蘚狀火絨草

蘚狀火絨草

蘚狀火絨草是一種菊科火絨草屬植物。根狀莖被鱗片狀枯葉鞘,有細根。根出條極多數,直立,纖細,堅挺,全部被密集宿存的枯葉,或頂端有多數密集的葉組成簇狀蓮座狀葉從,從葉叢上生長花莖,全部密集成長3—6厘米且徑達20厘米的墊狀體。花莖在花期開始生長,高1—8厘米,纖細,直立或斜升,被白色棉毛或有時脫毛,有少數的葉,節間長2—10毫米。分布在錫金以及中國大陸雲南等地,生長於海拔4,000米的地區,多生在乾燥石礫地、高山潮濕草地、濕潤以及岩石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蘚狀火絨草
  • 拉丁學名:Leontopodium muscoides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 亞綱:菊亞綱(Asteridae)
  • :菊目(Asterales)
  • :菊科(Asteraceae)
  • :火絨草屬
  • :蘚狀火絨草
  • 分布區域:產雲南西北部(貢山、維西)
  • 是否中國特有:否
  • 是否引種栽培:非人工引種栽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物種區別,

形態特徵

蘚狀火絨草,多年生草本,根狀莖被鱗片狀枯葉鞘,有細根。根出條極多數,直立,纖細,堅挺,全部被密集宿存的枯葉,或頂端有多數密集的葉組成簇狀蓮座狀葉從,從葉叢上生長花莖,全部密集成長3—6厘米且徑達20厘米的墊狀體。花莖在花期開始生長,高1—8厘米,纖細,直立或斜升,被白色棉毛或有時脫毛,有少數的葉,節間長2—10毫米。根出條的葉線狀匙形,基部擴大成鞘部;花莖基部葉在花期生存,直立或稍開展,狹長線形或匙狀線形,長6—20毫米,寬1—1.5毫米,頂端尖或鈍,有微小尖頭,邊緣稍反卷,兩面被白色或上面被灰色密棉毛,或基部較寬而被近絹狀毛,下部葉在基部擴大成褐色或紫紅色無毛而半抱莖的鞘部。苞葉多數,與莖部葉同形或較寬,寬不超過2毫米,較花序長1.5—2倍,兩面被白色棉狀茸毛,開展成徑約1.7—2.5厘米的苞葉群。頭狀花序單生,徑8—10毫米,稀較小。總苞半球形,長4—5毫米,被棉毛;總苞片2—3層,頂端尖,無毛,褐色,常撕裂,露出毛茸之上。小花異形或雌雄異株。花冠長3—4毫米,雄花花冠管狀漏斗狀,有披針形裂片;雌花花冠管狀線狀。冠毛白色或上部稍黃色,基部硫黃色,有細密鋸齒,在雄花上部稍厚,在雌花極纖細或有時下部較厚。不育的子房和瘦果無毛。花期7—8月,果期9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4000—4400米的高山濕潤草地、濕潤或乾燥,石礫地、岩石上。

分布範圍

主要產於雲南西北部(貢山、維西)。

物種區別

橫斷山脈特有的美麗的墊狀植物,花莖在花期才開始生長,有精緻的星狀苞葉群,根出條長,有基部擴大成寬鞘的葉,在本亞組極為特殊。可能與小葉火絨草L。MicrophyllumHayat、a和雅谷火絨草L.JacotianumBeauv.比較接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