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尾蘭(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虎尾蘭,中藥材名。本品為龍舌蘭科植物虎尾蘭的葉。隨時可采。功能主治為:清熱解毒。治感冒,支氣管炎,跌打,瘡瘍。①《陸川本草》:解毒,消炎。治跌打,瘡瘍,蛇咬傷。②《廣西中草藥》:清熱解毒,去腐生肌。治感冒咳嗽,支氣管炎,跌打損傷,癰瘡腫毒,毒蛇咬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虎尾蘭
  • 漢語名稱:Hu Wei Lan
  • 別名:老虎尾(《陸川本草》)。
來源,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形態特徵,分布區域,生長環境,生長習性,繁殖方式,栽培技術,藥材性狀,用法用量,注意事項,化學成份,相關論述<br/>,

來源

本品為龍舌蘭科植物虎尾蘭的葉。隨時可采。

性味歸經

《陸川本草》:性涼,味酸。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治感冒,支氣管炎,跌打,瘡瘍。
①《陸川本草》:解毒,消炎。治跌打,瘡瘍,蛇咬傷。
②《廣西中草藥》:清熱解毒,去腐生肌。治感冒咳嗽,支氣管炎,跌打損傷,癰瘡腫毒,毒蛇咬傷。

形態特徵

常綠多年生草本。有匍匐狀根莖。無莖。葉通常1~2枚,或3~6枚成束,硬革質;線狀披針形或狹長披針形,長30~120厘米,寬2.5~8厘米,先端短尖而有一綠色的硬尖頭,中部向下漸狹,兩面有白綠色和深綠色相間的橫斑紋,邊綠色。花莖高30~80厘米,基部有淡褐色、膜質的鞘;花束有花3~8朵,單生或2~3束成散生的群;花淡綠色或綠白色;花柄長6~8毫米,近中部有節;花被管長6~12毫米,裂片6,線形,長1.4~1.8厘米;雄蕊6;子房上位,3室,柱頭頭狀。漿果球形,直徑約3毫米。花期冬季。

分布區域

分布廣東、廣西。

生長環境

多為栽培。

生長習性

原產熱帶非洲,適應性強,喜溫暖,耐乾燥,在排水較好的濕潤土壤,溫度不低於0℃的環境中也能生存。生長適溫,3-9月為18-24℃,9月至翌年3月為13-18℃。夏季怕強光曝曬,但冬季需充足陽光。要求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但粘重土壤亦能生長。

繁殖方式

用分株和扦插繁殖。

栽培技術

分株繁植:全年都可進行,一般於早春進行分植為多,對生長擁護的植株,細心扒開根基,每叢約3-4片葉栽植即可。扦插繁殖:夏季將葉片橫切長約5-10cm,下端插入繁殖床或盆中(切不可顛倒上下),約1個月左右生根。管理簡便,幼苗階段不宜澆水過多,否則引起根腐爛,甚至死亡。夏季稍加遮蔭,噴霧,葉片翌年3月停止施肥。金邊虎尾蘭扦插繁殖後長成的植株大多消失花葉的優良性狀,故必須用分株繁殖。

藥材性狀

葉片皺縮折曲,展平後完整者呈長條形或長倒披針形,長30-60cm,寬2.8-5cm,兩面灰綠色或淺綠色,具相間的暗綠色橫斑紋,先端刺尖,基部漸窄,全緣質稍韌而脆,易折斷,斷面整齊。氣微,味淡、微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敷。

注意事項

孕婦慎用。1.《本草經集注》:乾薑為之使。惡澤瀉、寒水石、消石。2.《藥性論》:忌豆,食之者動氣。3.《品匯精要》:妊娠不可服。4.《本草經疏》:凡嘔吐不因寒痰冷積,而由於胃虛火氣炎上;腹痛因子血虛脾陰不足,而非停滯所致;泄瀉因於火熱暴注,而非積寒傷冷;腹滿因於中氣不足、氣不歸元,而非氣實壅滯;中風由於陰虛火炎、猝致僵仆,而非西北真中寒邪;傷寒發熱頭疼,而無痞塞脹滿之候;小兒吐瀉乳食,將成慢驚;大人氣虛血槁,見發膈證;老人脾虛不能運化,偶有停積;妊婦惡阻,水谷不入;娠婦胎升眩暈、娠婦傷食停冷;娠婦腹痛瀉利;娠婦傷寒傷風;產後血虛腹痛;產後中滿作喘;產後泄瀉反胃,以上諸證,法所鹹忌。

化學成份

本品含阿巴馬皂甙元。

">相關論述

1.《陸川本草》:解毒,消炎。治跌打,瘡瘍,蛇咬傷。
2.《廣西中草藥》:清熱解毒,去腐生肌。治感冒咳嗽,支氣管炎,跌打損傷,癰瘡腫毒,毒蛇咬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