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山書院是甘肅最大的一所省立書院,在今城關區秦安路蘭州市三中校園裡。明代是肅王的園林紅花園。清雍正二年(1724年),甘肅巡撫盧詢捐養廉銀辟紅花園為正業書院,置射圃,立坊表。雍正十三年(1735年),甘肅巡撫許容奉旨改建為省立蘭山書院。此後一百二十年中,經過乾隆三十年(1765年)陝甘總督楊應琚、五十年(1785)陝甘總督福康安,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陝甘總督長齡、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陝甘總督恩特亨額、光緒元年(1875年)陝甘總督左宗棠等五次修建,每次間隔約二三十年,使之成為規模宏大的官方書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蘭山書院
- 別名:肅王的園林紅花園
- 地位:甘肅最大的一所省立書院
- 位置:今城關區秦安路蘭州市三中校園
沿 革,建 築,經費,人員,教學,考課,藏書,山長小傳,盛元珍,牛運震,梁濟漉,孫景烈,任兆熙,吳鎮,張澍,祁韻士,張美如,張兆衡,張廷選,祁雋藻,徐檀,曹炯,楊維屏,楊得質,徐楊緒,張國常,魏承耀,
沿 革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停科舉,廢書院,次年春,陝甘總督崧蕃改蘭山書院為甘肅省立優級師範學堂。宣統三年(1911年)春,陝甘總督長庚改為甘肅兩級師範學堂。夏,改為甘肅初級師範學堂。1913年,改為甘肅省立師範學校。1917年,省立師範遷入暢家巷甘肅陸軍國小堂(今蘭州一中院內),蘭州女子師範學校即從南府街(今金塔巷)遷入蘭山書院。1964年秋,改蘭州女師為蘭州市第三中學。
建 築
蘭山書院是坐北朝南的一組宏偉建築群。由南到北按中軸線對稱建有大門、儀門、文仁堂、敬遜堂、射圃等建築物。大門外東西兩側建坊表(牌坊),分別題額“興賢”、“育才”,點明書院辦學的目的。大門內東為書斗(即書辦和門斗的合稱。書辦繕寫書院文書;門斗看守大門,兼司傳達,清掃院屋)房,西為監院(管理書院財務、圖書、學生膏火銀獎賞,協助山長管理書院日常事務並督導學生課讀)官舍。儀門至文仁堂之間,東為東齋房(為學生自習、居住之所)4院、官廳,耳房;西為西齋房3院、官廳、耳房;文仁堂與敬遜堂之間東為書庫、齋房,西為山長(書院主持人,也叫院長、掌院、主講,負責書院的組織管理和教學工作)住宅、客廳、齋房。全書院共有齋房37間,房內家具日用物品齊備,供學生自修和起居。整個書院建築物主次分明,功能齊全,滿足了教學的需要。
經費
蘭山書院設山長1名。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前由甘肅巡撫,此後由陝甘總督會同陝甘學政(光緒二年始會同甘肅學政),禮聘品學兼優的翰林、進士以及個別舉人為山長。每年修金銀400兩,薪水每月8兩,聘金、節儀如之。監院1名,每年薪水銀104兩2錢。書辦1人,每年支紙筆銀14兩2錢8分。門斗2人支工食銀23兩6錢8分8厘。
學生由陝甘總督、學政選錄全省(今甘肅、寧夏、青海)各府,直隸州“材堪造就者”的五貢,即廩生、增生、附生、監生等人院肄業,準備考取舉人。
蘭山書院學生有限額,分為正課、副課兩種。清同治前,設正課生40名,每月獎給膏火銀3兩;副課生80名,每名每月獎給膏火銀1兩5錢;外課生無定額,不獎給膏火銀。每年共需膏火銀2400兩。
人員
同治十一年(1872年),陝甘總督左宗棠定正課生40名,副課生50名。光緒七年(1881年),護陝甘總督楊昌浚增加副課生10名。光緒十三年(1887年),陝甘總督譚鐘麟增副課生10名,次年又增加副課生10名。至此總計正、副課生120名,遂為定製。
每年二月為蘭山書院的招生期,應考者達三四百人。從中甄別錄取的正、副課生一律住在書院齋房內潛心用功。落選者只準隨課附考,不準入院居住。但因路途遙遠趕不上甄別的學生,如果隨課附考,多次考列前茅的,準其附入外課生,註冊入院居住。
蘭山書院師生員工的經費來源有四:(1)省財政(藩庫)撥支;(2)書院學田地租;(3)書院房產租金;(4)官紳捐銀髮商生利。
教學
蘭山書院的教學工作是為科舉考試服務的,所設課程是為寫八股文、試帖詩而服務的,八股文和試帖詩是科舉考試的必做文體。課程有經學、史學、詩賦、書法等。基本教材為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 (《詩經》、《尚書》、《札記》、《周易》、《春秋》)、《通鑑輯要》。宋明理學家的著作、講義、語錄、註疏,諸如周敦頤的《太極圖說》、朱熹的《朱子語錄》等也是學生的重要學習材料。另外,還要反覆揣摸闈墨(鄉、會試考官選定中式文字,編刻而成的應試範文),如《隴右校士錄》等。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遵清廷旨意、添設算學,二十七年加策論。
蘭山書院採用由山長講授經史名篇與學生嚴格按照山長制定的計畫攻讀經史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山長令學生先讀四書五經原文,發現疑難問題,再參閱註疏等材料,或由山長予以解疑。學生讀經的目的為寫八股文、試帖詩打基礎。學生在考課期要反覆考八股文、試帖詩。
考課
蘭山書院每年二月至十一月為考課期。考課分為官課、院課(即堂課)和小課三種。每月初六舉行官課。由陝甘總督、甘肅布政使、甘肅按察使、蘭州道輪流出題,考試、閱卷、發獎銀。每月十六日、二十六日舉行院課,小課每月舉行一次,無定期,均由山長:出題、閱卷,書院發獎銀。官、院課內容是寫一篇八股文、一首試帖詩。小課則只做八首試帖詩。光緒二十七年以後廢八股文,改為策論。蘭山書院每年考課獎勵銀達220兩。
每年二月,由陝甘總督主持蘭山書院學生的甄別考試。根據甄別成績,結合考課成績升降學生資格,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正課生連考三次劣等者,降為副課生;副課生連考三次劣等者,降為外課生;外課生連考三次優等者,升為副課生;副課生連考三次優等者,升為正課生。
蘭山書院制定各項學規,嚴格書院紀律,保障教學工作正常進行。道光三十年(1850年)條規,規定三條:“一曰膏火宜仍以甄別為準也”;“一曰賞罰宜嚴別優劣也”;“一曰住院諸生宜嚴查冒濫也”①
藏書
蘭山書院藏書豐富,圖書由書院購置,總督、學政捐贈。書院還能雕板印書。乾隆時庋藏經、史、子、集共200多種,書板23種。鹹豐四年(1854年)七月,書庫失火,藏書、藏板全部被焚毀。此後陸續購置,至光緒時藏經、史、子、集101種,藏板3種共33塊。其中《西學大成》是介紹西方文化和科學知識的匯集,也是晚清甘肅士人了解外部世界的明證。書院還藏有二幀孔子畫像:一幀是趙孟穎所繪“至聖行教小影”,由陝甘總督左宗棠購置;另一幀是朱拓吳道子所繪“至聖立像”,由護陝甘總督楊昌浚購置。為了保障圖書正常流通,蘭山書院制定《領書章程》:
一諸生欲看某書,須具領,呈監院俟批發給,看畢繳還,抽領銷案。
一請領書籍只須專領某書,不許一時輒領數種。
一書籍如系函式多者,先領首函,看畢再領次函,隨領隨還,不準盡數領去,致有失遺。
一領看書籍每函以一月為限,逾限者追還。
一領去書籍如不愛惜,致有油污損傷等弊,不準再領。
一各種書籍只許住院肄業者領看,此外不準濫領。①
-------------------------
①《重修皋蘭縣誌.學校》。
①《重修皋蘭縣誌.學校》。
山長小傳
蘭山書院山長多為飽學鴻儒,治學嚴謹,考課嚴格,他們培養了大批人才。茲將可考的山長簡介如下:胡先,浙江錢塘人。乾隆初在職。
盛元珍
盛元珍,字仲圭,江蘇常熟人。乾隆七年(1742年)在職。編印《十三經及詩賦續編》,卷帙不繁,收《十三經》原文及先儒註疏論說,綱目清晰,便於學生對照研習。臨洮詩人吳鎮(松崖)為其學生。
牛運震
牛運震,字階乎,號真谷,山東滋陽人,進士,金石學家,著有《空山堂集》。任甘肅秦安,平番(今永登)知縣。乾隆十二年(1747年)在職。在書院講古文、詩。臨洮吳鎮,皋蘭翰林梁濟廛、詩人江得符、方誌學家黃建中,武威孫甫,秦安吳嶝,胡戧為其學生。
梁濟漉
梁濟漉,字靜峰,皋蘭人,翰林,刑部雲南司郎中。乾隆三十年(1765)在職。錄朱熹《白鹿洞學規》,刻臥碑,立於文仁堂中,以約束學生。蘭州知府丹徒王文治書“士仰昌黎同北斗,人方永叔是洪河”贈梁。
孫景烈
孫景烈,陝西武功人。乾隆三十年後在職。
任兆熙
任兆熙,山東人,進士,禮泉知縣。乾隆三十三年在職。
吳鎮
吳鎮,字信辰,號松崖,臨洮人,大挑舉人,著有《松花庵全集》。乾隆五十年(1785年),陝甘總督福康安聘為山長,即賦詩《福制府聘主講書院造次言懷》:“書院傳經處,蕭閒稱老儒。若雲通請謁,何以訓生徒冰雪文雖少,山林興不孤。威名能下士,或返重王符。”① 皋蘭翰林秦維岳、主政周泰元,臨洮進士李苞,武威進士郭楷為其學生。秦維岳,嘉慶初在職。
張澍
張澍,字百瀹,號介侯,進士,著名樸學大師。嘉慶十三年(1808年)在職。他要求學生“以經史為宗,詞章次之”,② 誘導學生學有用之學。他還利用蘭山書院藏書,編成《五涼舊聞》四十卷。安定(今定西)進士馬疏、秦州(今天水)進士王尚概為其學生。
祁韻士
祁韻士,字鶴亭,山西壽陽人,翰林。嘉慶十七年(1812年)在職。作《蘭山書院添增課額記》,記陝甘總督那彥成與藩、臬、蘭州道、蘭州府捐養廉銀做增加課額的膏火費。精心課訓,學生贈“西河楷模”匾,懸掛講堂中,匾上有150名學生列名。
張美如
張美如,字尊五,武威人,翰林。工詩書畫。道光初在職。
張兆衡
張兆衡,武威人,翰林。道光八年(1828年)在職。作《蘭山書院加增膏火記》,記甘肅布政使顏伯燾捐養廉銀3000兩發商生息做膏火費事。
-------------------
①《松花庵全集》。
②《養素堂文集》。
張廷選
張廷選,字子青,臨洮人,翰林。著有《北園文集》。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在職。作《蘭山書院增修齋房碑記》,記蘭州道唐樹義索回被書吏侵吞書院房產事,並記唐與陝甘總督恩特亨額籌措官錢50萬,修建書院57間齋房事。他曾募工拓修從臨洮馬泉溝至阿乾鎮道路,這比取道摩雲關的道路縮短了10里。
祁雋藻
祁雋藻,字叔穎,韻士子,嘉慶進士。道光時在職。蘭山書院多藏書,“以其暇研精經史,縱覽諸子百家”。①
徐檀
徐檀,皋蘭人,道光六年(1826年)進士。道光時在職。編印學生習作,名曰《擢英錄》。
滕垣,宇潤甫,靖遠人,鹹豐五年(1855年)舉人,刑部安徽司主事。鹹豐初在職。
吳可讀。鹹豐十年(1860年)在職。
曹炯
曹炯,宇鏡侯,皋蘭人,道光二十年翰林,授編修,改內閣中書,協辦侍讀。鹹豐末在職。陝甘分闈鄉試時,贊助創建甘肅舉院。歷任陝西關中、豐登書院山長,陝甘士人多半是其學生。
楊維屏
楊維屏,字翠君,福建人,舉人,中衛知縣。同治初在職。
楊得質
楊維屏,字文泉,靖遠人,舉人,巴縣、大竹縣知縣。同治中在職。
徐楊緒
徐楊緒,字小梅,江蘇人,舉人。同治末在職。
張國常
張國常,光緒時任職20多年。
魏承耀
魏承耀,甘穀人,舉人,光緒末在職。
------------------
①《續碑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