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太平歌

蘭州太平歌

蘭州太平歌是甘肅省蘭州市春節時以地方方言演唱的獨具藝術特色的一種傳統民俗娛樂形式。舊稱“皋蘭太平鼓武曲子”、“蘭州太平鼓曲子”、“武歌”、“社火武曲子”等。它同太平鼓相互配合構成了全中國獨一無二的民間鼓樂形式,為蘭州一絕。太平歌曲調古樸,粗獷豪放,伴奏僅用鼓、鑼、鈸等打擊樂器。20世紀60年代以前,蘭州地區此風尤盛。屬於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蘭州太平歌
  • 分類:傳統民俗
  • 地區:甘肅省蘭州市
表現形式,歌詞內容,主要特點,歌詞選錄,傳承價值,歷史淵源,傳承情況,非遺信息,

表現形式

作為一種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太平歌曲調古樸,粗獷豪放,歌詞動聽,韻味濃厚,伴奏僅用鼓、鑼、鈸等打擊樂器。歌手不拘形式的或坐或站引亢高歌,聽眾、路人則注足聆聽,先以擂鼓、鑼、鈸為前奏,招徠聽眾。當樂隊奏完一通鼓、鑼、鈸後,即可聽到人群中捷足先登者歌唱聲。當歌手演唱完頭一句後就有一聲鼓、鈸。用拖腔唱完第二句時,就連敲三聲鼓、鈸。再就是一句一句唱下去。惟唱到最後則須兩字,三字拖腔到兩句節拍,這時伴奏者知道歌手的唱詞要結束了。接著就是一陣鼓、鈸,等鼓、鈸一停,鼓、鈸聲又起,便會有人接著再唱。

歌詞內容

主要特點

太平歌詞內容廣泛豐富。歌手唱家多在平時背詞演練,正如蘭州俗話說的“學一年、唱三天,靠蛇雛子踏爛磚”。太平歌詞多為當地一些落第文人所編,唱起來朗朗上口,情節生動。歌詞成套成段,有“三國”、“水滸”、“隋唐”、“說岳”、“二十四孝”等歷史傳統故事。以及詼諧幽默的“十三月”、“拙老婆”、“灰老鼠”等令人捧腹的段子。也有唱家、歌手們即興現編互相戲謔逗樂的歌詞,歌手多為獨唱,亦可對唱,一曲唱畢繼續擊鼓、鑼、鈸來吸引唱家續唱,唱到高潮時一人高歌眾人和的慷慨激昂場面不時湧現。歌手、唱家們可自由的用嘹亮奔放的聲韻,抒發內心的感情,這樣一段接一段的你唱我接,直到夜闌人靜,聽眾不散,唱家不歇。每晚高歌一直唱到二月二龍抬頭方止。

歌詞選錄

1、走馬薦諸葛 徐庶馬上一聲稟,這怪我有始卻無終,始終保主圖大業,誰料想倒作短性人。吾主不久成大事,眼下就要遇能人。有一人家住南陽郡,臥龍崗上一書生。諸葛孔明你去請,他的道號叫臥龍。天文地理多妙用,三墳五典腹內明,八素九恤人難懂,經天緯地是奇人。吾主要把漢業振,離不了此人定乾坤。還有士元名龐統,他和孔明是一類人。臥龍年紀二十整,龐統小小一孩童。得一人你把天下定,何愁吾主功不成?這幾句實言對你稟,報答數年的知遇恩。二次上馬行前進,在老母上邊問安寧,菽水成歡把老母順,披首戴麻送墳塋。深入古洞把名隱,散淡消遙任我行。蒼天可憐多感應,但願我母福壽春。馬上加鞭莫久停,恨不得一步進曹營。
2、十想 馬到鹹陽外叫一道河,漢關某落淚想大哥。一想大哥劉玄德,二想三弟冒張飛,三想南陽的諸葛亮,四想常山趙將軍,五想馬超和馬岱,六想龐統老先生,七想七十老嚴顏,八想八十老黃忠,九想曹營里待咱好,十是兒呀想的是眾家英豪。

傳承價值

太平歌深刻地反映著社會。真實地反映著人民民眾的精神面貌。它的語言根植在“蘭州話”的肥沃土壤中,廣泛流傳在人民民眾口中,表現了蘭州人民淳樸豁達、豪放樂觀的性格。唱太平歌和耍社火、觀燈會、射燈謎一樣,是蘭州人民過去數百年來春節文化生活的主要內容。
唱太平歌使蘭州地區鬧元宵的民俗有別於外地。它慶賀豐收,娛樂助興,消除疲勞,鼓舞士氣。在漫長的歲月中,太平歌不斷發展,日趨完善,使這一古老的民俗藝術延續下來。

歷史淵源

太平歌是從14世紀末的太平鼓派生出的民俗形式。最早的記敘太平歌的文字,可追溯到1821年—1850年間(清道光年間)。蘭州回族詩人,著名學者馬世燾(1809年—1875年)所作的《蘭山竹枝詞》十首組詩的第一首“金錢再買樂如何,路轉星橋燈火多,的是人間春不夜,滿城都唱太平歌”之中,詩人選取滿城都唱太平歌的片斷,再現了清代蘭州元宵節的盛貌和這一獨特的鄉情民俗。

傳承情況

蘭州太平歌是人民民眾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瑰寶。1949年全中國解放後,太平歌的演唱得到延續和發展,並增添了不少新的形式和內容。1953年春節,蘭州市有關部門在蘭州市教育館(莊嚴寺,蘭州日報報社院內)的舞台上,舉辦了一次規模宏大的太平歌演唱會,參加演唱會的有著名的歌手道升巷的丁祿、廟灘子的張敏臣、皋蘭山的馬子安等人。蘭州市市文化部門也挖掘整理出大量歌詞。1965年春節期間,白塔山公園還舉辦過一次太平歌演唱會,受到民眾的歡迎和好評。

非遺信息

遺產級別:甘肅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批准文號:甘政發〔2008〕43號
批准日期:2008年6月13日
遺產類別:曲藝
序號:37
遺產編號:Ⅴ—1
項目名稱:蘭州太平歌
申報單位:蘭州市安寧區\皋蘭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