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刺梅(學名:Euphorbia milii var. splendens (Bojer ex Hook.) Ursch & Leandri)是大戟科、大戟屬、鐵海棠的變種。肉質灌木,高可達2米。莖粗1厘米左右,分枝多,體內富有白色乳汁,莖和枝有棱,棱溝較淺,具長2厘米的褐色刺。葉著生於新枝頂端,倒卵形,長4-5厘米,寬2厘米,葉面光滑,亮綠,葉緣具銳鋸齒。聚傘形花序具長柄,每朵花有2枚紅色苞片,直徑1厘米。花期冬、春季。
原產於非洲馬達加斯加島西部。中國有引種,各地廣泛栽培。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稍耐陰,耐高溫,較耐旱,不耐寒。以疏鬆、排水良好的腐葉土為最好。
虎刺梅為常見的室內盆栽觀花植物。莖花序的總苞片非常美麗,還可綁紮成各種造型,非常有趣。虎刺梅還可入藥,味苦澀,性涼有毒,有拔毒消腫、涼血止血的功效,可治跌打及瘡腫;葉子外用可拔除扎入皮肉的竹木刺。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04年 ver 3.1)——數據缺乏(DD)。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Ⅱ。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
產地生境
繁殖方法
扦插
組培
- 材料類別
- 培養條件
- 培養方法及生長與分化情況
- 無菌材料的處理:以子房為外植體,在超淨工作檯上將虎刺梅的花(去掉苞片)浸在1000倍多菌靈溶液中5分鐘,用無菌水沖洗2次,再置70%酒精30秒,轉入0.1%氯化汞溶液中浸泡5分鐘,用無菌水沖洗3-5次後,將子房從花托中剝出,接種於培養基①上。
- 愈傷組織的誘導:子房接在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①上培養7天后,開始萌動、生長。經20-25天的培養,形成較大的愈傷組織塊,轉接到分化培養基②上。
- 芽的誘導與增殖:愈傷組織塊在分化培養基②上培養15天后,開始出現芽點,當培養至35天時,愈傷組織塊上出現多個1厘米以上的單生芽和少量的叢生芽。將芽轉接到增殖培養基③上,經培養,芽逐步長高,其側芽也相繼萌發、生長,芽與培養基接觸部位產生愈傷組織。當培養至45-50天時,可以形成10多個側芽,其中5-6個側芽高1厘米以上。在該培養基上可進行多次繼代培養。
- 生根:將1厘米以上的芽剪下,轉接到生根培養基④上,經5-7天培養,芽基部可出現白色根突;20天后,可以產生5-6條根,長約2-5厘米,苗高7-8厘米,即可開始馴化、移栽。
- 馴化及移栽:將試管苗放在自然光下煉苗1周左右,取出試管苗,洗去根部培養基,用0.1%的多菌靈溶液浸泡3-5分鐘,移栽到苗穴盤中,所用基質為草炭:砂子:珍珠岩=3:1:1。然後把苗放置在明亮處,避免太陽光直射,覆蓋塑膠薄膜,但要注意及時、適度通風,空氣濕度不宜過高,否則易出現爛苗現象。經7天栽培管理,小苗可以產生新根,進一步管理即可發育成大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