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虎生地村
- 海拔:2450米
- 國土面積:11640畝
- 年平均氣溫:10.2 ℃
- 年降水量:1530毫米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84畝(其歸汗辣中:田0畝,地484畝),人均耕地1.54畝,主要種植芸豆、玉米、小麥、馬鈴薯等作物;擁有林地831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32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4.19畝,主要種植泡核桃、木瓜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63畝;荒山荒地2463畝,其他面積320畝。有雲南松、旱東瓜等資源。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子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村內無路燈。全村有25戶通自來水,有51戶還存在飲水困試悼轎難。有76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56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戶。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不通路;進村道路為其他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4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1公里。
全村建有小水窖8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43.37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33.37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2 畝。
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7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5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28.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2.00萬元,畜牧業收入56.5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29頭,肉牛109頭,肉羊118頭); 林業收入17.3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1.80萬元, 工資性收入2.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10.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2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永講務工人數8人 ,在省內務工3人,到省外務工5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芸豆,主要銷售往本縣。2010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2.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芸豆、泡核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芸豆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80戶,共鄉村人口324人,其中男性163人,女性161人。其中農業人口324人,勞動力158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05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7.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7.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新和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長新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7.00公里,距離中學27.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31人,中學生6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33.37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殼店寒詢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300個(勞均2個)。腿危兆紙年末集體總收入0.2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堡騙欠公開,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0個,黨員總數4人,黨員中男黨員4人,女黨員0人。 團員9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公路不通,人畜飲水困難,村內汗乎禁主幹道未硬化,無公廁及拉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文化娛樂場所,村民就醫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發展全局,大力發展泡核桃、芸豆、續繼及特色產業及畜牧業,力爭到"十一五"末實現經果成網、牛羊成群、豆子成片、林下藥材並種的發展方式,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1320元增加到1700元。。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33.37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300個(勞均2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2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0個,黨員總數4人,黨員中男黨員4人,女黨員0人。 團員9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公路不通,人畜飲水困難,村內主幹道未硬化,無公廁及拉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文化娛樂場所,村民就醫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發展全局,大力發展泡核桃、芸豆、續繼及特色產業及畜牧業,力爭到"十一五"末實現經果成網、牛羊成群、豆子成片、林下藥材並種的發展方式,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1320元增加到17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