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中心概況
中心依託的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首批批准具有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和首批設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單位之一,是教育部確定的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物理學基地,1998 年獲得了物理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2000 年審批成立了“磁學與磁性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擁有國家“211 工程”和“985 工程”等支持的信息材料研究平台、物理測試平台。
教育成就
多年來,中心重視基礎課程和實驗教學工作。80 年代,由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李政道教授建議並得到中國政府支持,全國舉行了長達十年的 CUSPEA 考試(赴美國攻讀物理類博士研究生的選拔考試)。中心參與了蘭州大學的 CUSPEA 指導工作,獲得很大成功,共有 16 名 CUSPEA 考生出國深造,1980 年考生胡青(現為 MIT 物理系教授)的物理總分列全國考生第一位。蘭大的經驗隨後傳播到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吉林大學、武漢大學等兄弟學校,對全國 CUSPEA做出了貢獻。1989 年“量子力學課程”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993 年“理論物理課程”獲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997 年“普通物理課程”和“高等理科教育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基地建設模式實踐與探索”獲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連續三屆獲得四項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1998 年起,教育部推行“國家理科基地創建名牌課程項目”,中心《量子力學》《熱學》《電動力學》《電磁學》等四門課程先後獲得基地“名牌課程”,其中《量子力學》《熱學》為創優項目;2003 年中心錢伯初教授獲得全國首屆教學名師獎;2005 年、2006 年中心《量子力學》《熱學》分別獲得國家精品課程;中心主持“普物實驗教學模式的研究”“地理、化學、生物專業基地班物理課程內容改革研究”“汲引北美高校物理學教學體系與方法,建立我國創新性人才培養模式”等教育部“高等理科教育面向 21 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畫”和“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 3 項;由汪志誠教授編著的《熱力學·統計物理學》(第四版)(同時在台灣出版繁體字版)、《熱力學·統計物理--學習輔導書》(第四版)、錢伯初教授編著的《量子力學》、《量子力學習題精選與剖析》等教材在全國有廣泛的影響,多次再版和重印;基礎物理、理論物理教研室獲甘肅省“教書育人先進單位”,普通物理、近代物理實驗室獲甘肅省“實驗教學先進集體”。中心科學研究以基礎研究見長,近年內多人發表 SCI 論文列個人全國前十名,年均發表 SCI/EI/ISTP 學術論文 150 余篇。
教育歷程
中心的建設和發展歷史:從 1946 年物理系創立之初,即開始籌備物理教學實驗室並開設普通物理實驗課程,其後在原蘇聯專家和兄弟高校的支持下陸續開設了各專業實驗, 80 年代初利用第一批世界銀行貸款購置儀器設備建設了近代物理實驗室,並開設大量近代物理實驗題目。經過幾十年的積累,普通物理實驗、近代物理實驗已成體系,並逐漸形成特色。
1998 年,中心以“中加高等教育合作”項目的實施為平台,五年先後派出 30餘名教師和管理人員前往加拿大 Manitoba 大學進修學習課程、邀請 Manitoba 大學20 余名教授到中心交流和指導教學工作,引進大學物理實驗項目 6 個,儀器 40 余套,建成具有國際水平的“中加共建大學物理實驗室”,極大地提升了中心的國際化水平。其後借鑑國外的先進經驗,建成了金加工實驗室和演示開放實驗室,將工科院校的實驗加工手段和物理實驗的發展歷史演變引入到實驗教學。
1999 年,以第二批世界銀行貸款建設項目和新校區的啟動為契機,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基地專項及配套經費、教育振興行動計畫專項經費和新校區建設經費等1967.5 余萬元,新購基礎實驗設備 1200 余台(件)。實驗條件和實驗環境大幅度改善,實驗室面積達到 7000 平方米;教學設備 3024 台件,總價值 3841 萬元,設備更新率接近 40%,其中 2 萬元以上基礎實驗教學儀器 53 套件,大型精密儀器在科研培訓中得到廣泛套用;年實驗教學累計人時數達到 31.7 萬,必修實驗課程人時數約為 17.2 萬,開放自主實驗教學和科研培訓人時數約為 14.萬。
2007 年,中心獲批“甘肅省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所承擔的《大學物理實驗》課程被列入甘肅省精品課程建設項目。
2008 年,中心獲批“國家級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物理類)”建設單位。
教學特色
中心現共有各類實驗室 52 個,主要承擔和完成全校理、工、農、醫及部分文科學生基礎物理實驗教學、物理學及相關專業學生專業基礎實驗任務,推進大學物理教學改革和實驗教學改革,改革實驗教學體系,改造和完善基礎實驗的條件和內容,提高師資水平,面向校內外提供測試、科研、培訓服務,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中心現面向全校57 個專業班級開設16 門實驗課程 192個實驗項目,建立了普通物理實驗、近代物理實驗、專業物理實驗三種類型,基礎訓練性實驗、綜合設計性實驗、創新性實驗三個層次,傳授型實驗教學、演示開放自主型實驗教學、研究型實驗教學三種形式的“3+3+3”特色實驗實踐教學體系;建立了完善的“物理類專業、非物理類專業”學生分類和“基礎訓練性實驗、綜合設計性實驗、創新性實驗” 實驗分類考核評價體系; 形成了以 “一著眼、 兩條線、 三結合、 四統籌” ( “1234” )為核心指導思想的“中心主任-中心副主任-主講教師(指導教師)-實驗教師(研究生)”、“中心主任-中心總工-責任工程師-實驗技術人員”“兩條線”管理運行體系;通過實驗實踐教學體系的實施,達到了培養學生科學思維和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獨立動手、分析解決問題、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的教學目標(即“通過一個體系,培養兩種思維,提高三項能力”的“123”教學目標),教學效果和運行效率得到有效保障,示範輻射作用明顯。近年來學生先後獲得全國“挑戰杯”“電子設計大賽”“數學建模”等各類科技獎勵 50 餘項,2006 年中心培養的劉玉孝同學獲得第三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學生對中心實驗教學的滿意度達到 80%以上。
中心的建設發展模式、實驗特色為兄弟院校提供了借鑑作用,具有一定的示範性,特別是對西部地區的高校通過參觀學習、師資培養、學術交流等形式,發揮了很好的示範輻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