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噉金針菜,廣東省海豐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虎噉村因虎嘯而命名,出產的金針菜隨著老一輩的口口相傳而稱為“虎噉金針菜”。最早源於背倚蓮峰北坡的石蓮庵,庵廟行者貫以金針菜為齋菜素食,在石蓮庵周邊的田園上開始種植金針菜,用於庵廟的自給自足,後逐漸擴散開來,在周邊地區廣泛種植。
虎噉一帶出產的金針菜由於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因素和優良的水土條件而品質上乘,營養豐富,香味濃郁,肉質肥厚均勻,口感爽脆鮮甜。其獨特的聲譽也傳播開來,遠至海內外。
2011年01月30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虎噉金針菜”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虎噉金針菜
- 產地名稱:廣東省海豐縣
- 品質特點:身型短粗壯,爽脆鮮甜,不帶酸味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11年第14號
- 批准時間:2011年01月30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甄別挑選,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虎噉金針菜,廣東省海豐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因主產於該縣虎噉村而得名。其品質獨特、口感上乘。鋅含量比同類產品高109%,蛋白質高35%,維生素C高100%。虎噉金針菜營養極為豐富,它含有人體所需的16種胺基酸和多種礦物質,它不但外觀好,而且品質靚、口感好,具有健胃消食、養心解憂等功效。
甄別挑選
(1)菜色:菜的色澤以金黃色為佳,深黃略帶微紅較次,萎黃帶褐色者更次。
(2)菜條:黃花菜以條粗壯肥嫩的為佳。
(3)氣味:黃花菜聞時有一般清香味的為佳,如果有硫磺味或煙味的是質量差的產品。
(4)乾濕度:用手成把握緊黃花菜,鬆手後,菜能自動散開恢復原形的,說明菜身乾,質量好,如果手捏成把,鬆手後仍成團形的,不能恢復原狀的,說明菜濕,含水分高,容易長霉。
優質金針菜——顏色金黃而有光澤、氣味清香,無青條(即色青黃或暗綠,花虛軟,是由於加工時蒸製未全熱所致)和油條(即花體發黑髮粘,是由蒸製過熟造成),花條長且粗壯,挺上、均勻完整,乾燥無霉爛和蟲蛀,無異味,無雜質,開花菜不超過10%。
次質金針菜——色澤深黃而略帶微紅,但無青條、油條,花條略短而細,稍欠均勻,乾燥無霉爛蟲蛀,無異味,無蒂柄雜質,開花菜不超過10%。
劣質金針菜——色萎黃帶褐,無光澤,有青條或油條,有雜質或蟲蛀,有煙燻味或霉味,開花菜多,占10%以上。
產地環境
氣候特徵
海豐縣地處廣東省東南部,背山面海,西距廣州市290千米,東距汕頭市180千米,南距深圳市197千米,東毗鄰陸河縣,南臨公平水庫,西連惠東縣,北與紫金縣接壤。位於東經115°18′45″—115°23′30″,北緯23°5′00″—23°10′00″,是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地區;北面以五指嶂山脈群峰為天然屏障,海拔高900多米;年平均溫度22.1℃,≥10℃年積溫為6370.5℃,無霜期為362天,年日照時數為1847.1小時,年降雨量2442.4毫米。四季如春,夏無酷暑,晝夜溫差明顯;冬無嚴寒,氣溫平穩宜人;周年陽光充足,雨水充沛,極為適宜禾、穀類雜糧、花生、豆類、水果、蔬菜等多種作物生長。
地勢環境
海豐縣境內地勢北高南低,群山環抱,青山綠水,四季披綠,原自然生態幾乎沒有受到任何人為破壞和污染。水資源十分豐富,雨季水田不澇,旱季旱地不旱;土質疏鬆濕潤,空氣清新,水質上乘,沒有任何污染源,屬原生態環境,具有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優勢。
土壤特點
海豐縣土壤資源豐富,既有山區、丘陵、台地,又有平原、谷地,還有海邊灘涂。全縣有水稻土2.9萬多公頃,旱地土約7000多公頃,自然土壤約134萬公頃,三者共占全縣總面積的78.9%。而且各種土壤砂泥比例適中,肥力水平較高,統計數據表明:水稻土上等肥力的一、二級田約占10%;中等肥力的三、四級田共占83.5%;下等肥力的五、六級田僅占7%以下。據廣東省農科院土肥所測定,虎噉村種植金針菜的耕地土壤,有機質、有效氮、磷、鉀含量均屬豐富水平以上,且養分元素比例平衡;中、微量元素鈣、鎂、鋅、鐵等也很高,尤其對金針菜生長非常有利的鎂、鋅元素含量特別豐富。虎噉村的自然母質土肥力水平也很高,氮、磷、鉀、鎂、鋅的含量如此豐富,在廣東,尤其是在海豐的同類土壤中是較為罕見的,且大、中、微量元素既豐富又協調,這就是生產優質高產金針菜的物質基礎和優越條件。特別是用於金針菜灌溉的源頭山泉水,無論旱季或汛季(除地表徑流水外),泉口出水量穩定,冬季水溫>10℃,夏季水溫<30℃,pH值6.84,水樣清純、無色、無異臭味,呈中性。各項測試項目結果比生活飲用水的水質標準還好,且已達到礦泉水、純淨水的各項指標據。
2005年,虎噉金針菜因申報國家綠色食品資格,經農業部蔬菜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廣州)對土壤、灌溉水和空氣的多項目測定,結果是:土壤、水份、空氣各項標準都符合國家綠色食品生產的指標要求,沒有受任何污染物污染,幾種有害重金屬的含量都遠低於國家規定的標準。
虎噉金針菜的產地位於海豐縣北部山區,在五指嶂山脈的延伸處,群山環抱,最高海拔900多米,青山綠水、四季如春,林木茂盛,環境優美,沒有污染,特有的氣候和土壤因素以及灌溉用水的天然結合,十分適宜金針菜的種植,加上菜農富有經驗的科學合理種植生產,使海豐虎噉金針菜具有一般金針菜所不可比擬的品質特色,產品形態感官、功效成分更勝一籌。
歷史淵源
海豐縣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因海中“水族甚多”、“南海物豐”而得名。虎噉金針菜的起源可追溯到建石蓮庵時的800多年前,當時就有零星種植金針菜用做齋菜素食,虎噉金針菜因石蓮庵而增加了很多傳奇色彩。據說全盛時石蓮庵共有二十一間房,邑人、明朝遺臣姚恭曾在此庵隱居讀書,期間就以庵內自產的金針菜為食,在當時物質條件匱乏的情況下,營養得到了保障,經過刻苦研讀,終完成抗清殉國的壯舉,後來文人多也慕名前來此處讀書,是故又有“讀書窩”之地名。
因石蓮庵行者貫以金針菜為齋菜素食,故庵廟行者便在石蓮庵周邊的田園上開始種植金針菜,用於庵廟的自給自足,百姓中也有於初一、十五,或逢年過節、神明聖誕以金針菜為食素齋菜。隨著虎噉金針菜的名氣越來越大,栽種金針菜的人也越來越多,並從原來的虎噉村逐步擴大到周邊的下寨、石山、松林、雙河、雙圳、雙新6個村。這些村莊的土壤母質同源,水源同系,地處環境小氣候相似,故種植的金針菜產品品質類似。
虎噉金針菜的種植生產經久不衰。近數百年來,虎噉村一帶老百姓均有種植金針菜的習慣。也因為虎噉一帶出產的金針菜由於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因素和優良的水土條件而品質上乘,營養特別豐富,從不以硫磺等化學物料脫水保鮮,口感特別爽脆鮮甜,不帶任何酸味,其身型較短粗壯,花蕾口緊閉,花粉不泄露,與周圍其他區域所產的金針菜明顯不同,其獨特的聲譽也傳播開來,遠至海內外,人們把虎噉一帶出產的金針菜稱之為“虎噉金針菜”。
生產情況
2013年,海豐縣虎噉金針菜種植面積發展到130多公頃,年總產值達到1897.5萬元,戶均收入從4.2萬元增加到6萬元。
2017年,虎噉村共有285戶農戶種植金針菜,種植面積達2000畝,畝產值約1.6萬元。
產品榮譽
2006年,虎噉金針菜被國家綠色食品認證中心認定為A級綠色食品。
2007年,廣東省科技廳將“虎噉金針菜”列入優良品種選育與推廣科研項目。
2007年,虎噉金針菜被國家質檢總局批准為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
2007年12月,虎噉金針菜被評為“千社千品”富農工程暨台灣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產品展示會“優質農產品”。
2008年,在全國1000多個專業合作社數百個農產品評選中,“虎噉金針菜”獲“2008年中國具有影響力合作社產品品牌”殊榮。
2011年01月30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虎噉金針菜”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虎噉金針菜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產地範圍為廣東省海豐縣虎噉村、下寨村、石山村、松林村、雙河村、雙圳村、雙新村7個村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本地原生品種。
(二)立地條件
土壤類型為砂質土,土壤pH值5.0至6.0,土壤有機質含量≥1.5%,耕翻深度≥20厘米。
(三)栽培管理
1.種苗:繁殖為分株繁殖。
2.栽植時間:在每年的9月至10月進行栽植,即當年花蕾採收完畢至秋苗萌芽前。
3.栽植密度:單行定植,每公頃栽≤4.5萬株;雙行定植,每公頃栽≤6萬株。
4.施肥:以基肥為主,植前整地時,每畝施有機肥料(優質農家肥或商品有機肥)≥1000千克。追肥每畝施麩餅肥50千克至100千克,以漚制腐熟的水肥淋施為佳,或施三元複合肥25千克至50千克。
5.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收穫
於花蕾發育飽滿,有光澤、呈深黃色,頂端紫綠色點褪去,蕾苞未開裂前採摘,在晴天上午8時前採摘完畢,陰雨天下午4時後採摘。
(五)加工
加工程式:花蕾採收(採收後3小時內蒸製)→蒸製(時間5至7分鐘,厚度5厘米至7厘米)→乾燥(陽光曬乾、熱風烘乾,烘乾溫度70℃至80℃)→包裝。
(六)質量特色
1. 感官特色:花瓣肉質肥厚,色澤淺黃或金黃,條身緊實粗壯,條色均勻,有光澤,無青條幹菜。香味濃郁,無酸味。
2. 理化指標:
項目 | 指標(乾品) |
水份 % | ≤15 |
粗纖維 % | ≤6.5 |
3.安全要求:產品安全指標必須達到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虎噉金針菜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廣東省海豐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虎噉金針菜的法定檢測機構由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