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女幽魂是聊齋志異里的一個故事,其耳熟能詳程度不亞於畫皮,翻閱《聊齋志異·聶小倩》原文提到:“寧采臣,浙人,性慷爽,廉隅自重。每對人言:‘生平無二色。’ 適赴金華,至北郭,解裝蘭若。寺中殿塔壯麗,然蓬蒿沒人,似絕行蹤……” 據古書記載,蘭若寺始建於明初。但為何而建,始終語焉不詳。此地遠離市鎮無人煙。建造者並不關心其香火旺盛與否,蘭若寺也不似常見寺廟,胭脂女子之氣甚濃。 細考文中‘至北郭’、‘殿塔壯麗’等文句,此寺廟應在金華市城北,且寺旁有塔。 至於古寺的原型,則眾說紛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蘭若寺
- 見於:《聊齋志異·聶小倩》
- 始建於:明初
- 地處:金華市城北
- 名字原意:森林
影視中的寺廟
古寺的原型
亦有人說,在位於浙江省金華市西南部的武義縣,確曾有一座蘭若寺,並有縣誌記載,而蘭若寺只是幾千年來其中的一座寺廟,由於年代久遠,早已不知何處。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蘭若”即寺名,而非“寺廟”之意,只是“蘭若”可能是金華城北的某個村落,其地有寺,寺以地名。可惜的是,幾座寺廟均已不復存在。
但是,金華城北確實有一處極符合原著描述的地方。
蘭溪,位於金華城北,因古時盛產蘭花而得名,當地還有諸多關於蘭花與女子的民間故事,當地的蘭花村就是古時村子裡女子多種蘭花而聞名;蘭花村旁邊就是蘭蔭山,其橫截江流,形似蒼龍,又名橫山。西側為蘭蔭寺,始建於元代。寺前有摩崖石刻“蘭蔭深處”四字,署“正德十四年桂月十五御題”,古時蘭蔭寺的香客多為附近蘭花村的女子;寺正對面有聚利塔,建於97年。在這之前,蘭蔭山原有橫山塔,但是建廢時間已無法考證。蘭蔭寺無論從地理位置、地方氣質、口音方面都極符合原著的描述,極有可能就是蘭若寺的原型,而小倩極有可能出自蘭溪蘭花村。更為有趣的是,蘭花村數十公里外有八卦村,相傳為諸葛亮的後代,家家戶戶門口掛著八卦鏡,有驅鬼降魔之用,書中的道士是否就出自這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