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鄉縣,北周保定元年(561) 改綏化縣為虞鄉縣。隋屬河東郡,大業九年(613)徙廢。故治在今永濟縣虞鄉鎮西北。唐武德元年(618)別置虞鄉縣,屬蒲州。開元九年(721)屬河中府。五代、宋、金俱稱虞鄉縣,元至元三年(1266)併入臨晉縣。清雍正八年(1730)復置,屬蒲州府。民國屬河東道。1947年4月解放,1954年同解縣合併為解虞縣,1958年併入運城縣,今屬山西永濟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虞鄉縣
- 原名:綏化縣
- 改名時間:公元後561年
- 歸屬:山西永濟縣
虞鄉縣,北周保定元年(561) 改綏化縣為虞鄉縣。隋屬河東郡,大業九年(613)徙廢。故治在今永濟縣虞鄉鎮西北。唐武德元年(618)別置虞鄉縣,屬蒲州。開元九年(721)屬河中府。五代、宋、金俱稱虞鄉縣,元至元三年(1266)併入臨晉縣。清雍正八年(1730)復置,屬蒲州府。民國屬河東道。1947年4月解放,1954年同解縣合併為解虞縣,1958年併入運城縣,今屬山西永濟縣。
虞鄉縣,北周保定元年(561) 改綏化縣為虞鄉縣。隋屬河東郡,大業九年(613)徙廢。故治在今永濟縣虞鄉鎮西北。唐武德元年(618)別置虞鄉縣,屬蒲州。開元九年(...
虞鄉建立縣制,始於北周武帝保定年間(公元561年至566年),剛開始建縣衙時,虞鄉衙門也和全國其它地方一樣,按“天下衙門朝南開”的規範要求,坐北朝南。但自唐·...
虞鄉,有虞氏部落的棲息地。或作“虞舜故鄉”稱作虞鄉。有虞氏之始祖即虞幕,居於此,今山西永濟市。...
《虞鄉縣新志》記載的是中國山西省永濟縣部分歷史的專書。...... 《虞鄉縣新志》記載的是中國山西省永濟縣部分歷史的專書。書名 虞鄉縣新志 作者 徐貫之 出...
解放戰爭期間,在山西永濟、虞鄉二縣間設定永虞縣,屬晉南行署運城分區管轄。1949年撤銷。 ...
晉太康四年(283),虞鄉升為海虞縣(今江蘇常熟市區),因縣境東臨滄海而命名,隸於吳郡。梁天監六年(507),置信義郡,海虞縣屬之。隋開皇九年(589)廢。 ...
二、 隋大業九年(613年)虞鄉縣自綏化故城來治, 唐武德元年(618年) 改為解縣。貞觀十七年(643年)廢,二十二年復置,屬河中府。五代為解州治。宋、金、元...
綏化縣,中國古舊縣名,歷史上曾多次設定。北周明帝二年(558)廢南解縣別置綏化縣,武帝時改名虞鄉縣。曾為北宋河北路屬置。...
1950年4月25日,永虞分治,復設永濟縣,屬運城專區,1954年屬晉南專區。1958年永濟、臨猗、解虞、安邑四縣合併為運城縣。1961年分運城縣,復置永濟縣,原虞鄉縣...
“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任芮城縣犧盟分會秘書,協助犧盟特派員不分晝夜地...1939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調任虞鄉縣犧盟特派員。1940年2月上旬,奉命...
李錦富,山西省陽城縣人,1947年7月參加革命工作,1949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山西省虞鄉縣二區幹部、永樂縣二區團委書記;甘肅省糧食局科員;古浪縣土改工作團鄉...
歷司職大夫,雍州治中、雍州刺史、儀同三司,賜爵虞鄉縣公。復入為司成中大夫,典國史。周代公卿,類多武將,唯羨以素業自通,甚為當時所重。後以年老,致仕於...
及夫人平陽敬氏卒,以開元廿四年四月廿一日,合祔於虞鄉縣五老原。初公寢疾,告其二子良器、良弼曰:吾祖成季宣孟,忠勳炳著,迨漢吏部尚書融,晉黃門侍郎允,...
司空圖(837~908年):字表聖,唐代河中虞鄉(今山西虞縣)人。晚唐山水詩人,詞風清雅可愛。著有《一鳴集》。 [2] 參考資料 1. 王水照. 傳世藏書.集庫.總集 ...
范希朝(?-815年1月8日),字致君,河中虞鄉(今山西虞鄉縣)人。唐朝中期名將。范希朝生性廉潔,頗有惠政。在永貞革新時為王叔文所倚重。因他長期鎮守邊境,衛國安...
孔穎達疏:媯水在河東虞鄉縣歷山西,西流至蒲坂縣南入於河。2、借稱舜的配偶娥皇女英。《尚書集傳》說:“媯,水名,在今河中府河東縣。出歷山入河”。...
清雍正二年(1724)升為直隸州,領安邑縣、夏縣、平陸縣、芮城縣。民國元年改解州為解縣。1947年4月26日解放。1954年與虞鄉縣合併為解虞縣。1958年併入運城縣。...
《虞鄉縣志》記載,谷傍有其先人別墅一座,依山傍水,泉石林亭,綠樹合圍,風景獨秀。當我們按照志書上的記載,尋找它的遺存時,卻早已湮沒在歷史的變遷之中而沓無...
唐武德元年(618)於桑泉縣置蒲州,故治在今山西臨猗縣臨晉鎮。三年移治原蒲州城。領河東、河西、臨晉、猗氏、虞鄉、寶、解、永樂等縣。開元八年(720)改為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