築面積33550平方米...
《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的設計與研製》是2019年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NFPS)是我國為適應對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的重大基礎科學研究需要,把蛋白質科學研究推向世界一流水平,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興建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它擁有九大系統的先進科學儀器...
空間蛋白質晶體生長是指以國際空間站、人造衛星等為依託,在太空微重力環境條件下,進行蛋白質晶體生長試驗的一種空間生物試驗技術。空間的微重力環境可以有效地改善蛋白質晶體的生長質量,從而為結構與功能研究以及進一步的生物製藥等生物技術開發提供支持。因此,已走過近 30 年曆程的空間蛋白質晶體生長,今天仍然是最...
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要從事包括蛋白質、酶和膜蛋白等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含三維結構)、運動和功能的相互關係研究,從原子、分子和細胞水平上了解和闡明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和功能及其與細胞功能調控的相互關係。開展的主要工作有:幫助蛋白質摺疊的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蛋白質摺疊和去摺疊過程中的構象、能量...
1.一系列“從基因到結構”的結構生物學平台:克隆、生產(ROBIOMOL)、表達和純化測試、質檢、結晶、X射線結晶學、同位素標記(核磁共振)。2.設備:電子顯微學(確定分子複合體的外層結構);BIOcore平台、超離心分析儀、質譜儀(研究分子間相互作用);四維時間圈顯微鏡(定位活性細胞中蛋白質)。3.一整套實驗方法...
蛋白質晶體學是指研究蛋白質晶體結構及其性質的晶體學分支學科。晶體結構 protein crystallography 研究蛋白質晶體結構及其性質的晶體學分支學科。蛋白質是由眾多的α-胺基酸作為單體縮合而成的多肽鏈通過交聯構成的。多肽鏈的胺基酸及其交聯位置代表蛋白質分子的一級結構,而多肽鏈按一定方式在空間分布則形成二級結構(如α-...
布魯克海文蛋白質資料庫(TheBrookHavenProteinDataBank,PDB)是由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所維護的關於生物大分子三維結構的數據檔案,其內容包括生物大分子的原子坐標、參考文獻、1級和2級結構信息,也包括了晶體結構因數以及NMR實驗數據。PDB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等組織提供資助,對全球的科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以及學生等...
在PSB框架下,EMBL格勒諾布爾分站不僅建設了專門用於解析海量蛋白質結構、功能和結晶的基礎設施和設備,還與ILL合作,成立了生物分子氘化實驗室D-Lab。中子光源在生物學研究方面的巨大優勢是可“目擊”氫原子,而同步輻射的X射線很難檢測。大分子結構與功能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從作為單一原子存在時的生物功能,到作為一...
由研究蛋白質結構而發展起來了結構生物學,採用了包括X射線晶體學、核磁共振等技術來解析蛋白質結構。一定數量的殘基對於發揮某一生物化學功能是必要的;40-50個殘基通常是一個功能性結構域大小的下限。蛋白質大小的範圍可以從這樣一個下限一直到數千個殘基。估計的蛋白質的平均長度在不同的物種中有所區別,一般約為...
①蛋白或DNA樣品純化 ②結晶 ③衍射、數據收集 ④確定蛋白結構 衍射數據→數據處理→相位解析→建模→模型修正→模型檢驗 ⑤理解結構與功能的相互關係 晶體生長 原理:蛋白質晶體內部結構為三維空間周期、有序、重複排列,要求每個結晶重複單位(分子或其複合體)的化學組成與分子構象是均一的。方法:為了獲得可供衍射的...
套用範圍包括驗證新的晶體結構,發現非同尋常的幾何特性,查證通過計算而得到的構象(如,過濾篩選蛋白質-配體嵌合模擬的結果,以便去除不可能的配體構象),以及建立配體庫用於蛋白質晶體結構的精確調整(圖5)。圖5:轉氨酶結構中應變配體幾何的識別(1ajs)。IsoStar:可提供對收集在CSD和PDB實驗數據中的非鍵相互作用...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發展出一種稱為影象板(image-plate IP)的記錄介質,由於其靈敏度高,記錄的強度準確,且使用方便,實驗時間短,獲得了推廣,套用到回擺法,使回擺法獲得新生,成為測定單晶體結構的主要方法。以後又出現了新型探測器電荷偶合器件(charge-couple device CCD),其性能在一些方面更優於IP,有成為...
振幅可以通過衍射線的強度測量從實驗獲得,但相位迄今對X射線沒有一般的方法可以記錄。因此,求得在實驗過程中丟失的衍射波的相位是該項技術在實際套用上的基本困難。主要方法 解決這一基本問題的主要方法有:①多對同晶置換法。一般地適用於所有結構測定。②分子置換法。主要用於有類似結構存在的情況。③多波長反常...
結構生物學的發展經過以下幾個階段:結構生物學起源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眾所周知的Waston Crick 發現DNA雙螺旋結構,建立DNA的雙螺旋模型。60年代當時的開文迪許實驗室的M.Perutz J.Kendrew用X-射線晶體衍射技術獲得了球蛋白的結構。由於X射線晶體衍射技術的套用,使我們可以在晶體水平研究大分子的結構,在分子原子基礎上...
第五章 天然和重組蛋白質結構測定 第一節 X射線晶體結構分析 一、概念基本原理 二、蛋白質結晶和晶體生長 三、衍射數據收集 四、確定位相 五、電子密度圖詮釋 六、結構模型精化 參考文獻 第二節 核磁共振波譜的溶液結構解析 一、概述蛋白質溶液三級結構測定 二、基本的多維核磁共振實驗 三、多維核磁共振波譜解析...
2005-2007年在日本京都大學進行了蛋白質晶體結構解析方面的研究工作,熟悉蛋白質晶體培養、X-衍射數據分析析,解析了海藻糖降解途徑中的鼠李糖苷酶的結構。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在Appl. Environ. Microbiol.,Appl Microbiol Biotech.,Biol Control等雜誌上發表SCI論文50餘篇。人物履歷 2006/06-至今,南京農業大學,...
2010-?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質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2011-? 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張凱研究員長期從事蛋白質結構生物學研究。已發表學術論文逾九十篇。代表性研究成果見於:Nature、Science、Nature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iology、EMBO Journal及Genes and Development等學術期刊。研究方向 (1) ...
第二節 電分析化學實驗測量 28 一、三電極體系 29 二、工作電極 29 三、輔助電極 42 四、參比電極 42 五、電解池 55 六、溶劑和電解質 56 第三章 電解和庫侖分析法 60 第一節 電解分析法 60 一、電解過程 60 二、過電位 60 三、電解液的選擇 62 四、無機物的電解分析和分離 62 第二節 庫侖分析...
通過大規模BLAST搜尋,發現含有SBD結構域的蛋白在多達十四個門的一千多種細菌中廣泛存在,並驗證了這些含有SBD結構域的蛋白確實可以在體外實驗中結合磷硫醯化修飾DNA,在體內實驗中限制外來基因的轉移(Nature Communications,2018)。與曹春陽教授合作解析了細菌的DNA硫化修飾途徑中DndE蛋白的晶體結構(Cell Research, 2012...
整體結構 上海光源設計為先進的第三代中能同步輻射光源,由一台全能量注入器包括:一台150MeV電子直線加速器、一台周長為180米的能在0.5秒內把電子束從100MeV加速到3.5GeV的全能量增強器和注入/引出系統、一台周長432米的3.5GeV的高性能電子儲存環、以及首批建成的7+1沿環外側分布的同步輻射光束線站和實驗...
納米生物學和納米生物工程研究,水的納米特性,材料晶片和DNA晶片,DNA的單分子操縱,生物大分子結構與相互作用的原子力顯微學研究,基於AFM的新一代測序方法研究;富勒烯的生物活性及其為載體的藥物,碳納米管內化學及其在醫藥領域的套用,微束與單細胞的相互作用,太赫茲輻射與細胞和藥物的相互作用,蛋白質構象的...
Prime: 精確的蛋白結構預測軟體包。Prime可以模建出高精度的受體模型,保證藥物研發後期的成功。Prime可精確模建Loop區。包含同源模建和threading兩種方法。Liaison:精確的配體-受體結合能計算程式,Liaison預測結合能在~1 kcal/mol的實驗值,可以套用到配體自由度比較大的情況。SiteMap: 精確的蛋白活性位點認證工具。
研究室:藥物化學研究室、天然藥物化學研究室、藥理學第一、第二、第三研究室、中國科學院受體結構與功能重點實驗室 技術平台研究中心:藥物發現與設計中心、藥效評價研究中心、上海藥物代謝研究中心、藥物安全評價研究中心、藥物釋放系統研究中心、中藥現代化研究中心、藥物質量控制與固體化學研究中心、化學蛋白質組學研究...
2024年4月30日,中國空間站第六批空間科學實驗樣品隨神舟十七號飛船順利返回。本次下行返回的科學實驗樣品涉及23項科學實驗項目,包括人成骨細胞、骨髓間充質幹細胞、蛋白質晶體、生命有機分子、種子等32種生命實驗樣品以及無容器材料、高溫材料和艙外暴露材料等18種材料樣品,總重量約31.5公斤。5月1日凌晨,生命類科學...
1982年,王大成前往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學研究所,生物大分子結構實驗室學習工作(至1984年)。1988年,王大成前往英國約克大學化學系蛋白質晶體學實驗室學習工作(至1984年)。2005年,王大成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王大成早年主要研究蛋白質激素、多肽神經毒素及動植物天然防禦蛋白(包括抗...
張修國,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山東農業大學“1512”一層次人才,植物保護學院植物病理學科帶頭人,主要開展真菌學系統學、進化學、卵菌學分子遺傳學和蛋白結構生物學。系支部書記,山東省蔬菜病蟲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菌物學會 副理事長,中國菌物學會:菌物多樣性及系統學專業委員會副...
根據2023年7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有職工500餘名,先後擁有六名兩院院士,以及130餘名國家各級專家及人才稱號獲得者;下設9個所級研究科室,其中建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7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歷史沿革 1958年,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成立,由中央衛生研究院的藥用植物學系、藥物化學系、藥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