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徵
虎紋鈍口螈全長12-23厘米以上,是鈍口螈中最大的品種。具有長腳趾,長吻部,闊鼻子,整體相對修長。背面黑色,有黃色斑紋和條紋,腹部顏色較淺。有明顯的肋間溝。穴居,不好動,全變態,終生具外鰓,成體長,四肢細弱,尾褶較為厚實。皮膚光滑無鱗,表皮角質層薄並定期蛻皮。無鼓室和鼓膜;舌圓形或橢圓形,舌端不完全游離,不能外翻攝食;兩頜周緣有細齒;有犁骨齒。雄性無交配器,體外或體內受精。求偶時皮膚腺或泄殖腔腺分泌特殊氣體可識別同類。幼體水棲,有3對羽狀外鰓,2齡開始不明顯的變態,外鰓消失、鰓裂封閉和頸褶形成。成體棲息於潮濕環境,僅繁殖期返回溪水中產卵。肢、尾殘損後可再生。
虎紋鈍口螈生活習性
虎紋鈍口螈成蟲可以是陸地或水生(neotenic)。成蟲在洞穴地面生活,並要求表層是深而易碎的土壤。生活於濕地,穴居。體內受精,繁殖期間進入水塘或小溪中產卵。卵通常附著在樹枝或其他物體上。幼體生活在江湖、沼澤中,有外鰓及尾鰭。
虎紋鈍口螈的幼蟲是肉食性的,一般會吃水生的
無脊椎動物。成年都是肉食性的,一般在夜間進食,獵取無脊椎動物,包括浮遊動物,介形蟲,水生昆蟲的幼蟲和成蟲,軟體動物,寡毛類,水蛭,和小龍蝦,以及無尾類蝌蚪,小魚等。視覺差,捕食主要憑嗅覺或側線。若沒有足夠的食物供應,它們會變成同類相食。
生長繁殖
虎紋鈍口螈在雨季開始後,會很快遷到
繁殖地區。男雄性比雌性早2-8周遷移,繁殖區域選在路邊溝渠,採石場,池塘,高山湖泊和平緩溪流,平時夜間活動,但在
交配季節時,在日間也可以見到。它們會於剛溶雪後的初春開始交配,一般是3月至4月。
會在水中的樹枝或
池塘邊上產
卵。每次約有38-59顆卵,卵子的直徑為2-3毫米,孵化14-21天。幼蟲階段最低持續10周,幼蟲多態性,根據分布區域和繁殖時的溫度及濕度而定。期間會生長達3-8倍大。一般估計雌螈約於22個月大就開始繁殖,雄螈則要34個月大。
分布範圍
虎紋鈍口螈是在北美分布最廣泛的鈍口螈物種。生活在大西洋和墨西哥灣沿海平原,從長島,紐約,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西西比州北部到美國東南部,阿拉巴馬州,田納西州和肯塔基州。在整箇中西部地區,大平原,落基山脈的東線,哥倫比亞高原。間斷出現在西歐和阿巴拉契亞國家。加拿大南部的大部分地區,墨西哥北部。阿巴拉契亞山脈。從海平面到洛基山脈海拔3,660米的高度都有蹤影。 加州中部有引入,也有一些由釣魚愛好者帶入美國西部。在墨西哥,該物種顯然很有限的分布在西北地區。
虎紋鈍口螈分布圖亞種分化
| 中文名稱 | 拉丁學名 |
---|
1. | | Ambystoma tigrinum diaboli |
2. | | Ambystoma tigrinum mavortium |
3. | | Ambystoma tigrinum melanosticum |
4. | | Ambystoma tigrinum nebulosum |
5. | | Ambystoma tigrinum stebbensi |
6. | | Ambystoma tigrinum tigrinum |
保護級別
列入《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 2008年瀕危物種——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