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蘭溪通州橋建成,為木橋。
清嘉慶五年(1800年), 毀於洪水。
清道光三年(1823年),加以修葺。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加以修葺。
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陳周學在位於長陵武屏山麓的廣學書院設席,邀請整個通化鄉(1960年前浦江縣轄,今梅江鎮、橫溪鎮全部及柏社鄉小部)的富戶商賈、耆老鄉紳商議集資重建通洲橋事(改木橋為石橋),不出十天,“ 已集資至六千金”, 為重建通州橋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建築特色
結構
蘭溪通洲橋是圓弧形石拱
廊橋,橋身用條石砌築,六墩立孔,橋面用石板平鋪,全長84.8米,兩側設高1.1米的石欄,橋頭28級踏跺供行人拾級上下,橋上建有21間木結構廊屋,其中兩頭的一間各深0.88米;中央一間3.5,另外的各間均深2.76米;橫向闊三間,明間2.52米,次間0.83米。
特點
梁架結構作五檁左右廊式,櫓上施挑檐檁,以牛腿承之。橋樑兩端為重檐歇山頂門樓,飛檐翹角,中懸通洲橋匾。廊屋屋面為兩坡頂,陰陽合瓦。橋身下部為條石縱聯砌置的半圓形拱券結構,橋墩形式與著名的北京蘆溝橋和江西萬年橋相同,似一隻船狀,迎水面呈銳形分水尖,減少水流對橋墩的推壓力。
文物遺存
蘭溪通洲橋是圓弧形石拱廊橋,橋身用條石砌築,橋頭28級踏跺供行人拾級上下,橋上建有21間木結構廊屋,橋樑兩端為重檐歇山頂門樓,飛檐翹角,中懸通洲橋匾。廊屋屋面為兩坡頂,陰陽合瓦。
歷史文化
相關人物
曹聚仁,一代報人,作家。1900年,出生在通洲橋北一個叫蔣畈的鄉村里。父親
曹夢岐是當時縣內有名的鄉紳,因不慣時局及民眾愚昧,就傾家所有,在村里辦起當時浦江縣內第所私立學校一一育才學堂,以圖教育救國。
傳說軼事
曹聚仁的廊橋遺夢
從小就有名的曹聚仁,課餘時間最喜歡的事就是流連於通洲橋上,憑欄賞景,臨水觀瀾,在百年大樟樹下聽聽鄉鄰們講古說今,增長見識。時日漸久,成為了當時情竇初開的曹聚仁心裡道獨一無二的美麗風景。
民國四年(1915年)秋天,曹聚仁在通洲橋上啟開了他和王春翠的初戀之幕。一個傍晚,放學途中的王春翠被曹聚仁堵在通洲橋上,“你叫王春翠吧?我是曹聚仁,我常聽到你在橋上讀書,讀得真好聽。"王春翠臉紅了,一時呆在那裡,有些不知所措。曹聚仁打破了僵局,“我陪你走一段路吧!”也不管王春翠是否同意,邊說邊走在前面。王春翠在他後面默默地跟著,嘴裡不說,心裡還是非常贊同曹聚仁的話的。橋上初次相識,在兩人的心裡,種下了愛情的種子。分別之後,王春翠陷入了情網,對曹聚仁日思夜想,曹聚仁更是深陷情潭難以自拔,以至於時常跑到橋北的掛鐘尖上去目送王春翠往來橋上。
民國十年(1921年),有情人終成眷屬,曹聚仁與王春翠在蔣畈喜結連理,成為一對令人羨慕的神仙眷侶。這對年輕的神仙眷侶在婚後第二年到了上海。但由於曹聚仁和鄧珂雲的戀情,王春翠選擇退出,一個人回到了她和曹聚仁相識相知相戀相親的故鄉,毅然接過她公公曹夢岐創辦的育才學堂的擔子,投身到教育事業之中。
保護措施
旅遊信息
杭州方向:G60滬昆高速(浦江出口)-沿浦義路-314省道(蘭溪方向)-梅江鎮後陳村路口,行車5分鐘至山腳下(車程2小時左右)。
金華方向:330國道-蘭溪城區-轉314省道(浦江方向)-梅江鎮觀岩陳村路口,再行車5分鐘至山腳下;也可從金東潘村沿潘石線公路到314省道再到梅江鎮觀岩陳村路口。用時需一個小時左右。
衢州方向:G60滬昆高速-315省道-轉314省道(浦江方向)-梅江鎮後陳村路口,行車5分鐘至山腳下(車程1小時40分左右)。
義烏方向:機場路-浦義路-314省道(往蘭溪方向)-梅江鎮觀岩陳村路口,再行車5分鐘至山腳下。(車程約40分鐘)。
麗水方向:G25長深高速-G60滬昆高速-轉314省道(浦江方向)-梅江鎮觀岩陳村路口,行車5分鐘至山腳下(車程2小時30分左右)。
節會期間,從314省道轉後陳村路口後,觀岩陳、前倪、唐店、汪宅道路實行單線行駛,沿指示牌停靠,從上李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