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阿決裂,又稱蘇阿分裂,是指1955年-1961年發生的與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和阿爾巴尼亞人民共和國外交關係逐漸惡化有關的一系列事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阿決裂
- 外文名:Soviet–Albanian split
背景,分歧導火索,矛盾公開化,決裂,後續,在流行文化中,
背景
1946年阿爾巴尼亞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以恩維爾·霍查為核心的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在政治上向蘇聯靠攏,積極尋求蘇聯的援助。1948年,南斯拉夫脫離蘇聯陣營後,擁有地中海出海口的阿爾巴尼亞對蘇聯的戰略意義顯著上升。蘇聯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日益加強,成為其最大的援助國。阿爾巴尼亞也藉助蘇聯的力量徹底擺脫了南斯拉夫的控制。霍查非常推崇史達林,多次與史達林會晤,並模仿蘇聯在阿爾巴尼亞建立起史達林主義體制。在1953年史達林去世前,蘇阿兩國關係十分密切。1949年和1955年,阿爾巴尼亞先後加入了以蘇聯為首的經濟互助委員會和華沙條約組織。
分歧導火索
1955年尼基塔·赫魯雪夫成為蘇聯最高領導人後,特別是在蘇聯共產黨第二十次代表大會發表著名的演講《關於個人崇拜及其後果》後,大力開展“去史達林化”運動,批判對於史達林的個人崇拜,揭發史達林一系列嚴重錯誤。蘇共“二十大”還重新承認南斯拉夫是社會主義國家。赫魯雪夫及蘇共這些做法極大地刺激了阿爾巴尼亞霍查政權。迫於國內外壓力,霍查也曾回響赫魯雪夫的號召在一些場合批評史達林的錯誤。在阿爾巴尼亞勞動黨“三大”上,霍查作報告說:“史達林的大錯不僅僅在於接受了對他的讚頌和吹捧,並且還在於他支持和助長了這些反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個人崇拜和無視蘇共中央政治局成員的正確批評和勸告以及無視黨的準則,導致了史達林同志的錯誤。……史達林同志表現了思想上的片面性和脫離民眾。”他還說:“我們黨和我國人民贊同對個人崇拜所進行的勇敢的原則性鬥爭。”接著,他還作了“自我批評”。他承認:“對史達林同志的個人崇拜,在我們黨和我們國家也有其十分突出的表現。”“在我國,在誇大對領袖個人,尤其是對阿爾巴尼亞勞動黨總書記個人的崇拜方面,黨的宣傳工作也採取了同樣可惡的、不符合馬克思主義精神的形式。在這方面,我們黨和國家的宣傳工作,通過報刊、廣播、民眾集會,開始過分地、不遵循馬克思主義的道路,強調個人和領袖的作用,並對他們冠以不正確的形容詞,加以誇大。沒有疑問,黨的宣傳工作的這種活動削弱了黨的工作,也多少削弱了民眾的作用和黨的領導作用。”
矛盾公開化
參見:中蘇交惡
1956年,霍查粉碎了由一批中層幹部和軍官組成的黨內反對派向他發起的政治挑戰,解除了後顧之憂。隨著赫魯雪夫逐步推行各項改革,在外交上奉行三和路線,霍查領導的阿爾巴尼亞勞動黨開始不點名地批判蘇共自“二十大”以來的方針,稱它們為“修正主義方針”。1957年4月,霍查及其副手穆罕默德·謝胡率領阿爾巴尼亞黨政代表團訪問莫斯科,赫魯雪夫當面攻擊他們是"宗派主義者",要求阿爾巴尼亞勞動黨放棄“頑固立場”。1958年,在“批判南斯拉夫現代修正主義運動”一事上,蘇聯共產黨採取消極態度,中國共產黨的批判則有如急風驟雨並付諸實際行動,中南兩國互相召回了駐在對方的大使。中蘇兩黨的政治分歧開始表面化。由於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和中國共產黨都對赫魯雪夫的推行的政治路線不滿,在意識形態上都對史達林模式高度認同,中阿兩黨關係日益密切。
決裂
1960年3月,華沙條約組織召開會議,蘇聯代表團要求阿爾巴尼亞將發羅拉港直接劃歸華約武裝力量總司令管轄,對此阿爾巴尼亞國防部長貝基爾·巴盧庫提出強烈抗議,可是沒有一個與會國家代表支持他。隨後,蘇聯派出副總參謀長和海軍副司令來到阿爾巴尼亞,向霍查表明最終立場:阿爾巴尼亞或在中蘇分歧問題上表態站在蘇共一方,或同意向華約組織上交發羅拉港控制權,兩條中只要答應一條,蘇聯便將恢復援助,但霍查則採取“以超強硬對強硬”的策略,使蘇聯人無功而返。
6月,世界共產黨和工人黨布加勒斯特會議召開,赫魯雪夫策劃並帶頭對中共發動閃電式的批判,追隨蘇聯的東歐國家領導人也跟著指責中共。在大多數與會共產黨選擇與赫魯雪夫統一立場的情況下,阿爾巴尼亞代表公開站出來表態支持中國,不同意蘇共批評中共的做法。這使赫魯雪夫感到憤怒,他認為霍查“背叛了蘇聯”。布加勒斯特會後一個月,阿爾巴尼亞部長會議主席謝胡在約見中國駐阿爾巴尼亞代辦時說: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將堅持馬列主義,堅決支持中共的觀點,阿爾巴尼亞黨和國家雖然都很小,但絕不向任何力量屈服,要為馬列主義而生,為馬列主義而死。此後多次國際共產黨會議,阿爾巴尼亞都選擇了與中國立場一致。9月,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將在阿蘇論戰中持親蘇立場的中央政治局委員利麗·貝利紹娃和中央審計委員會主席科喬·塔什科開除出黨。
11月,霍查率領阿爾巴尼亞勞動黨代表團參加於莫斯科舉行的共產黨和工人黨國際會議。在這次會議上,以蘇共為一方,以中共為另一方,就嚴重的意識形態分歧展開了激烈的爭論。阿爾巴尼亞勞動黨代表團堅定地站在了中共一邊。霍查還在會上大力抨擊赫魯雪夫推行的“三和路線”。赫魯雪夫向阿爾巴尼亞勞動黨代表團施壓說:“阿爾巴尼亞應當決定,要么跟兩億(指蘇聯)走,要么跟六億五千萬(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走!”“(阿爾巴尼亞)要么接受和平共處,要么扔一顆核子彈就足以把阿爾巴尼亞及其居民完全消滅掉!”見阿爾巴尼亞人無動於衷後,赫魯雪夫就對中共代表團說:“我們失掉了一個阿爾巴尼亞,你們贏得了一個阿爾巴尼亞!”
1961年春,蘇聯單方面撕毀了對阿的經濟和軍事援助契約,撤回在阿工作的全部蘇聯專家和根據協定駐守在發羅拉港的蘇聯艦隊,並拒絕阿參加華約會議。
對於蘇聯方面的舉動,1961年11月8日,霍查在阿爾巴尼亞勞動黨成立二十周年的慶祝大會上宣稱,阿爾巴尼亞絕不屈服,
“
如果需要的話,阿爾巴尼亞人民及其勞動黨將以野草為生,而絕不為三十枚銀幣出賣自己,他們寧願光榮站著死,絕不忍辱跪著生。
”
1961年12月,阿爾巴尼亞與蘇聯正式斷交,並宣布停止參與經濟互助委員會一切活動。
後續
在流行文化中
阿爾巴尼亞著名作家伊斯梅爾·卡達萊於1973年發表的作品《偉大的冬天》肯定了蘇阿決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