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是指蘇聯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由農業國向工業國的轉變過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
- 起止時間:1926年始,到30年代末
- 目標: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
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是指蘇聯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由農業國向工業國的轉變過程。
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是指蘇聯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由農業國向工業國的轉變過程。...... 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是指蘇聯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由農業國向工業國的轉變過程。...
蘇聯工業化模式,是優先發展重工業,是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方針。這一方針的確定,不僅對蘇聯,而且對一些東歐以及亞洲的社會主義國家也產生較深遠的影響。...
1917年十月革命勝利後,蘇聯廢除封建所有制和資本主義所有制,實現國民經濟的社會主義改造和技術改造,建立社會主義經濟的過程。...
蘇聯模式是蘇維埃時期蘇聯共產黨建設社會主義的一種組織體系和思想體系。這一模式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諸多問題。蘇聯領導集團在對該模式進行改革...
蘇聯農業集體化(agricultural collectivization in the Soviet Union):前蘇聯通過合作社把個體的小農經濟改造成為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過程。1929-1933年前蘇聯大規模開展了...
蘇聯第一個五年計畫是指在1928年至1932年,蘇聯共產黨和政府為擺脫蘇聯落後的農業國面貌而實行的大規模有計畫的全面的社會主義建設。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按照預先...
蘇聯第二個五年計畫是指自1933年至1937年蘇聯人民在以史達林為領導核心的聯共布的領導下進行的大規模社會主義建設的歷程。1934年1月召開的聯共(布)第十七次代表...
《關於蘇聯經濟狀況和黨的政策》 是史達林於1926年 4月13日給列寧格勒黨組織積極分子做的關於聯共(布)中央全會工作的報告,闡述了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的社會經濟內容...
為首的多數領導人認為依靠工農聯盟的力量在蘇聯可以建成社會主義社會,批判了Л.Д.托洛茨基反對派。1925年12月,第14次代表大會提出實行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方針,批判了Г...
以史達林為首的多數領導人認為依靠工農聯盟的力量在蘇聯可以建成社會主義,批判了Л.Д.托洛茨基反對派。1925年黨的“十四大”提出實行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方針。1927年黨...
《蘇聯共產黨(布)歷史簡要讀本》(聯共(布)黨史)是由史達林提議,聯共(布)中央特設委員會編寫,聯共(布)中央全會審定的一部黨史著作,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第二,它探索了在小農國家裡建設社會主義的途徑和方法,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為在蘇聯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創造了條件。第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