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發掘
以
中國地質科學院呂君昌博士為首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具霸王龍遺骨化石,其口鼻部又細又長,被戲稱為“雷克斯匹諾曹”。其研究結果於5月7日發表在《
自然—通訊》期刊。
這隻暱稱為“匹諾曹”的霸王龍被發現於贛州
南康市龍嶺約6600萬年前的
晚白堊世南雄組。目前保存在贛州市博物館的相關標本是具有完整
頭骨的部分化石骨架。 科學家表示這一新發現非常重要。包括發現於蒙古的
分支龍,這些發現顯示了長吻
霸王龍類在亞洲廣泛分布,是一組主要的掠食恐龍。它具有霸王龍類的牙齒,但同時也有非常長的吻部和鼻部上一排角。它可能與其他
霸王龍一樣致命,甚至可能更快且具有隱蔽性。
根據這一發現,研究人員建立了霸王龍科中代表長吻類群的一個新分支。並希望能在亞洲繼續發現更多化石來豐富這一分支。
形態特徵
由於源自中國南部的
虔州(今江西贛州),新發現的尖長嘴
霸王龍也被稱為“中華虔州龍”。當地工人在建築工地上挖掘出許多遺骨化石送到博物館。這些化石頭骨、頸部、脊椎和尾部都保存完好,差不多能組成一具生活在6600萬年前的動物骨架。研究者發現,這具恐龍的口鼻部占到整個
頭骨總長度的70%。
科學家表示,其特點突出,
上頜骨的上升支上具有窗格狀的孔,
前上頜骨極度縮小,前後最大長度約占整個頭骨基部長度的2.2%,而其他
霸王龍類這一數值約為4.3%到4.6%。
研究人員提到,新發現的這種古代
掠食者看起來與多數其他霸王龍類完全不一樣。與傳統的短而高、具有更強大咬合力及粗大牙齒的
霸王龍相比,它的頭部具有更長的吻部和窄長的牙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