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優質高效安全生產技術》由山東省果樹研究所和煙臺果樹研究所果樹專家主編。內容包括概述、蘋果主要栽培品種、蘋果生長結果特徵特性、栽培區劃與選址建園、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主要病蟲害防治、採收與包裝。內容豐富,技術先進,通俗易懂,實用可行。
基本介紹
- 書名:蘋果優質高效安全生產技術
- 出版社: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 頁數:146頁
- 開本:32
- 定價:10.00
- 作者:王少敏 於青
-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3144920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一)蘋果發展簡史
(二)蘋果生產現狀
(三)蘋果發展前景
二、蘋果優良品種
(一)主要栽培品種
(二)新品種
三、蘋果生長結果特徵特性
(一)蘋果樹體結構
(二)蘋果生長結果習性
(三)蘋果樹生長發育周期
四、栽培區劃與選址建園
(一)栽培區劃
(二)選址建園
(三)生態蘋果園基地建設的條件
五、土肥水管理
(一)土壤管理
(二)合理施肥
(三)灌水與排水
六、整形修剪
(一)與整形修剪有關的特點
(二)修剪的基本方法與運用
(三)蘋果的主要樹形與整形要點
(四)不同樹齡的修剪特點
(五)蘋果大小年樹的修剪特點
(六)鬱閉園的改造修剪
(七)失衡樹的修剪
(八)簡化修剪技術
(九)弱樹及小老樹的修剪特點
(十)不同蘋果品種的修剪特點
七、花果管理
(一)保花保果,提高坐果率
(二)疏花疏果與合理負載
(三)蘋果套袋栽培
八、主要病蟲害防治
(一)主要病害及防治
(二)主要蟲害及防治
(三)無公害蘋果園病蟲害的綜合防治
九、採收與分級包裝
(一)適期採收
(二)分級包裝
文摘
(一)蘋果發展簡史
蘋果原產歐洲中部、伊朗北部、俄羅斯高加索南部一帶,乃至我國新疆。歐洲在公元前300年記載了蘋果品種。其後,羅馬人開始栽培,並用嫁接繁殖。18世紀已利用自然雜交進行實生苗選育,逐步推廣栽培。發現美洲新大陸後,歐洲移民把蘋果傳人美洲,在美洲又培育了不少新品種。日本在明治維新時代,從歐美引入蘋果,後傳人亞洲。此後,澳大利亞、南非、紐西蘭等相繼引入蘋果。近百年來,世界五大洲都先後有了蘋果栽培。
原產我國的綿蘋果,最早見於西漢武帝時代,魏晉時代已有栽培。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有關於奈和林檎的詳細闡述。奈就是現在的綿蘋果,原產中國西北,很可能是新疆野蘋果。林檎即沙果。故蘋果在我國的栽培歷史已有2 200多年,在蘋果的繁殖、栽培和加工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甘肅河西走廊成為綿蘋果的中心產地,至少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新疆還有蘋果原始森林,是可供很好利用的蘋果的自然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