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一30MKM戰機(Su-30MKM)是蘇霍伊飛機公司以蘇-30MKI為藍本,改進設計的超機動戰鬥機。該機具有空氣動力性能優良的機身設計,帶有矢量噴口的發動機,以及如今最先進的數位化電傳操縱系統。而與蘇一30MKI相比,蘇一30MKM的不同之處就在於配備了西方生產的性能強大的綜合航電系統。法國的泰雷茲電子系統公司為其提供了平視顯示器(HUD),導航/前視紅外系統(NAVFLIR),以及機載雷射指示吊艙(即該公司為“陣風”戰鬥機生產的“達摩克里斯”吊艙)。此外,馬來西亞空軍還為本國的這批新型戰鬥機選裝了南非航電系統公司生產的飛彈迫近告警系統(MAWS)以及雷射告警感測器(LWS)。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30MKM戰機
- 改裝原型:蘇一30MKI
- 開發商:蘇霍伊飛機公司
- 類別:超機動戰鬥機
相關參數,電子戰能力,威懾力,與殲10比較,同系列比較,
相關參數
蘇一30MKM裝備的的電子戰系統,帶有雷射測距儀的機頭光電感測器以及先進的機載雷達(該雷達裝備相控陣雷達天線,能夠同時跟蹤15個目標,並攻擊其中的4個)都由俄羅斯生產。由此可見,如果不出意外話,蘇-30MKM也將裝備裝兩台帶有軸對稱單鉸接式可轉向尾噴管,可在正負15度角。
垂直平面範圍內推力矢量偏轉的AL一31FP加力式渦輪風扇發動機。發動機單台最大推力125千牛。而其雷達系統則可能是由位於茹科夫斯基市的NIP公司(儀器製造科學研究院)研製生產的№11M被動相控陣雷達系統,代號“雪豹”。雷達對單個目標的最大搜尋角度是方位角正負70度,俯仰角正負40度。對5平方米的空中目標的迎頭搜尋距離為10~140千米,尾追搜尋距離為60千米,對坦克集群的探測距離為40~50千米。對驅逐艦的探測距離是120~150千米。
委內瑞拉裝備的蘇-30MK2多功能戰鬥機此前已經成功出口東亞國家,該機外形上與蘇一30MKM的區別就是取消了前鴨翼,進而簡化了機載操縱統。其實細究起來,該機與俄羅斯即將首飛的蘇一35戰鬥機有著更為直接的血緣關係,兩者都是在蘇一27SK的基礎發展來的。蘇-30MK2裝備的是兩台AL-31F發動機,飛機裝有TKS一2型戰術加密高速數據鏈,可接受地面站台指揮。也可進行機對機指揮。按照拉明斯克耶儀器製造設計局的說法,蘇一27等俄羅斯戰機雖然也配備早期的數據鏈,但限於數據處理能力和傳輸速度,只能向戰機傳遞目標航向。預定攔截點等簡單信息。而TKs一2可以充分支持蘇一30MKK實行聯合網路作戰,實現編隊內的信息共享,比如編隊的雷達可以交替開機以擾亂對方的電子偵察系統。該機最為先進之處就是裝備了TKS一2加密數據鏈系統,一架飛機飛機可以一次指揮15架蘇一30MKK,也就是說最多以16架蘇-30MKK組成的編隊在其中1架長機的指揮下作戰。網路內的16架蘇一30MKK會自動聯接僚機數據。共享信息,由長機自動分配目標。僚機可在完全不開雷達的情況下進行“隱密”攻擊。也就是由長機提供火控數據給僚機,僚機以此為發射出去的飛彈進行無線電指令制導,這是蘇一30MKM所不具備的。
蘇一30MK2裝備了由NIIP研製的N001VE雷達系統,該雷達系統改良自蘇一27SK裝備的N001E雷達。追加了對地工作模式。N001 VE在基本性能上和N001E雷達相同,迎頭搜尋距離達到100千米,尾追搜尋距離40千米。使用空對空TWS模式時最多可追蹤10個目標,最多同時攻擊2個,對單個目標的最大搜尋角度是方位角正負60度、俯仰角正負55度。
電子戰能力
KLS蘭卡威報導:俄羅斯已經在2009年8月完成了18架SU-30MKM多功能戰機的交運工作,新加坡空軍F15SG中隊也於日前,在美國舉行了成軍服役,馬新空軍似乎進入了新型戰機時代。
然而,對於SU-30MKM,恐怕各位的了解也是有限的,KLS特別請來了俄羅斯事務研究者楊政衛,為我們講解更多有關SU-30MKM不為人知的一面。楊政衛在2009年8月也出席了莫斯科航展,實地與俄方人員了解SU-30MKM的事情。
我們來請楊政衛,為我們即時評論SU-30MKM的電戰系統的問題。
KLS: 我們都知道您在莫斯科航展進行了實地考察,能不能請您解說一下SU-30MKM的電戰能力的問題?
楊政衛: 這屆莫斯科航展展出了相當大量的電戰設備,各式主動干擾系統、甚至主動誘餌、拖曳誘餌都有展出。其中KNIRTI展出了給Su-30MK用的SAP-14與SAP-15主動干擾莢艙。廠商不願透漏是哪一國的Su-30MK採用了,但我印象中馬來西亞的Su-30MKM有掛電戰莢艙的照片,依尺寸看應該是這種俄制的干擾系統。
SAP-14掛在機翼兩端,干擾範圍大致在戰鬥機雷達以及一部分的防空雷達波段,主要用於保護戰機本身。SAP-15則掛在機腹中線,體積非常巨大,主要用來干擾防空系統的L波段,並且是用來保護機群。
干擾系統的優劣很難僅憑公開的數據去分析。不過直得注意的是,這批新型俄制干擾莢艙都採用了數位射頻記憶體(DRFM),這是現代電戰系統中相當關鍵的元件,DRFM可以用來記憶並複製對方的信號,而且還必須注意的是,電戰系統的發射功率只要是對方雷達的大約1/4,其干擾信號的強度就會相當於對方雷達回波的強度,而通常主動干擾機的平均工率都有1kW,與多數戰機的雷達相近,換言之,對於像Irbis-E雷達或是主動相位陣列雷達這種平均發射功率可以超過4kW的以外的雷達,擁有DRFM的主動干擾機理論上可以模擬出非常接近回波的信號,干擾效果應該很好。
另外就是Su-30MKM有光電探測儀,甚至裝備了雷射預警與紅外線預警裝置,這也就是說即使在無線電系統失效或被干擾的情況下,Su-30MKM仍擁有飛彈來襲警界能力與基本的視距外探測能力。紅外線預警裝置雖然探測距離沒有雷達預警接收器遠,但是他只被動接收熱緣,所以不管是哪一種導引方式的飛彈都可以警戒,是相當好的"最後防線警告裝置"。
KLS:以您對俄系戰機的了解,SU-30MKM還有沒有我們不為人知的一面,或者是說還有更大的作戰潛能?
楊政衛:就以對空武器系統來說,Su-27家族的確有個很不為人知,但是又相當重要的特點。我們知道Su-27家族的R-73短程飛彈對應美制AIM-9。但是性能多了約50%,R-27系列對應AIM-7,R-77對應AIM-120。至於R-27ER/ET增程飛彈的空戰特性一般都被忽略。這種飛彈擁有43公里的追擊射程,而前面提到的中程飛彈追擊射程通常不超過20公里,而且雷達導引型的在追擊時性能略差。如果考慮R-27ER/ET的追擊性能,則一旦空戰距離在20~40公里之間,就會是Su-27系列的第一個優勢區間,傳統上認為Su-27的優勢區間只在視距內,是忽略了R-27ER/ET的存在的結果。
還有一個大家可能不知到的是,Su-30MKM的雷達性能可能會比印度的Su-30MKI好。Su-30MKI將敵我識別天線寄生在主天線上,而Su-30MKM則將狄我識別天線安裝在座艙前端,而不是寄生在主天線上。依據這次訪問到一位天線設計師的說法,Bars雷達將敵我識別天線寄生在上面的作法,導致主雷達的探測性能受影響,Su-30MKM沒有這樣的問題,所以雷達性能理論上會好依點,當然好多少我並不清楚。
KLS: 馬方似乎不再選擇了俄系戰機,您對此有什麼感想?SU-35BM的未來是不是越來越暗淡?
楊政衛:如今馬來西亞跟巴西已經幾乎確定不會買Su-35BM,這也就是,中印以外的兩大客戶幾乎確定不買Su-35BM,而印度本身Su-30MKI轉讓計畫仍再進行,而且投資了五代戰機,應該不會有,也沒有傳出買Su-35BM的計畫。這樣看來,Su-35BM預計銷售160架的可能性就大為減少。
另外由於Su-35BM的客戶基本上可以視為第五代戰機的潛在客戶,因此反過來說馬來西亞與巴西如果不買Su-35BM納等於是在宣告不買第五代戰機,這樣看,第五代戰機的潛在市場正在萎縮。
這個事件的未來影響狠可能是,反而有利於中共引進先進的俄國航空技術。就我觀察中共應該是有Su-35BM的需求,因為如今全球也只有他可以跟美制隱形戰機抗衡,而中共最早採購的Su-27SK陸續抵達壽限(2000小時),也是該買新飛機替補的時候了。即使中共想要自制戰機,若想要有真正好的性能,在雷達與發動機甚至視武器系統部分仍可能有求於俄羅斯。如今中俄之間因為J-11的山寨問題而讓俄國斯對售予中共軍事技術方面可能有所顧慮,然而一旦日後五代戰機市場真的不如預期,俄羅斯可能還是得出口局部高科技給中共。
因此,個人猜測,Su-35BM以及五代機潛在市場的萎縮可能反而有利於中共日後取得類似的飛機或事局部高技術。
KLS: 對於俄系戰機客戶對後勤表示不滿的問題,俄方人員有沒有做出什麼改善的行動?
楊政衛:我向俄方人員提到俄國軍售體系售後服務程式繁雜導致客戶抱怨連連的問題,對方還沒聽我講完就深有同感,告訴我說他們有是這樣認為,不過這是國家制度,他們也莫可奈何。
一位參展人員還表示,最早期的時候中共專家可以直接跟共青城場交流,有問題甚至直接專機飛過去就可以解決了,後來成立了俄武出口公司,很多以前輕易解決的小事情如今得寫公文透過俄武公司審核,然後才可以跟客戶直接接觸,程式複雜了很多。
而且就我個人的觀察,俄國這種狀況很難有所改進,這幾年俄國軍工體系的整並常常是再幾個機構之上設一個統合機構,等到發現這樣的機構不夠大,又再好幾個統合機構上再設一個統合機構,真正高效旅的統合公司說真的不曉得什麼時候才會出現。
不過俄國總統自己也在批判這個問題,只能期望在最高層的介入下儜儘快有所改善了。
威懾力
馬來西亞媒體如此報導:
攜帶各類武器 可為友機加油
我國空軍同時擁有美國與俄羅斯戰機,這一美俄混偏戰機陣容在其他國家幾乎沒有,這也間接的讓我國完全熟悉美俄戰機的性能。
如今空軍主力戰機結構分別是第11中隊的18架Su-30MKM多功能戰機、第18中隊的8架F/A-18D戰機,也稱“大黃蜂”戰機和第19中隊的10架米格-29N戰機,總共為36架主力戰機。
作戰範圍覆蓋全馬
這尚不包括二線的19架英國制的“鷹”式輕型戰機。
18架Su-30MKM多功能戰機和海軍的“首相”級潛艇一樣,都是捍衛國家的“戰略武器”,威懾有意侵犯國家利益的對手。
Su-30MKM部署在吉蘭丹州和登嘉樓州的貢哥達空軍基地,由於是一種重型戰機,單靠機內的燃油可達到3000公里的飛行航程,所以Su-30MKM的作戰範圍可覆蓋全馬各地,甚至超越國土範圍。
Su-30MKM可攜帶各種俄羅斯製造的空中兵器,例如反艦飛彈、空對空飛彈、空對地飛彈等,載彈量為8噸。
一旦Su-30MKM進行空中加油,Su-30MKM的作戰航程將擴大至超過5000公里,再加上採用的是N011M被動式相控雷達,可以跟蹤15個空中目標,並且同時攻擊最有威脅的4個空中目標。
另外,Su-30MKM掛上了副油箱後,本身也是空中加油平台,可為友機進行加油,大大提升友機在空中的滯空時間。
具功能幹擾莢艙、雷達
Su-30MKM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電子作戰能力,這包括了其主動干擾莢艙,可干擾戰鬥機雷達以及一部分的防空雷達波段,除了可用於保護戰機本身,也能保護戰機機群。
Su-30MKM單價價格約1億9000萬令吉,雖然Su-30MKM是很貴,但貴不過國家安全與尊嚴,而且Su-30MKM將有效的捍衛國家在南中國海的絕對無可侵犯的主權。
它似乎可以說是國家的空中盾牌主力,如果說第11中隊是國家領導人對應空中威脅決策的皇牌手段,則一點也不為過。
與殲10比較
馬來西亞媒體KLS刊發採訪台灣軍事觀察家楊政衛的文章,評析殲-10與馬來西亞裝備的蘇-30MKM優劣。
關於“有了殲-10,有望收復南沙”
文章說,對於航展期間有關殲-10作戰半徑可以達到南沙群島及“有了殲-10,有望收復南沙”的言論。台灣軍事觀察家楊政衛認為如果說殲-10的作戰半逕到南沙,那大約是1200公里至1500公里的作戰半徑,也就是要有大約3000公里以上的最大航程。這對於現代戰機來說並不是很困難。像蘇-27這樣的飛機可以靠內燃油辦到,F-16之類的輕型戰機掛副油箱也可辦到。FBC-1“飛豹”戰鬥轟炸機也可以辦到。
楊政衛的結論是,殲-10除非像殲-8那樣有結構設計缺陷,否則理論上可以辦到。只是屆時需要配掛副油箱,會少2~3個武器掛點。
“殲十不是馬來西亞蘇-30MKM的對手”
關於殲-10與蘇-30MKM孰優孰劣的的問題,楊政衛回答說,如果講得難聽點——殲-10不是蘇-30MKM的對手。蘇-30MKM不論在探測能力、火力、機動力方面都凌駕殲-10。特別是蘇-30MKM擁有矢量推力與過失速機動能力。
楊政衛提到,假若蘇-30MKM不慎在“狀態不良”時(例如載荷過大或是速度太慢)與殲-10展開纏鬥,仍有一定的招架之力。 他還說,很多人關心殲-10跟蘇-30之類的比較,跟中國多次傳出殲-10如何大勝蘇-27的訊息有關。
“殲十隻相當於美國的F-16C/D早期等級”
文章還說,楊政衛認為,蘇-27在技術上本來就已不先進,殲-10在航電方面多方面勝過蘇-27一方面也是它作為真正的第三代戰機的必然結果。因此,那些殲-10大勝蘇-27的報導可以考慮為“殲-10很先進”的佐證,但並不像一些大陸軍事愛好者所說“超俄趕美甚至直逼F-22”的那樣。
文章最後還提到殲-10與美國的F-16C/D早期等級較為接近,因為殲-10的武器配置相當於AIM-120+AIM-9,並且擁有戰鬥轟炸能力,因此超過A/B,但若與C/D Block52/60之類後期型則不能比,因為後者的航電技術有些在如今都是世界最先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