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形龍

虛形龍

虛形龍,又名腔骨龍,骨骼中空,是北美洲的小型、肉食性、雙足恐龍,也是已知最早的恐龍之一。它首先出現於三疊紀晚期的諾利階。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虛形龍
  • 拉丁學名:Coelophysis
  • 別稱:腔骨龍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蜥形綱
  • :蜥臀目
  • 亞目:獸腳亞目
  • :腔骨龍科
  • :腔骨龍屬
  • 分布區域:北美洲
基本信息,存活時期,分布區域,大小,生活習性,滅絕原因,發現歷史,

基本信息

虛形龍體型纖細,其頭部長而狹窄,具有大型洞孔,可幫助減輕頭顱骨的重量,而洞孔間的狹窄骨頭可以保持頭顱骨的結構完整性。皮膚上長著鱗片,長長的顎部長有銳利的鋸齒狀牙齒,長頸部呈S形,肩帶叉骨,前肢腳掌有四指,其中只有三指有功能,第四指則藏於手掌的肌肉內。後肢腳掌有三趾,但後趾不接觸地面。後腿十分發達,有開放的髖臼及筆直的腳跟關節。長尾巴與可其脊椎的前關節突互相交錯,形成半疆直的結構,可以在奔跑時掌握身體的平衡。

存活時期

三疊紀晚期-侏羅紀早期

分布區域

北美洲

大小

通常2至3米高,臀部高於地面1米,相當於一輛中型轎車的長度,體重30至40公斤。

生活習性

虛形龍居住在流域附近,單獨或成小群獵食。乾季尾聲則成大群獵食,它們看起來十分玲瓏可愛,但是脾氣卻十分暴躁殘忍,一旦看到獵物,它們往往“群起而攻之”,利用群體的優勢提高自己的殺傷力。不管是其他的恐龍,還是蜥蜴、哺乳類動物等都難逃它們的魔爪。

滅絕原因

可能是由於長時間的持續乾旱。或者可能是由突然的洪水所造成,將它們集體沖走、掩埋。

發現歷史

1881年,業餘化石蒐集者David Baldwin發現虛形龍的第一個化石。在1889年,愛德華·德林克·科普(Edward Drinker Cope)將其命名為虛形龍,不過這套化石的保存狀況很差,很難拼湊出虛形龍的完整外貌。
1947年,在美國新墨西哥州首次發現地點附近的幽靈牧場,發現了一個大量的虛形龍屍骨層。為後來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