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倒退(詩詞)

蛇倒退(詩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蛇倒退》是宋代范成大創作的一首五言詩。此詩是范成大在入川路上經歸州(治所在今湖北秭歸)附近的蛇倒退山所做的一首紀行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蛇倒退
  • 創作年代:淳熙元年(南宋)
  • 作品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范成大
  • 作品題材:紀行詩
作品原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蛇倒退
山前壁如削,山後崖復斷。
曏吾達隴首,如海到彼岸。
那知下嶺處,栗甚履冰戰。
牽前帶相挽,縋後衣盡綻。
健倒輒尋丈,徐行廑分寸。
上疑緣竹竿,下劇滾金彈。
豈惟蛇退舍,習鳥望崖反。
稍喜一徑平,猶有千石亂。
仍逢新燒畲,約略似耕畔。
心知人境近,顰末百憂散。
山民茆數把,鬼質犢子健。
腰鑱走迎客,再拜復三嘆。
謂匪人所蹊,官來定何乾?
儻為飢火驅,平地豈無飯?
意者官事迫,如馬就羈絆?
我乃不能答,付以一笑粲。

創作背景

淳熙元年(1174年)范成大由廣西經略安撫使調任四川制置使;二年春離桂林赴成都。這是他入川路上經歸州(治所在今湖北秭歸)的一首紀行詩。蛇倒退,是歸州東南的一處險峻山嶺名。

作品鑑賞

全詩三十二句一韻到底。
前十六句為第一段,寫蛇倒退山路的艱險。
“山前”二句,以山嶺前後都極陡峭,總冒可畏形勢;“削”、“斷”用字刻。
“向吾”二句,寫自己前登上山頂,以浮海登岸形容到達山頂的喜悅心情。這裡用誤認困難已過作倒跌,是欲伸先縮的寫法。與楊萬里《過松源晨宿漆公店的“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句,作用相同。
“那知”一句寫不料從山後下行,更令人有“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之懼,是轉入伸展、進行細緻描寫的開始。
“牽前”一句,寫下山要前牽後縋(用帶挽住),才能避免滑墜的危險。“縋”而至於“衣盡綻”,可見用力辛苦。這是下山的艱難可畏之一。
“健倒”二句,寫猛一跌倒,就會滑到“尋(八尺)丈”之遠;慢步徐行,只覺進如“分寸”。這是下山的艱難可畏之二。
“上疑”二句爬竹竿比上登之難,滾金彈比下滑之快,“劇”字以“更甚”加倍強調。“豈惟蛇退舍,飛鳥望崖反(即返)”。一舍三十里,強調退避之遠。前一句點蛇提題,後一句用鳥飛且難加倍強調這四句通過比喻、陪襯手法,進一步描寫在蛇倒退這一山嶺上下的艱難可畏,突出了它的險峻形象。
“稍喜一徑平,猶有千石亂”,說遇到一段平坦的途徑,仍有亂石阻礙。兩句是結束語,又作了延伸的描寫,自為轉折,筆勢不平。這一段語言樸素,描寫具體生動,且句句作對,“向吾”四句成一扇對,其餘為兩句對,對偶工整而又自然,使人幾乎感覺不出。扇對的“彼岸”運用佛經的詞語,“履冰”一詞出自《詩經·小雅·小宛》,斤兩相稱。從這一部分,可以看出范成大詩歌藝術技巧的高度純熟。
後十六句為第二段,寫和山下居民對答的情況。
“仍逢”二句,說碰到一些新燒過的畲田,比起平原的,只能算是“約略”像耕地的樣子表示山田的不平和貧瘠。但道路情況已變,是另起一層。
“心知句,說看到山田,知道接近居民住地,眉尖的憂愁消散,表示心情轉變又起一層。這兩層是上下段轉接的過渡。
“山民”四句,寫碰到居民自此以下,是本段的中心內容。“茅數把”,居民簡陋的小茅屋。“鬼質”,形容居民瘦怪模樣,“犢子健”,形容他們動作輕捷他們腰帶挖土鐵鑲,碰著作者一行人,一面以禮相迎,一面為之嘆息。四句中寫屋、寫人,並引出下文的回答,簡潔逼肖。以下六句,居民問話:“這山路不是一般人所能走的,你們當官的幹嗎來到這裡?如果是因為生活驅使,難道平原上沒有飯好吃?可能是受公事迫促,不得不行,像馬匹受人束縛那樣吧?”
話雖簡單,但道理卻說得委曲詳盡;看似單純無知實則切中要害。這中間當有作者平日積思縈想來補充其中,借對方的問話,以抒發自己的感慨。話問得這樣的直率、真切,但牽涉的問題是很複雜的,故結尾兩句,作者自表不能作答,只好付之一笑。問是作者設問,答是作者故作不答。處境和衷曲的難言之處,盡在“一笑”之中故結語表情見意,出以含蓄。
前段精細寫景,後半生動抒情,都在樸素語句中見工巧。黃庭堅陸游入蜀道中,寫峽路山林,都有沒有留下像范成大這樣刻畫細緻的詩篇,故范氏《蛇倒退》這類山水詩實有開創特色。這種詩的功力,深得杜甫的秦州、同谷、入蜀一系列紀行五古的妙諦。

作者簡介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 ,一字幼元,早年自號此山居士,晚號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名臣、文學家、詩人。
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進士第,累官禮部員外郎兼崇政殿說書。乾道三年(1167年),知處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國,不畏強暴,不辱使命,還朝後除中書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靜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受任敷文閣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拜參知政事,僅兩月,被劾罷。晚年退居石湖,加資政殿大學士。紹熙四年(1193年)卒,年六十八,追贈五官,後加贈少師、崇國公,諡號文穆,後世遂稱其為“範文穆”。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於詩。他從江西派入手,後學習中、晚唐詩,繼承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於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到清初影響更大,有“家劍南而戶石湖”的說法。著有《石湖集》、《攬轡錄》、《吳船錄》、《吳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