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小葉火絨草
- 拉丁學名:Leontopodium microphyllum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菊目
- 科:菊科
- 屬:火絨草屬
- 種:小葉火絨草
- 分布區域:台灣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細,多分枝。根出條斜升或仰臥,稍粗壯,挺直,多少木質,常有分枝,長達15厘米,被灰白色棉毛,全部有密集枯萎宿存的葉和頂生的葉叢,形成疏鬆的墊狀體,在葉叢上生長花莖或1-3個不育莖。花莖長約3-6厘米,有時達10厘米,細弱,草質,被白色棉毛,有較疏生的葉,節間長3-8毫米。根出條葉兩面被灰白色茸毛,枯葉下面有較密的緊壓的茸毛;花莖基部葉較密,花後枯萎或生存;葉開展,線狀披針形,長7-12毫米,寬1.5-2毫米,較根出條葉稍長,頂端較尖,有短小尖頭,邊緣平,基部稍狹,幾無鞘部,無柄。苞葉多數,較葉稍長,寬達2.5毫米,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兩面被白色棉狀厚茸毛,較花序長2倍,開展成密集的,徑約1.2-2.8厘米的星狀苞葉群。頭狀花序徑約4毫米,常4-6個密集。總苞長約3毫米,被厚棉毛;總苞片約3層,長圓形,頂端鈍或稍尖,褐色,無毛,稍超出毛茸之上。小花異形,有多數雌花和少數雄花,或全部是雄花。花冠長約2.5毫米;雄花花冠管狀漏斗狀,有披針形裂片;雌花花冠細管狀。冠毛白色,雄花冠毛上端較粗厚,有鋸齒;雌花冠毛有疏鋸齒。不育的子房和瘦果無毛。花期7-9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3,300米至3,900米的地區,多生長於高山乾燥坡地。
分布範圍
分布於我國台灣中部(新高山、阿里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