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梅爾·卡達萊

伊斯梅爾·卡達萊

伊斯梅爾·卡達萊(阿爾巴尼亞語:Ismail Kadare;1936年1月28日-),阿爾巴尼亞當代作家、詩人。

1936年出生於阿爾巴尼亞南部山城吉諾卡斯特,曾先後在地拉那大學和高爾基世界文學學院學習深造。

代表作有:《亡軍的將領》、《石頭記》、《陰晴不定的四月》、《夢幻宮殿》、《金字塔》和《冬末音樂會》等。

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個人生活,主要作品,創作特點,獲獎記錄,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36年1月28日,卡達萊在阿爾巴尼亞南部靠近希臘邊界的小山城吉羅卡斯特出生。
‘二戰’結束以後,卡達萊前往地拉那大學歷史與哲學系讀書,1956年他獲得了教師任職資格,隨後,又赴莫斯科留學,在前蘇聯的高爾基文學院進行深造。正是在這一時期,卡達萊掌握了俄語和法語,為他日後改用法語創作打下了基礎。
1960年,因為阿爾巴尼亞和蘇聯關係變得緊張,卡達萊不得不結束學業回國。回國之後的卡達萊,選擇在報刊當編輯,並且開始創作詩歌,自此開始了自己的文學之路。
1963年,卡達萊發表長詩《群山為何而沉思默想》。接著又分別於1966年和1969年發表長詩《山鷹高高飛翔》和《六十年代》,由此而獲得了共和國一等獎。
1964年,卡達萊發表了自己的首部小說《亡軍的將領》成名。隨後1970年,該書的法語版在法國出版,讓卡達萊在法國名聲大振。1999年,法國《世界報》將這本書列入“20世紀最好的100本書”。
1988年,他在法國出版的《冬末的音樂會》(Koncertn‘fundt‘dimrit),被法國的《讀書》雜誌評選為當年法國最佳小說。
1990年10月,因為阿爾巴尼亞政局激烈動盪,卡達萊不得不尋求法國政府的政治庇護,移居巴黎,並很快開始用法語寫作。不過,卡達萊並沒有中斷自己與阿爾巴尼亞,與吉羅卡斯特的聯繫。
2016年,卡達萊獲得耶路撒冷獎。

個人生活

伊斯梅爾·卡達萊的父親是吉羅卡斯特當地的公務員。

主要作品

中文名體裁發表年份
《群山為何而沉思默想》
長詩
1963年
《亡軍的將領》
小說
1964年
《山鷹高高飛翔》
長詩
1966年
《婚禮》
小說
1968年
《六十年代》
長詩
1969年
《城堡》
小說
1970年
《石頭城紀事》
小說
1971年
《一個首都的十一月》
小說
1975年
《冬末的音樂會》
小說
1988年
《金字塔》(台譯《欲望金字塔》)
小說
1992年

創作特點

卡達萊的《石頭城紀事》打破了小說要有主要人物和圍繞主要人物編織全部情節和故事的舊觀念。小說中沒有主要人物,有的是集體英雄。作者還吸收了現代主義電影的許多表現手法和藝術技巧。

獲獎記錄

文學類
獲獎時間屆次獎項名稱備註
2016-02----耶路撒冷獎獲獎
2009-06----阿斯圖里亞斯親王獎獲獎
2005首屆布克國際獎獲獎

人物評價

伊斯梅爾·卡達萊描繪出了完整的文化——包括它的歷史,它的熱情,它的傳說,它的政治和它的災難。他繼承了荷馬史詩的敘事傳統,是一位世界性的作家。(布克國際文學獎評審會主席約翰·凱里評)
卡達萊從未忘本,且一直以來跨越種種界限,以四海皆通的聲音挺身反抗極權。(阿斯圖里亞斯親王獎評審會評)
卡達萊有一種寫起比喻來舉重若輕的天賦。(《紐約時報》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