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瘡(chilblain)又稱為凍瘡病、凍傷,是一種與寒冷相關的末梢部位局限性、淤血性、炎症性的皮膚病。好發於肢體末梢及暴露部位,比如手指、耳廓、鼻尖等。由於長期暴露於寒冷、潮濕的環境中,皮膚血管痙攣、收縮,導致組織缺氧,引起細胞損傷,久之血管麻痹擴張,引起靜脈淤血,毛細血管擴張,滲透性增加,血漿滲入組織間隙而發病。周圍血液循環不良、缺乏運動、手足多汗、營養不良、貧血、鞋襪過緊等,均可加重病情。
凍瘡的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局部皮膚發紅、發紫、發紺、腫脹、瘙癢等,嚴重的凍瘡還可能出現皰疹、潰爛、疼痛等症狀。主要好發於長期在寒冷環境下工作的人群,如外出登山、滑雪等戶外活動者,以及血液循環不良、糖尿病等患者。凍瘡的病死率較低,但嚴重的凍瘡病例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可能會出現繼發感染、皮膚潰爛、組織壞死等嚴重情況,甚至導致截肢。
不同程度的凍瘡,其治療方法具有差異。輕微的凍瘡注意保持皮膚溫暖即可,一般可自行緩解,若有衣物潮濕,要及時更換乾燥的衣物。而對於嚴重病例,醫生會根據情況考慮藥物治療或者物理治療。
預防凍瘡的方式包括加強防寒保暖措施,減少戶外活動時間,避免在極端寒冷環境下暴露皮膚等。對於高危人群,如滑雪愛好者、糖尿病患者,應加強血液循環監測,保持體溫,避免長時間暴露在低溫環境下。
基本介紹
病因
發病原因
- 由於身體暴露於寒冷環境,然後復溫所導致的異常反應。皮溫升高會導致皮膚下的小血管比周圍大血管擴張得更快,這會使血液滲漏到附近的組織,從而引發凍瘡。
- 也可能是由於長期反覆暴露於寒冷、潮濕的環境中,皮膚血管收縮導致皮膚組織缺血缺氧,時間長了血管麻痹擴張,靜脈淤血,局部血液循環不良而發病。
誘發因素
- 身著緊身衣物
- 皮膚暴露在寒冷環境中
- 性別因素
- 體重過輕
- 環境和季節
- 血液循環不良
- 患有雷諾氏病
- 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
症狀
好發部位
臨床特點
- 皮膚上常出現小片紅色區域,境界清楚,用手按壓可褪色,伴有發癢。
- 皮膚腫脹、出現燒灼感。
- 嚴重者可出現水皰或皮膚潰瘍。
- 皮膚顏色可由紅色變為深藍色,伴有疼痛。
就醫
就診科室
診斷流程
- 症狀開始出現的時間;
- 症狀是否會因溫度的快速變化而加重;
- 近期皮膚有無暴露在寒冷環境中;
- 以前是否有過類似的症狀;
- 是否有雷諾綜合徵、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病史。
相關檢查
- 皮膚微循環檢查
- 皮膚活檢
鑑別診斷
凍瘡 | 多形紅斑 | |
好發季節 | 冬季 | 春秋季好發 |
好發部位 | 四肢末端及耳郭、面頰 | 好發於四肢末端,常擴散至軀幹 |
臨床表現 | 水腫性紫紅色斑片,瘙癢明顯,遇熱加劇 | 虹膜狀或靶形紅斑,輕者無自覺症狀或微癢,重者有疼痛、燒灼感 |
預後 | 氣候轉暖後自愈,來年容易復發 | 輕症患者可自愈,但容易復發;重症患者未積極治療可危及生命 |
治療
一般治療
藥物治療
- 外用藥物治療
- 內服藥物治療
中醫治療
- 輕證
- 重證
其他治療方式
預後
日常護理
家庭護理
- 受凍後應讓皮膚逐漸變暖,而不是讓受涼的皮膚馬上用熱水浸泡或火烤,因為突然上升的皮膚溫度會使凍瘡惡化。
- 同時受損的皮膚需避免摩擦。
- 受損皮膚應保持乾燥。
- 可塗抹乳液緩解皮膚瘙癢。
- 消毒並輕輕包紮受損皮膚,以防止感染。
日常生活管理
- 保持適當的室內溫度,注意保暖,保證充足的休息。
- 消除憂鬱情緒,保持良好心態,積極配合治療。
- 飲食可口,注意營養搭配。
- 儘量避免將皮膚直接暴露在寒冷的環境中。
- 抽菸可使血管收縮,因此凍瘡患者禁止吸菸。
- 凍瘡沒有破潰且有瘙癢時,儘可能避免搔抓,以防破潰繼發感染。
預防
- 堅持體育鍛鍊,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機體對寒冷的耐受性。
- 儘量減少在寒冷環境中的暴露時間。
- 在寒冷的天氣外出時,儘可能完全覆蓋所有暴露的皮膚,如多穿幾層寬鬆的衣服,戴上手套、帽子。
- 防止皮膚潮濕,不穿過緊的鞋襪。
- 有基礎系統性疾病者應積極治療。
- 反覆發作者,可在入冬前用紫外線或紅外線照射局部皮膚,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一定的預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