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大學環境地學實驗教學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成立於2000年9月,實行校、院兩級管理,依託於資源環境學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蘭州大學環境地學實驗教學中心
- 創辦時間:2000年9月
- 依託於:資源環境學院
- 前身:國立蘭州大學地理系
歷史,特色,設施,
歷史
資源環境學院的前身是1946年建立的國立蘭州大學地理系。經過60多年的發展,形成了以地球科學、環境科學為核心,集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為一體的綜合性研究型學院。擁有國家級重點學科(自然地理)1個、甘肅省級重點學科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西部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中德乾旱環境聯合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網上合作研究中心1個、國家人才培養和科研基地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學科1個、博士學位授權專業9個、碩士學位授權專業14個。長期以來,學院秉承“做西部文章,創一流大學”的辦學理念,不斷深化教學改革,以良好的教學和研究平台,培養了大批優秀環境地學人才(包括兩院院士2名),為我國環境地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特色
環境地學是環境科學專業類的專業基礎課。環境科學注重研究環境危害人類以及由於人類作用於環境引起環境對人類反作用而危害人類生產和生活的環境問題,其基點在於改善人類賴以生存和社會經濟賴以發展的環境質量方面。這一環境就是人類居住涉及的地球表層空間,它包括:岩石圈、大氣圈、水圈、土壤圈和生物圈。
實踐教學是保證環境地學教育質量的關鍵,也是環境地學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完善的實驗室教學和野外實習條件是培養環境地學人才的重要途徑。多年來,“中心”堅持創建富有主動性、創新性和高效性的環境地學實驗教學室,以適應實驗課程體系改革,始終圍繞著環境地學綜合性、區域性和實踐性等學科特點,以及實驗是科技創新的源泉為主旨,將實驗教學總體定位為“室內實驗與野外實踐教學相結合、基礎理論與基本技能相結合”,並實行“開放、交流”的運行機制;完善和實現“教書育人、科技開發、服務社會”的三大功能;實施“融會貫通、綜合提高、資源共享”的本科實驗教學目標;同時構建“自主學習實驗、開放創新實驗”的特色實踐教學體系,形成了結構合理的高水平實驗教師隊伍、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主講、主任兩條線的實驗教學管理體系。
設施
蘭州大學高度重視“中心”的建設,先後投入3312萬元,改善硬體設施。“中心”現有本科實驗教學面積3580?,儀器設備2000多台(套),其中,10萬元以上設備16台(套),實驗教學條件優良。目前中心承擔全院8個專業1100多名學生的實驗教學任務,年實驗教學工作量約為188384人學時數。
“中心”的建設和發展,有效的實現了資源共享和區域優勢的互補,改善了辦學條件,提高了辦學效益;促進了教學改革,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蘭州大學環境地學專業的畢業生以動手能力強、基礎紮實、勤奮敬業踏實而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2000年以來,先後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項、甘肅省教學成果獎數十項,一人獲國家教學名師獎。在過去兩屆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科技作品競賽中,“中心”學生獲得三等獎兩項。資源環境學院舉辦的兩屆全國自然地理學骨幹教師培訓班及與華東師範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海德堡大學相關專業大學生聯合舉行多次環境地學綜合實習、考察,在國內外高校中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和輻射作用。
2000年以來,“中心”通過學校、院兩級的共同努力,目前,已經為建立具有示範作用的國家級環境地學類實驗教學中心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