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大學景泰草地農業科學觀測研究站

1.研究站簡介
1.1研究站概述
蘭州大學景泰草地農業科學觀測研究站建於1984年,位於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境內(37°14′N,104°05′E),屬於引黃灌區,為典型的灌溉農業系統,海拔1620 m,年降雨量184 mm,年平均溫度8.2 ℃,0℃年積溫3594.5℃,>10℃的年積溫2988.7℃,土壤為荒漠灰鈣土。占地8公頃。
蘭州大學景泰草地農業科學觀測研究站位於騰格里沙漠南緣,地處黃土高原與沙漠的過渡地帶,出現了草甸草場類、草原草場類、荒漠化草原草場類和荒漠草場類四大草場類型,對荒漠草地退化與恢復機制的研究以及草地農業生態系統方面的研究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上世紀建成的景電高揚程提灌工程,使荒漠變成了綠州,使該區域變為荒漠綠州生態系統類型。
1.2站長簡介
李春傑,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現任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科技學院副院長,草地農業生態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草地農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甘肅省西部草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草學會理事、副秘書長、中國草學會草地植保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植物病理學會種子病理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第八屆甘肅省“十大優秀青年”中國植物病理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甘肅省植保學會副理事長。獲中國植保學會第四屆青年科技獎、甘肅省跨世紀學術帶頭人“333科技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第二批入選人員、甘肅省第四屆青年科技獎、蘭州大學隆基中青年教師教學骨幹獎、主講的《草地保護學》獲國家精品課程,作為主要參加人完成的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和國家教學成果特等獎。主要從事禾草內生真菌多樣性、內生真菌對宿主抗逆性及草食動物的致毒機理;及草類植物病理學等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子課題、科技支撐子課題、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農業行業標準制定、甘肅省和新疆科技攻關等項目20餘項。
1.3研究團隊
南志標,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草業科學的學術帶頭人之一,國家級草業科學教學團隊的帶頭人,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草地農業”創新引智基地負責人,國際知名的草業科學家。現任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生態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草業科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主任、農業部草牧業創新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草地農業教育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主要從事草類在植物病理學、禾草內生真菌共生體、牧草育種、草地退化與治理、草業經濟等方面的研究。
李彥忠,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紫花苜蓿、沙打旺、紅豆草等牧草病害以及瘋草內生真菌。
方香玲,女,教授,主要從事植物病原真菌致病機理和植物抗病機理的研究。
朱祥清,副站長,畜牧師,常住站成員,主要研究草畜系統。
武得禮,高級農藝師,常住站成員,主要研究草畜系統。
段廷玉,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草類植物和綠肥作物真菌病害研究及菌根菌的研究。
袁明龍,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草地昆蟲學是研究。
田沛,女,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禾草內生真菌和植物分子育種研究。
張興旭,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禾草內生真菌和次生代謝物的研究。
宋秋燕,女,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禾草內生真菌次生代謝物的研究。
俞斌華,男,博士,講師,主要研究紫花苜蓿、沙打旺、紅豆草等牧草病害。
古麗君,女,博士,實驗師。主要從事禾草內生真菌及生物菌的研究。
2觀測內容與定位
蘭州大學景泰草地農業科學觀測研究站是荒漠綠洲引黃灌區草地農業生態系統的研究的重要基地。以監測該生態系統的水分、碳、氮、生物生產力等諸要素,以定點試驗為主,結合現代農業與生態學手段,實現對我國荒漠綠洲引黃灌區草地農業生態系統和環境狀況的長期、全面的監測和研究。
3研究目標和任務
蘭州大學景泰草地農業科學觀測研究站在糧食作物−飼料作物−經濟作物三元種植結構基礎上,走糧食生產、經濟作物生產及畜牧業生產綜合發展為目標的農業生態系統體系的研究,為本地區農業發展和決策提供可靠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
主要研究方向:
牧草種質資源評價與合理利用
草田作物與草食動物在草地農業系統中的作用
草地農業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的技術分析與經濟效益的評定
4觀測研究站示範
將苜蓿與飼草玉米的高產栽培技術示範推廣至景泰周邊地區,得到了農民的好評。在景泰周邊地區進行了6次苜蓿等牧草種植培訓和現場指導。在景泰周邊地區進行了5次家畜飼養的培訓和指導。
5觀測研究站育人
蘭州大學景泰草地農業科學觀測研究站開展研究並培養碩士研究生3名。
6觀測研究站交流情況
蘭州大學景泰草地農業科學觀測研究站共有來自蘭州大學的碩士、博士二十多人進行交流學習,接待國內外學者訪問二十餘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