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邪賊風

虛邪賊風

泛指一切不正常的氣候變化和有害於人體的外界致病因素。《素問·上古天真論》:“虛邪賊風,避之有時。”高士宗註:“四時不正之氣,皆謂之虛邪賊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虛邪賊風
簡介,詳細介紹,存疑介紹,

簡介

邪氣簡稱為邪,又稱為“虛邪”、病邪等。是對一切致病因素的統稱。《內經》為什麼將致病邪氣稱為虛邪呢?“虛邪”概念的發生有其特定的背景和條件。

詳細介紹

“虛邪”一詞,《內經》凡23見,均指自然界四時不正之氣。但是,邪氣何以言“虛”?虛,非《素問·通評虛實論》等篇所言的病機之“虛”,亦非證候之“虛”,是四時不正之氣乘人體正氣虛弱之時始能傷人致病者也,正如《素問·上古天真論》之王冰所注云:“邪乘虛入,是謂虛邪。”就《內經》而言,“虛邪”概念的形成有其較為複雜的認識背景,其與“虛風”一詞密切相關,也可以說,“虛邪”派生於“虛風”。虛風是八風之一,凡與節令所應方位完全相反的風(即反節令氣候)皆謂之“虛風”。由於人體陰陽二氣的消長變化與四季氣候變化節律同步,無論在哪一節令中,如果有與該節令所應方向相反的氣候(即風)出現,人體都可能因不適應這種反季節的氣候而發病,那么這種反季節的氣候(即虛風)便成為邪氣,這種邪氣即是“虛邪”。這一認識集中體現於《靈樞·九宮八風》篇中。該篇云:“風從其所居之鄉來為實風,主生、長養萬物;從其沖後來為虛風,傷人者也,主殺、主害者也。謹候虛風而避之,故聖人日避虛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之謂也。”《內經》作者在此處將“虛風”與“虛邪”作為互詞對待,可見,“虛邪”即是“虛風”。“虛風”相對於“實風”而言。所謂“風從其所居之鄉來為實風”,如張介賓(《類經·卷二十七》)就認為“月建居子,風從北方來,冬氣之正也。月建居卯,風從東方來,春氣之正也。月建居午,風從南方來,夏氣之正也。月建居酉,風從西方來,秋氣之正也。四隅十二建,其氣皆然。氣得其正者,正氣王也,故曰實風,所以能生、長、養萬物。”所謂“從其沖後來為虛風”,是指與月建節令的相反方向所來之風。“沖後”指北極辰(即太一)所居的相反方向。“沖者,對沖也。後者,言其來之遠,遠則氣盛也。如太一居子,風從南方來,火反勝也。太一居卯,風從西方來,晉勝木也。太一居午,風從北方來,水勝火也。太一居酉,風從東方來,木反勝也。氣失其正者,正氣不足,故曰虛風,所以能傷人而主殺主害,最當避之。”(《類經·卷二十七》注)。可見,“虛風”即非時之氣,也即是反季節氣候,因其極易成為傷人致病的邪氣,故此處經文上言“虛風”,下謂“虛邪”,均雲“避之”,故二者在此處有等價效果。若從源流關係認識,“虛風”屬八風範圍,是形成“虛邪”概念之源,由於“虛風”較之“實風”更易成為致人於病的邪氣,於是將其以“虛邪”名之。“虛邪”源於“虛風”之論還可以從《靈樞·歲露論》中找到依據,該篇說:“冬至之日,太一立於葉蟄之宮,其至也,天必應之以風雨者矣。風雨從南方來,為虛風,賊傷人者也……其以晝至者,萬民懈惰而皆中於虛風,故萬民多病。虛邪入客於骨……立春之日,風從西方來,萬民又皆中於虛風……因歲之和,而少賊風者,民少病。”本段經文有三點重要的提示:其一,“虛風”是指與節令所應方位相反(即前篇之“沖後”虛鄉)來的風。其二,“虛風”極易傷人致病,故稱為“虛邪”。言“邪”,是因其能致人發病。以“虛”命“邪”之意有二:一是此邪從“沖後”虛鄉而來,即指反節令氣候;二是在人體恰逢虛時,即人體處於對此反節令氣候的不適應狀態時傷人,這就是以“虛”命“邪”的理由。其三,“虛邪”又稱為“賊風”。賊者,傷害之義。節令性氣候即“實風”,“主生、長、養萬物”。“虛風”即為反季節氣候,極易傷人致病,故曰“虛風,賊傷人者也”。所以《素問·上古天真論》將“虛邪”“賊風”疊用。由此觀之,《內經》中“虛邪”一詞源於“虛風”而又等價,又稱之為“賊風”,《素問·生氣通天論》稱為“賊邪”,此四者皆可用“四時不正之氣”(《黃帝素問直解·卷一》)釋之。……綜上所見,《內經》中“虛邪”概念源於“虛風”而又等價同功,又謂之“賊風”、“賊邪”,四者義同名別,均指四時不正之氣,也稱為外邪,或外感之邪。兩者在《內經》中均指原發之邪。(以上內容見於張登本《內經的思考》)

存疑介紹

古文不象現代文字豐富,多以通假(借)字用之,在當時,大家都知道是什麼意思。而在傳世過程中,語言、字型又多在發生變化,文字在書寫、傳抄也有訛化現象。因此,至今意思就很難正確理解了。
【虛邪賊風,避之有時】一句,可視為“虐邪賊風,避之有則”: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虐邪賊風,避之有則,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虐邪,是指傳染性致病因素,賊風是指有害於人體的內外致病因素。外因於天(四時不正之氣、居室環境不良之氣、一日夜氣溫變化、汗勞當風等),內因於人(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曰:諸風掉眩,皆屬於肝。風從內生,如肝陽亢盛,肝風內動,常見高熱不退,神志昏迷,四肢抽搐,頭部熱痛,面色如醉,甚則猝然昏倒,口角斜,半身不遂等。治宜平肝熄風。常用平肝熄風藥為主,代表方如羚角鉤藤湯,鎮肝熄風湯。)
避之有則(則,法則、規則、預防措施等),與現代《傳染病防治法》《農村衛生管理辦法》等等相類似。
【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虐邪賊風,避之有則,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意思如現代制定了健康教育措施,制定了《傳染病防治法》等等衛生法規、規章,並且嚴格依法預防,依法管理,許多疾病都是可以預防發病的。
虛邪賊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