蚓果芥

蚓果芥

蚓果芥(藏名:席擦拉普),十字花科念珠芥屬植物。花果期6~9月。8~9月采全草,洗淨曬乾。以乾燥全草入藥。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蚓果芥
  • 拉丁學名:Torularia humilis(C.A.Meyer)O.E. Schulz.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白花菜目
  • 亞目:白花菜亞目
  • :十字花科
  • :念珠芥屬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5-30厘米,被2叉毛,並雜有3叉毛,毛的分枝彎曲,有的在葉上以3叉毛為主;基部分枝,有的基部有殘存葉柄。基生葉窄卵形,早枯;下部的莖生葉變化較大,葉片寬匙形至窄長卵形,長5-30毫米,寬1-6毫米,頂端鈍圓,基部漸窄,近無柄,全緣,或具2-3對明顯或不明顯的鈍齒;中、上部的條形;最上部數葉常入花序而成苞片。花序呈緊密傘房狀,果期伸長;萼片長圓形,長1.5-2.5毫米,外輪的較內輪的窄,有的在背面頂端隆起,內輪的偶在基部略呈囊狀,均有膜質邊緣;花瓣倒卵形或寬楔形,白色,長2-3毫米,頂端近截形或微缺,基部漸窄成爪;子房有毛。長角果筒狀,長8-20 (-30) 毫米,略呈念珠狀,兩端漸細,直或略曲,或作“之”形彎曲;花柱短,柱頭2淺裂;果瓣被2叉毛;果梗長3-6毫米。種子長圓形,長約1毫米,桔紅色。花期4-6月。

生長環境

生林下、河灘、草地,海拔1000-4200米。

分布範圍

產河北、內蒙古、河南北部、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南部山區)、西藏。蘇聯西伯利亞、中亞以及朝鮮、蒙古和北美洲均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西藏。本種分布廣泛,性狀變化大。

主要價值

醫藥 :【藏藥】切烏拉普:全草治食物中毒,消化不良。(《青藏藥鑒》)
席擦拉普:全草治不消化症。(《中國藏藥》)
藥物配伍
七味水柏枝散:水柏枝,垂果大蒜芥,蚓果芥,短管兔耳草,翼首草,羽葉點地梅,麻花艽。
藥性
味辛,性溫。 (《藏藥配方新編》、《新編藏醫學》、《藏醫百科全書》)
功效
消食,解肉食中毒。
主治
治不消化症。
用法用量
配方用,6~9g。
選方
七味水柏枝散:水柏枝200g,垂果大蒜芥200g,蚓果芥200g,短管兔耳草150g,翼首草150g,羽葉點地梅150g,麻花艽150g。以上七味共研細粉,混勻,即得。一天1次,一次3g。用於腹脹、疼痛或腹瀉、嘔吐、視力模糊、聲音嘶啞、頭暈和肉毒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