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綠岩定年及在造山帶研究中的套用

《蛇綠岩定年及在造山帶研究中的套用》是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擔任主要完成單位,簡平、石玉若、張維、孫會一、李琳琳、王晨、劉建輝、楊淳、李柏、張玉海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蛇綠岩定年及在造山帶研究中的套用
  •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簡平、石玉若、張維、孫會一、李琳琳、王晨、劉建輝、楊淳、李柏、張玉海
  • 等級:二等
  • 獲獎序號:20180012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8-2-05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2003年以來,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地質調查項目的支持下,對中亞造山帶中、南部地區蛇綠岩及相關岩體進行了長期、深入和系統研究,突破了蛇綠岩定年瓶頸,系統揭示了中亞造山帶古生代地質演化特徵,在多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和創新性成果。
1. 突破了蛇綠岩定年的瓶頸。蛇綠岩的年齡指一個蛇綠岩岩漿地殼層序的形成時代,即指弧前或弧後海底擴張事件的時限。蛇綠岩中的層狀輝長岩 (及斜長岩) 和均質輝長岩 (及斜長花崗岩) 通常含有一定量的從 (蛇綠) 岩漿中結晶生成的鋯石,適用於SHRIMP鋯石U-Pb定年。取得具有代表性的層狀輝長岩-斜長岩-斜長花崗岩是蛇綠岩鋯石年代學研究的關鍵。本項研究成果為蛇綠岩的定年研究進行了有效約束,突破了蛇綠岩定年研究的瓶頸;通過對中亞造山帶內出露的蛇綠岩進行長期、深入和系統研究,為今後蛇綠岩的定年研究提供了極好的範例!
2. 系統揭示了中亞造山帶中部地區地質演化特徵。以中蒙古線為界分為新元古-早寒武世島弧–微古陸碰撞帶和寒武紀戈壁阿爾泰蛇綠岩–微古陸碰撞帶及寒武紀過渡阿爾泰前弧雜岩。中亞造山帶中部地區的演化分五個階段:消減初始和島弧形成 (約573-540 Ma),島弧–微古陸碰撞 (約535–524 Ma),板片拆沉、逆沖,地殼加厚和地殼抬升過程 (約519–482 Ma),南蒙古新消減帶初啟 (約523–511 Ma)以及伴隨局部隆升的持續的造山作用。中亞造山帶中部地區的造山事件年表與西/西南太平洋式的演化,在消減初始、單次造山事件的短期性及在持續的消減帶遷移過程中的幕式消減–碰撞等方面,高度一致。
3.系統揭示了中亞造山帶南部地區地質演化特徵。內蒙古地區顯著特徵是早中古生代的雙造山帶,二者為晚古生代-二疊紀索倫山蛇綠岩帶分隔;新疆地區表現為類似的特徵,即南(南天山)、北(阿爾泰)早古生代雙造山帶,為環準噶爾晚古生代造山帶分隔。提出周期性洋脊消減是多旋迴演化的最重要的構造控制的新觀點。
4. 系統建立了中國北山地區早古生代重要洋內構造-岩漿事件年表。古中亞洋的初始俯衝是古中亞洋演化過程中必然經歷的階段。北山地區寒武紀蛇綠岩屬於SSZ型蛇綠岩,反映了早古生代古中亞洋向塔里木和華北克拉通的初始俯衝,結合火山熔岩的岩石地球化學和年代學研究,建立了北山地區蛇綠岩-弧前裂解-島弧地體的洋內構造-岩漿事件序列。
本成果被內蒙古自治區等省局在第二版地質志編寫、武警黃金各支隊在地質填圖過程中廣泛套用。成果發本表論文56篇,國際SCI論文32篇。劉敦一2014、2015、2017年入選湯森路透高被引科學家名錄;劉敦一、簡平和石玉若入選《中國地質調查局高被引論文科學家名冊》。項目提升了我國在蛇綠岩定年及在中亞造山帶演化研究領域的國際地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