虔敬派教育

虔敬派是德國路德宗教會中的一派,又譯虔誠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虔敬派教育
  • 外文名:Send devout education
  • 時期:17世紀後半期~18世紀前半期
  • 法定代表人:P.J.施佩內爾
  • 信仰:重理性主義
介紹
17世紀後半期~18世紀前半期德國新教虔敬派創辦的教育。17世紀後半期起,新教路德派逐漸趨向重理性主義,追求宗教形式,忽視教徒的虔誠信仰。於是以P.J.施佩內爾為首的新教徒起而組織“虔敬的聚會”,自稱是虔敬派。他們反對路德新教的做法,提倡虔誠篤信,敬愛上帝和愛人類。虔敬派重視教育,主張通過教育培養注重世俗生活,富有虔誠信仰,適合基督教意志的人。因此,虔敬派在教育內容方面,既重虔誠信仰的陶冶,又重實用知識的傳授。教學多採用近代方法。  神學家 A.H.弗蘭克是虔敬派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他生於德國的呂貝克,1676年進哥達文科中學,在此受到德國近代教育學先驅之一的W.拉特克和捷克教育家J.A.夸美紐斯教育思想的影響。1685年,他獲萊比錫大學碩士學位後,受聘在該校任教。1691年被新建的哈雷大學聘為東方語言學教授。他在這所大學任教30年。在此期間他還兼任了哈雷城郊格勞查教區的牧師。1695年,他用教會募捐所得的資金,設立了一所貧兒學校,並由此逐漸擴展為哈雷郊區的大型的教育機構群,其中有:①慈善學校,②市民國小,③孤兒院,④寄宿制的教育學院,⑤教師養成所,⑥拉丁學校(專收孤兒院的天資聰慧的兒童),⑦女子文科中學(成立後不久停辦),⑧初具雛型的實科中學。他在辦學期間還開辦了造紙廠、印刷所、書店和藥鋪等。  費蘭克在其教育實踐中,力圖實現虔敬主義的教育理想,即通過宗教教育和"實利實學"的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把兒童培養成為“具有虔敬的心情和實際生活所必需的智慧型”的“善良的基督教徒”。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弗蘭克在訓育上採用了以下的“虔敬心的培養法”:①事親和交友的示範;②宗教問答;③讀聖經;④ 朝夕訓話;⑤道德與罪惡事例的分析;⑥命令與告誡;⑦私心邪念的預防;⑧以愛真理、順從、勤勉三者, 培養虔敬上帝的行為;⑨祈禱;⑩良友的交往;養成兒童互助互愛的精神;懲獎。在教學上,弗蘭克認為:“知識是體認上帝意志和處世做事的基礎,無論宗教方面或實際生活方面,都需要知識的啟發”。因此,在國小設定了讀、寫、算、唱歌、自然科學、歷史、地理、手工等科目;在中等以上學校則有宗教、 拉丁語、 希伯來語、希臘語、法語、 德語、歷史、 地理、年代學、天文學、音樂、 植物學、 解剖學、 醫學初步等。此外,他很重視中等以上學校用本族語 (國語) 進行教學和參觀。但弗蘭克認為,“體育和遊戲對精神修養是無益而有害的”。他的主要著作有:《引導兒童獲得真正虔敬智慧的簡明教程》、《論兒童和青少年的教育》、《孤兒院的組織與教學法》、《視導員的教育指南》等。  虔敬派的教育主張,特別是弗蘭克的教育實踐活動,對德國的貧民教育的實施,師範教育的推廣,以及實科學校的創立等都有一定的貢獻和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