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漢語漢字)

蛇(漢語漢字)

蛇,漢語常用字,讀作shé或者yí,最早見於甲骨文,其本義為一種身體圓細而長、有鱗無爪的動物,也表示貼著地面蜿蜒前行,代表一種神秘的生存方式,後引申為狀像蛇的、似蛇狀的等含義。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蛇
  • 拼音:shé;yí
  • 注音:ㄕㄜˊ;ㄧˊ
  • 部首:蟲
  • 結構:左右結構
  • 總筆畫:11
  • 筆順:丨フ一丨一丶丶丶フノフ
  • 異體字:它虵𤜣𥝀𧉮
  • 字碼:倉頡LIJP;鄭碼IWRR
  • 字級:常用字、一級字 
  • 平水韻:六麻 
字源演變,詳細釋義,古籍釋義,說文解字,康熙字典,字形書法,字形對比,書寫演示,書法欣賞,音韻匯集,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字形演變
蛇,象形字,像蛇之形。“蟲”、“也”、“它”同源,都是“蛇”的本字,後分化。甲骨文蛇形有單畫雙鉤之別。單畫者作“令”形,為”蟲”(“虺”本字)之初文;雙鉤者即(圖1)形,為“它”(“蛇”本字)之初文。金文承續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圖3)將棱形的蛇頭寫成“宀”形,並在蛇的“大腹”部位加一豎指事符號,表示蛇腹中的吞噬物,強調蛇腹神奇的彈性與消化能力,突出“蛇吞象”的特性。“它”字經歷代不斷發展,線條逐漸平直化,像蛇頭的部分逐漸演變成“宀”形,像蛇身和蛇尾的部分逐漸演變成“匕”形。由於“它”在古籍中常被借用,秦漢時期又產生了個後起本字,即在“它”的基礎上增加“蟲”旁,形成“蛇”(圖11)字。“蛇”字異體寫作“虵”,那是因為“它”有所訛變,與“也”混同了。“佗”又作“他”、“沱”又作“池”等例子也屬同類現象。隸化後楷書將“蛇”篆文字形中的“蟲”(圖11左半邊)寫成“蟲”,將篆文字形中的(圖11右半邊)寫成“它”。“它”的本義是蛇,這個意義後來寫作“蛇”。

詳細釋義

拼音詞性釋義英譯例句例詞
shé
名詞
一種爬行動物。
snake
為虺弗摧,為蛇將若何?——《國語·吳語》
龍蛇之孽。——《洪紀·五行志》
龍首其中蛇交。——《儀禮·鄉射禮記》
維虺維蛇。——《詩·小雅·斯乾》
蛇虺、蛇食、蛇蛻
象徵國君、君子等。
emperor
有蛇自泉宮出,入於國,如先君之數。——《左傳
十二生肖之一,配地支的“巳”。
snake
蛇年
星名。
蛇乘龍。——《左傳·襄公二十八年》
杜預註:“蛇,玄武之宿,虛危之星。”
方言,水母。
山名。
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毛澤東《菩薩蠻·黃鶴樓》
姓。
形容詞
形狀像蛇的,似蛇狀的。
snakey
蛇弓、蛇丹、蛇矛
形容詞
曲折行進貌。
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謝。——《史記·蘇秦列傳》
膩然而倒,委蛇入壁,移時始沒。——《聊齋志異·宅妖》
委蛇
動詞
曲折通過。
淮水又北,左合椒水,水上承淮水,東北流,逕蛇城南。——酈道元水經注·淮水》
(參考資料:)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十三】【它部】
它,蟲也。從蟲而長,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艸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凡它之屬皆從它。蛇,它或從蟲。
【注】臣鉉等曰:今俗作食遮切。

康熙字典

【申集中】【蟲字部】
《唐韻》食遮切,音茶。《集韻》《韻會》並時遮切,音闍。毒蟲也。《左傳·莊十四年》:內蛇與外蛇鬭。疏:蛇,北方水物。《酉陽雜俎》:蛇,有水、草、木、土四種。《爾雅·翼》:蛇,草居,常飢,每得食稍飽,輒復蛻殼,冬輒含土入蟄,及春出蟄則吐之。《埤雅》:牛以鼻聽,蛇以眼聽。
又《莊子·達生篇》:以鳥養養鳥者宜棲之深林,浮之江湖,食之以委蛇。註:委蛇,泥鰌。
又星名。《左傳·襄二十八年》:蛇乗龍。註:蛇,𤣥武之宿,虛、危之星。《晉書·天文志》:騰蛇二十二星,在營室北,天蛇也。
又地名。《後漢·郡國志》:南陽郡隨西有斷蛇丘。註:卽銜珠之蛇。
又姓。《通志·氏族略》:姚萇,蛇後,南安人。
又有建武將軍蛇元,望出鴈門。
又《廣韻》弋支切,音移。《詩·召南》:委蛇委蛇。箋:委蛇,委曲自得之貌。《莊子·庚桑楚》:物委蛇,而同其波。《焦氏·易林》:委蛇循河,至北海涯。
又《韻補》:龍蛇之蛇,亦讀為移。《詩·小雅》:維熊維羆,維虺維蛇,大人占之。蛇字葉上羆字、下之字韻。
又徒河切,音駝。張衡《西京賦》:感河馮,懷湘娥,驚蛧蜽,憚蛟蛇。
又委蛇之蛇,亦叶音駝。《古音考》《陸機·答賈謐詩》:我求明德,濟同以和。魯公戾止,兗服委蛇。
又《集韻》陳知切,音馳。地名。《春秋傳》:盟於毆蛇,《公羊傳》:作毆虵,與曲池同。
又《字彙補》:以遮切,音耶。《集韻》:關中謂毒蟲曰蛇。 《韻會》:本作它,湯河切。《說文》:它,從蟲而長,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凡它之屬皆從它。托何切。臣鉉等曰:今俗作食遮切。《佩觿》:蛇字從也,誤。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字形對比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參考資料:)

音韻匯集

字頭小韻聲符反切聲母韻母韻目韻部擬音聲調
上古音系
l̥ʰaːl
ɦljaːl
lal
廣韻
弋支
支A開
支A
平聲
托何
平聲
食遮
麻三開
平聲
蒙古字韻
ji
平聲
tʼɔ
平聲
dʐɛ
平聲
中原音韻
齊微齊
齊微
陽平
車遮齊
車遮
陽平
洪武正韻
延知
二支
平聲
湯何
十四歌
平聲
石遮
十六遮
平聲
分韻撮要
第三幾紀記
陽平
第二十九遮者蔗
陽平
(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