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克史學研究》是2006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易蘭。在詳盡梳理國內外研究蘭克史學成果的基礎上,深入論述了蘭克史學產生的社會文化背景,蘭克史學的“如實直書”、“上帝之手”,以及蘭克史學的政治性的真正內涵,並闡釋了蘭克史學的世界影響及其中國迴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蘭克史學研究
- 作者:易蘭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年12月1日
- 頁數:354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309053593
《蘭克史學研究》是2006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易蘭。在詳盡梳理國內外研究蘭克史學成果的基礎上,深入論述了蘭克史學產生的社會文化背景,蘭克史學的“如實直書”、“上帝之手”,以及蘭克史學的政治性的真正內涵,並闡釋了蘭克史學的世界影響及其中國迴響。
《蘭克史學研究》是2006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易蘭。在詳盡梳理國內外研究蘭克史學成果的基礎上,深入論述了蘭克史學產生的社會文化背景,蘭克史學的“如實直書”、“上帝之手”,以及蘭克史學的政治性的真正內涵...
蘭克史學,是德國19世紀影響最大的歷史學家利奧波德.馮.蘭克創立的理論。發展歷史 蘭克史學是德國19世紀影響最大的歷史學家蘭克創立的,故名。蘭克史學基本思想是重視原始資料的利用和考辯;重視政治史;認為歷史可以認識,但不能完全...
利奧波德·馮·蘭克(德語原名:Leopold von Ranke,1795年12月21日—1886年5月23日,享年90歲),日耳曼族,著名歷史學者。被稱為十九世紀德國和西方最著名的歷史學家,用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研究歷史的蘭克學派的創始人,近代客觀主義...
客觀主義史學是由尼布爾、蘭克等人所倡導的史學思想,自19世紀30年代至20世紀30年代一直是西方史學思想的主流,稱雄歐洲史壇近百年。我們大致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理解客觀主義史學:1、以“如實直書”為基礎。2、以掌握第一手資料為條件...
蘭克(Leopold von Ranke, 1795-1886)和布克哈特(Jacob Burckhardt, 1818-1897)是公認19世紀最偉大的兩位歷史學家。他們常常被視為一種對照:蘭克是政治史的代言人,布克哈特是文化史研究領域的權威。但是這種簡單歸納不足以凸顯二者...
《史學旅行:蘭克遺產與中國近代史學》是2021年9月1日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孝遷、胡昌智。內容簡介 本書講一個文化跨國流傳的故事;故事發生在兩個不同地域、兩種不同文化傳統、兩個不同時代之間。它講德國十九世紀史學...
聯邦德國,由於蘭克史學思想的影響根深蒂固,成為傳統的實證主義史學的堡壘。在那裡,新史學潮流和計量方法的傳入晚得多。遲至70年代中期,才使用計量歷史方法。1976年在聯邦德國成立了計量歷史研究會。在歷史學的變革方面,雖然60年代初...
一、蘭克史學的早期傳播 二、史學方法意識的覺醒 三、中文世界中的蘭克形象 附錄一漢譯和編譯歷史教科書(審定)一覽表 附錄二漢譯和編譯歷史教科書(非審定)一覽表 附錄三魯濱遜新史學派著作中譯本一覽表 附錄四《史學研究法》、《...
蘭克終身對抗抽象理論的歷史哲學,堅持從歷史現象、歷史事實里了解各個歐洲國家的特質。史實與史料對蘭克而言,有“科學”之外更深一層的意義,它們蘊含特定的政治取向,甚至有宗教的內涵。十九世紀後期,隨著學術急速的專業化,蘭克史學“...
二戰以後的西方史學界發生了兩次重大變化,一是自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來的“新史學”(又稱“社會史”)挑戰了以蘭克為代表的傳統史學,社會史逐漸取代了政治史,從而成為史學研究的主流。這一時期的主要史學流派有:法國年鑑學派、英國...
本卷闡述被稱為“歷史學世紀”,即19世紀西方史學的發展與演變,以其時盛行的諸多思潮為背景,探討這一時期異彩紛呈的浪漫主義史學、客觀主義史學、蘭克史學、實證主義史學、歷史主義史學等,揭示紛繁多姿的史學流派與思潮的內在實質及其...
二戰以後的西方史學界發生了兩次重大變化,一是自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來的“新史學”(又稱“社會史”)挑戰了以蘭克為代表的傳統史學,社會史逐漸取代了政治史,從而成為史學研究的主流。這一時期的主要史學流派有:法國年鑑學派、英國...
本書涵蓋了20世紀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西方史學的兩大寫作範式,以年鑑學派為代表的社會科範式和以後現代主義為代表的敘事範式。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從兩個維度進行研究,一是縱向的歷史維度,考察蘭克學派的“舊史學”如何轉變為...
2009年7月~至今,在華中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成果 論文 ⒈白楊《論蘭克史學在唐史研究中的套用——以唐代給事中及其職掌為中心》,2009年第2期,《理論界》。2.白楊 黃朴民《論蜀漢政權的政治分化》,2009年第3期,中國...
卡爾·蘭普雷希特(Karl Lamprecht,1856-1916年,國內也譯作蘭普雷茨)德國歷史學家,曾任德國萊比錫大學歷史學教授。他針對蘭克史學以研讀檔案資料為主要研究方法的“事件歷史”的研究,提出了文化史(Kulturgeschichte)的概念,並開創...
利奧波德·馮·蘭克(Leopold von Ranke,1795-1886),德國歷史學家。蘭克出身於一個虔誠信仰基督教的中產階級家庭,青少年時代受到良好的教育。大學時代,由神學研究轉入古典研究,獲得萊比錫大學博士學位。曾執教中學,後為柏林大學教授。...
他主張研究歷史必須基於客觀地蒐集研讀檔案資料之後,如實地呈現歷史的原貌。他的這種史學主張,被稱作蘭克文學,對後來東西方史學都有重大的影響。其主要著作有:《拉丁與條頓民族史》、《奧斯曼人與西班牙君主國》、《教皇史》、《宗教...
1、《蘭克史學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12月。2、《西方史學通史》第5卷《近代時期》(下)19世紀,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年12月。譯著 [德]列奧波德·馮·蘭克著,[美]羅格·文斯編:《世界歷史的秘密:關於歷史藝術與歷史...
就能恢復歷史的本來面目。19世紀西方史學界中占據主導地位的蘭克和蘭克學派是主張這種史學認識的突出代表。該學派承認客觀上存在著真實的歷史,而歷史學家的任務就是要弄清歷史事實的真相,按照歷史的本來面目來寫歷史。
由於中國拜占庭學研究在利用草紙文獻方面還處於初始階段,關注和了解佩特拉草紙的釋讀、整理、研究,對於中國拜占庭學界加強草紙文獻研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史料的發掘、整理、解讀和運用,一直是史學研究的核心。西有蘭克的實證史學,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