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薯17號

蘇薯17號

蘇薯17號是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選用高澱粉品種蘇薯2號南薯99為雜交親本,採用有性雜交的方法育成的高產、高澱粉型甘薯新品種。

蘇薯17號種薯蔓較短,單株分枝數5個左右;薯形長紡錘形,薯皮紅色,薯肉淡黃色,單株結薯數3-4個,塊根乾物率為33.5%;產量較高,結薯早且整齊,大中薯率高;薯肉質地細膩,食味好;適應性強耐瘠薄,抗病性好,為優良的澱粉型甘薯品種。

(概述圖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

選育過程

蘇薯17號系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2005年選用本單位育成的高澱粉品種蘇薯2號為母本,四川省南充市農科所育成的南薯99為父本,通過與蕹菜為砧木進行嫁接和短日照處理誘導開花,經配組雜交獲得雜交種子200粒。
2006年春天,種子經催芽處理後在南京的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苗床播種,然後移栽到大田,收穫時根據產量、薯形、品質等綜合性狀的表現而選出,原系號為寧M51-5。
2007年,進行複選鑑定。
2008—2009年,進行鑑定品比試驗。
2010—2011年,參加國家長江流域薯區甘薯品種區域試驗,因在2010年的長江流域薯區甘薯品種區域試驗中表現突出,於2011年提前1年同步進行了長江流域薯區甘薯品種生產試驗。
2012年3月,通過國家甘薯品種鑑定委員會的品種鑑定,定名為蘇薯17號。

特徵特性

  • 形態:蘇薯17號頂葉色綠,葉脈淡褐色,葉色深綠,葉片形狀心形,莖色綠帶褐;最長蔓長202.4厘米,單株分枝數4.78個,莖粗0.73厘米。薯形長紡錘形,薯皮紅色,薯肉黃色,單株結薯數3~4個,結薯集中整齊,大中薯率92.06%,薯塊萌芽性較好。
  • 抗病性:2010—2011年參加國家長江流域薯區甘薯品種區域試驗,經區域試驗指定單位鑑定表明,蘇薯17號中抗甘薯黑斑病甘薯莖線蟲病。經徐州甘薯研究中心田間誘發鑑定表明蘇薯17號抗甘薯根腐病,經福建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接種鑑定表明蘇薯17號抗甘薯蔓割病
  • 品質:經國家長江流域薯區多年多點的鑑定,蘇薯17號的塊根平均烘乾率33.20%,比對照品種徐薯22高2.14個百分點;平均澱粉率22.53%,比對照品種徐薯22高1.86個百分點。熟食甜面味香,品質優良。

產量表現

2010—2011年,參加國家長江流域薯區甘薯品種區域試驗,2010年平均鮮薯產量34201.35千克/公頃,比對照品種徐薯22增產16.29%,增產極顯著,居第2位,6個試點增產3個試點減產;薯乾產量為11299.8千克/公頃,比對照品種徐薯22增產24.72%,增產極顯著,居第1位,8個試點增產1個試點減產;澱粉平均產量7606.5千克/公頃,比對照增產24.58%,增產極顯著,居第1位,8個試點增產1個試點減產。平均烘乾率32.89%,比對照高1.77百分點;平均澱粉率22.26%,比對照高1.55百分點。2011年平均鮮薯產量3355.45千克/公頃,較對照品種徐薯22增產7.94%,增產極顯著,居第3位,7個試點增產2個試點減產;薯乾產量11074.95千克/公頃,比對照品種徐薯22增產15.33%,增產極顯著,居第2位,9個試點均增產;澱粉產量7612.5千克/公頃,比對照增產19.25%,增產極顯著,居第2位,9個試點均增產;平均烘乾率33.51%,比對照高2.51百分點;平均澱粉率22.79%,比對照高2.17百分點。
2010—2011年2年18點次平均鮮薯產量33878.4千克/公頃,較對照徐薯22增產12.00%,增產顯著,居第2位;薯乾平均產量11187.3千克/公頃,比對照增產19.89%,極顯著增產,居第1位;澱粉平均產量7608.9千克/公頃,比對照增產21.86%,增產極顯著,居第1位;平均烘乾率33.20%,比對照高2.14百分點;平均澱粉率22.53%,比對照高1.86百分點。
2011年,在國家長江流域薯區南昌、重慶和南充等地的生產試驗結果表明,平均鮮薯產量為33802.5千克/公頃,比對照徐薯22增產17.58%;平均薯乾產量為11104.5千克/公頃,比對照徐薯22增產29.10%;平均澱粉產量7516.5千克/公頃,比對照徐薯22增產33.03%。平均烘乾率為32.85%,比對照徐薯22高2.95百分點;平均澱粉率為22.24%,比對照徐薯22高2.58百分點。

適種區域

蘇薯17號適宜在中國長江流域薯區江西、浙江、四川、重慶、湖南、湖北和江蘇南部等地區作春、夏薯種植。

栽培技術

  1. 精選種薯,培育壯苗:選用無病蟲的薯塊作種薯,一般以遲栽的薯塊作種薯為好。蘇薯17號萌芽性好,出苗量較多,排種量以20千克/平方米左右為宜。排種前苗床施適量有機肥,採用薄膜覆蓋溫床育苗。剪苗後苗床及時培土、施肥,確保下茬苗的健壯。
  2. 適時早栽,合理密植:蘇薯17號可作春、夏薯種植,為了獲得高產應適時早栽,以延長甘薯的生長期。春薯以5月上旬栽插產量較高,栽插密度為4.95萬~5.25萬株/公頃;夏薯應在6月下旬前栽插結束,栽插密度為5.25萬~5.70萬株/公頃。
  3. 施足基施,看苗追肥:蘇薯17號適宜在中等肥力以上田塊種植,在丘陵薄地上栽植應施足基肥,肥料以45%的氮、磷、鉀複合肥為佳,施用量一般為600千克/公頃左右,另加施硫酸鉀150千克/公頃。追肥應根據莖葉生長勢而定,長勢差的可適當追施速效肥,長勢好的則不施或少施。
  4. 中耕除草,及時排澇:做好壟後可用旱田除草劑乙草胺進行封閉防治雜草,以防草害發生。封壟前及時中耕除草和培土。如遇雨水較多時應及時清溝理墒,排除田間雨水,做到雨後田間無積水。
  5. 輪作換茬,防治病蟲:儘量做到輪作換茬,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因蘇薯17號中抗莖線蟲病,要避免在莖線蟲病的重病地種植。排種前用多菌靈浸種,剪苗採用高剪苗方式,以防甘薯黑斑病的發生。選用辛硫磷顆粒劑防治地下害蟲的發生。
  6. 加強田間管理,適時收穫:加強田間管理,田間做到“三溝”配套,排水通暢。栽後及時中耕鬆土,使土壤保持有良好的通氣狀態,以利於塊根的形成和膨大。適時收穫,一般宜在下霜期前收穫結束,以防薯塊受凍,確保豐產豐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