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介紹
鴉片戰爭博物館坐落在虎門鎮
解放路的盡頭。該館轄下的銷煙池與虎門炮台舊址,被國家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博物館正門是一座
城堡式的門樓,進入門樓,迎面處屹立著一座粉紅色的大型
群雕,那一個個撫炮擎戟,橫刀欲躍的英雄形象,令人頓覺雄風撲面,豪氣陡增。群雕的右前方,鐵柵圈欄碑亭刻著:銷煙池舊址。回想1839年英美
帝國主義者的118.5萬多公斤的
鴉片,就在這裡被化作滾滾濁流,消失在滔滔江水之中。與銷煙池百米之遙的虎門銷煙鴉片紀念碑上,正端坐著林則徐的銅像,再往前走,就是博物館的正樓了。這也是一座城堡式的現代化建築。
在2400平方米的
展覽館里,那一張張泛黃的照片,那一支支醜陋的
煙槍都在控訴著帝國主義者的卑劣與兇殘;那尊尊的古炮,那一根根
鐵索,在吟頌著虎門軍民寧死不屈的反抗精神。
地理位置
主要景點
林則徐銷煙池
林則徐銷煙池,位於虎門鎮口村南面。1839年6月3日至25日,在欽差大臣
林則徐的主持下,
清朝軍民就在當時開挖的兩個池內,用
鹽滷水泡浸,再加
生石灰的方法,銷毀英美
鴉片2376254斤。銷煙之法,向來以火燒。焚燒後,必有殘膏餘瀝滲地,積慣熬煎之人,挖地取土,竟能十得二三,其流毒仍難盡絕。林則徐等廣咨博採,知鴉片最忌鹽滷及石灰。凡以煙土煎膏者,投以
灰鹽,即成渣沫,不能成膏。然逐箱煙土,皆用灰鹽煮化,則鍋灶之設,需累百盈千,難於照管,轉茲偷漏;若少設鍋灶,又費時難煮。
林則徐經再四酌商,定於此地海灘高處,挑挖兩池浸化。其池平鋪石底,縱橫各十五丈余,四旁攔樁釘板,不令少有滲漏;前面設一涵洞,後面通一水溝;池岸周圍,廣樹柵欄,中設棚廠數座,為文武員弁查視之所。
其銷化過程,先由溝道車水入池,撤鹽成鹵;所有箱內煙土,均過稱造冊,逐個切成四瓣,投入鹵中,泡浸半日;再將整塊燒透石灰,紛紛拋入池內,傾刻便如湯沸;民夫各執鐵杴木耙,立於跳板,往來翻戳,務使顆粒悉化;俟至退潮,啟放涵洞,渣滓隨浪送出大海,並用清水涮滌池底,不任涓滴余。若甲日第一池尚未涮清,乙日便用第二池,其泡浸翻戳如前法。
林則徐銷煙後,這兩個池已廢棄湮沒。1972年重新發掘復原。
沙角炮台
位於 虎門
沙角山頂。建於清嘉慶五年(1800年),當時配有大小炮十三門,現存瀕海台和刻有“沙角”字樣的
石牌坊各一座,大炮3門,還有“林公則徐紀念碑”、捕魚台等。
沙角炮台原稱沙角山炮台,清嘉慶五年(1801)由廣東總督吉慶上奏:“虎門海口外沙角山,逼近大洋,地勢陡峭,為洋船必經之路。該口雖有橫檔、
南山、三門炮台,但海面遼闊,遠至30餘里。炮位轟擊,似難得力。”為使“形勢、聯絡、防禦更為周密”,經準而建。據關天培《籌海初集》記載:炮台“周42丈,台上炮洞11個,配大小鐵炮11位。台門配炮1位,另鑄500斤生鐵炮1門備用。台上建有神堂、官廳4間,官房3間,兵房17間。還建有火藥庫等。均系青磚結構。
台基、
台面、
垛口、炮洞等用
花崗岩石砌築。
沙角炮台與大角炮台東西斜峙,形成
鴉片戰爭時期虎門海防第一重門戶。但兩台相距3600米,炮火封鎖不住洋面。關天培就任
廣東水師提督後,將沙角炮台改為號令台,並在對面的白草山頂建望樓一座,樓前豎一高桿,日夜瞭望。
道光二十年十二月十五日(1841年1月7日)英軍向
沙角、大角炮台進攻。陳連升率領守台官兵拚死抵抗。因敵眾我寡,守軍大部分壯烈犧牲。
陳連升中彈陣亡,兒子陳長鵬投水殉國。炮台被毀。
鹹豐七年(1857)五月二十七日,在抵抗英法聯軍戰鬥中,清軍失敗,再次被毀。光緒九年(1883)由廣東總督曾國荃修復。
光緒十一年改建新式大炮,沙角地區炮台“計正台13座,副台2座,置洋炮16尊。”1984年興建
火力發電廠,
獅子山、
白鶴山、
象山、
鳳凰山上的新式炮台隨山頭被夷為平地。沙角地區現存瀕
海台、前捕魚台、後捕魚台、
左捕魚台、右捕魚台、侖山炮
台、侖山霹靂台、振威台。
威遠炮台
位 於虎門鎮威遠島上,建於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是虎門寨主要炮台之一,1842年2月26日,
廣東水師將士在此與英軍激戰。
威遠炮台位於
珠江口虎門威遠島南山西南側的海灘上。清道光十五年(1835)廣東水師提督
關天培為加強廣東海防力量所建。該炮台是虎門海口防務中的主要炮台之一,在鴉片戰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它與
鎮遠炮台、
靖遠炮台相連,扼
珠江出口之咽喉。現保存較好的是威遠炮台。炮台炮位為保壘狀相連,用灰沙構築。
威遠炮台雄偉壯觀,灣長210米,敵台長110米,有炮洞40個,洞口周長7米,共安炮40位。整座炮台俱用厚、寬0.3、長1.5米的花崗岩石平排五塊,橫順釘鉤密砌,壘疊至4.2米後,上用三合土夯築垛牆高2米、厚1.4米。炮台兩側包角石牆長45米,高4.2米,其上亦用三合土夯築高2米、橫寬3.3米的垛牆。此外,在炮台後還附設官廳一座三間,兵房12間,藥局一座,東西城樓各一座,石級碼頭一座。藥局、碼頭用花崗石砌築,余為青磚結拱建成。
道光二十一年二月六日(1841年2月26日)英軍向虎門炮台發起總攻。游擊麥廷章守軍死戰,最後全部壯烈犧牲。炮台陷落後被毀。道光二十三年(1843)七月再建。鹹豐六年(1856)十月十六日,再次被英軍占領摧毀。
光緒八年(1882)由總督
張樹聲奏準修復。
南山炮台
最早向觀眾開放的
威遠炮台是在南山炮台的基礎上擴建的。南山炮台位於亞娘鞋島,面朝西南,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建造,是虎門海口諸炮台建造年代最早的炮台之一。炮台周長52丈5尺,炮台設炮洞12個,安放大小生鐵炮12門,另貯500斤生鐵炮6門,熟鐵小炮2門,配防弁1員,防兵30名,台上神堂2間,官兵住房共12間,藥局1間、炮洞石砌,台面垛口均為磚砌,由於此台所處的地勢稍高,發出炮彈往往容易冒過船頂,防守不夠得力。故在
道光十五年(1835年)
鄧廷楨、
關天培奏準於原南山炮台前加築月台一座,名南山威遠月台。
南山炮台及威遠炮台與其西北側的
鎮遠炮台,
橫檔島上的橫檔炮台形如品字,組成嚴密的火力交叉網,控制著虎門海口從海上進入廣州的主航道。當時任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創設木排鐵鏈兩道,攔截此咽喉要衝,又於威遠、鎮遠間添建
靖遠炮台(道光十九年即1839年竣工)一座,故此處成為防守虎門海口的主要防線。
鎮遠炮台
虎門炮台舊址鎮遠 炮台建於嘉慶二十年(1815年),位於虎門亞娘鞋島南山炮台之西北側。炮台面對西南,台上設炮洞40個,安置大小生鐵炮40位,另貯800斤生鐵炮3門,配防台千總1員,防兵60名,台上神堂3間,官房3間,兵房20間,軍火藥房2間,炮洞垛口地面先系粗石砌,後由關天培奏準改用三合土築,以防炮擊飛石傷人。
鎮遠炮台與
威遠炮台及江中
橫檔島上的橫檔炮台形如“品”字,所轄水域為海上出入廣州之咽喉,在鴉片戰爭中發揮過相當重要的作用。
現有的鎮遠炮台是由七個露天炮位、火藥房、
兵房等組成的炮台群,每兩個炮台均有暗道相連。七個炮位依山而設,雄視海口,甚是宏偉壯觀。
道光二十一年二月六日(1841年2月26日)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在這裡率守軍與英國侵略者進行英勇戰鬥,壯烈犧牲。
南山、
威遠、
鎮遠三炮台被毀。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七月再建。
鹹豐六年十月十六日(1856年11月25日)三炮台再次被英軍摧毀。光緒八年(1882)由總督張樹聲奏準修復。光緒十一年(1885)重修南山炮台,將原炮位一律改建為露天炮位,命名為威勝東台。威勝東台於1996年維修,1997年
春節開放。
歷史意義
虎門作 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篇地,
林則徐銷煙池與虎門炮台舊址是這段歷史的最重要見證物,但令人遺憾的是,兩處遺址至今仍沒有得到有效保護和利用:林則徐銷煙池被周邊的廠房和民居包圍,完全失去了當時的歷史風貌;占地7多萬平方米的虎門炮台舊址條塊分割,沒有聯成整體,無法發揮規模效應……
2007年4月19日,林則徐銷煙池與虎門炮台歷史文化園區規劃研究座談會在我鎮舉行,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王道平,市文化、規劃、旅遊及我鎮有關部門負責人出席了座談會。與會各方表示,在今後的規劃和建設中,要擦亮和做大虎門作為中國近代史開篇地的歷史文化品牌,使之成為我鎮新的經濟成長點,為我鎮申報全國歷史文化名鎮打下堅實的基礎。
歷史與現狀:銷煙池和炮台群未被充分利用
林則徐銷煙池與虎門炮台舊址是世界禁毒史和中國
近代史開篇的重要見證,是彌足珍貴和不可多得的優質歷史文化遺產,早在1982即被
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這些遺址卻一直沒有得到合理保護和有效利用。銷煙池周邊廠房和民居已將這一遺址包圍,使其完全失去了當時的歷史風貌,大人山義勇之冢也已湮沒於樹叢之中,廣東水師提督衙署寨牆已入“風燭殘年”,而衙署更是早已見不到一絲蹤跡,消失於無形。
據介紹,虎門炮台分布在
珠江口方圓2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是目前我國海防遺址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立體
軍事防禦設施。我鎮境內現存有
沙角、
威遠、
靖遠、
鎮遠、南山頂、蛇頭灣、鵝夷等炮台舊址,占地面積達70多萬平米,可惜的是炮台條塊分割,沒有聯成整體,無法發揮規模效應,同時也缺乏精心的包裝宣傳推介,對我鎮旅遊業的
牽引力、
輻射力、
影響力都不大,還沒有很好地把資源優勢轉化為資本、品牌優勢和效益優勢。
發展規劃
兩大歷史文化園區將拉動文化、旅遊產業根據 初步擬定的規劃方案,我鎮將建設兩大歷史文化園區。其中,林則徐銷煙池歷史文化園區將結合舊城改造進行,具體是把解放路改造成蘊含
嶺南風情的清代文化步行街,開發具有嶺南特色、
清代特質的商業文化項目,沿街將建設一系列反映虎門古代歷史名人的雕塑及清代虎門民俗場景的雕塑;規劃還將結合大人山公園的開發,依託
義勇之冢、廣東水師提督衙署寨牆,重建廣東水師提督衙署,並改造山上已有建築,將大人山開發成集
旅遊、
娛樂、
廟會於一體的具有民俗風情和
休閒、
健身、
度假功能的歷史文化景區。
另一個歷史文化園區計畫將虎門炮台群打造成我國規模最大的國防教育基地。在結合炮台維護、威遠島旅遊度假村建設的基礎上,依託虎門炮台等大型文物遺存的知名度,在園區內興建高檔酒店、
高爾夫球場、
海濱公園、
南山植物園、
動物園等。
市文廣新局局長
吳維保在會上表示,園區的建設重在規劃,兩個歷史文化園區的相關規劃才剛剛起步,今後園區的建成,勢必擦亮虎門作為中國近代史開篇地的歷史文化品牌,為東莞打好這張文化牌賦予生機和活力。市旅遊局副局長
余建民也認為,園區規劃一定要高起點,要以5A旅遊景區為目標,力求將景區建成
文化、
旅遊相結合的複合型旅遊園區。
虎門炮台舊址-前景與效益:兩個園區年直接產值2.5億元
據介紹,歷史文化園區將通過政府主導、多元籌資的形式進行開發和運作,力爭使園區實現良性的發展。方案中同時對清代商業
步行街、大人山歷史文化景區和虎門炮台歷史文化園區的經濟收益進行了分析預測。據估計,兩個歷史文化景區所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每年將達2.5億。而旅遊產業關聯度高,有經濟學家分析:1元旅遊直接收入可帶來5-8元的其他產業收入,按此計算,兩個歷史文化園區將帶來12.5億元的經濟效益。
鎮委委員李三牢在會上表示,文化特色是一個地區文化的獨特象徵,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標識。歷史文化園區將在給虎門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將廣為弘揚虎門傳統文化,延續虎門文脈,增厚虎門的文化積澱。
鄭敏華:我鎮一直著力保護歷史文物遺存
歷史文化園區的規劃建設牽涉到多個部門和上萬民眾的利益,記者在2009年11月就初步方案採訪了鎮有關領導。
鎮委委員
鄭敏華告訴記者,
威遠島自1985年開始實施保護性開發以來,我鎮歷屆黨委政府都花費了很大力氣去保護島上的文物遺存,特別是沿江高速的建設,已力求對周邊文物遺存的破壞和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
改革開放以來,威遠島周邊地區的發展非常迅速,島上居民一直都盼望著炮台景區的相關規劃能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也能更加完備。而這個規劃與我鎮的規劃是基本吻合的,我鎮在最近的規劃中就非常重視對文物的保護和利用,除規劃在威遠島建設郊野公園等項目外,還計畫在
大人山建設一個休閒公園,使其與周邊環境共同形成一個清末民初風格的文化中心。
王道平:從現在開始就要加大歷史文化園區宣傳
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王道平在會上表示,歷史文化園區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能否真正有效地將歷史文化園區建設好、利用好,組織工作是關鍵。他表示,市將成立虎門歷史文化園區建設領導小組,屆時將由市分管領導、鎮府主要領導擔任正副組長,
市、
鎮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統一領導歷史文化園區的建設。
據透露,
市委、市政府在歷史文化園區建設上的態度十分明確,但搞好開發的第一步還是要做好規劃工作,接下來有關部門還將邀請部分國內外專家來虎門進行實地考察,對規劃作出評議。王道平同時表示,歷史文化園區的建設將以政府為主導,並積極引導社會各界參與到園區的建設中來,希望
媒體從現在開始就要加大對歷史文化園區的宣傳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