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怎樣積累和使用工業化資金》是惲希良編著的經濟類著作,首版時間是1955年。
基本介紹
- 書名:蘇聯怎樣積累和使用工業化資金
- 作者:惲希良
- 類別:經濟類
- 出版社:通俗讀物出版社
- ISBN:563573489743
- 首版時間:1955年
《蘇聯怎樣積累和使用工業化資金》是惲希良編著的經濟類著作,首版時間是1955年。
《蘇聯怎樣積累和使用工業化資金》是惲希良編著的經濟類著作,首版時間是1955年。內容簡介內容說明:本書主要說明蘇聯工業化埋藏積累和使用工業化資金的原則和方法,指出正確積累和合理使用工業化資金對實現工業化事業成敗和快慢的重...
國家通過農產品義務交售、機器拖拉機站的實物報酬、農業稅以及工農業產品剪刀差等途徑也為工業化積累了一部分資金。在蘇聯工業化時期,積累基金占國民收入的26~29%。重視技術和人才 史達林先後提出"技術決定一切"、“幹部決定一切”兩個...
社會主義原始積累論是蘇聯社會主義經濟模式的指導理論。定義 指導蘇聯模式(史達林模式)建立的基礎理論,它在資本主義包圍的環境中,集中了國內可以集中的一切資源使蘇聯的社會主義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尤其是工業化得到高速發展,從而對社會主義事業...
在用外交和經濟手段向蘇維埃國家進攻的同時,隨時都準備著用戰爭的手段來搞垮它。只要他們認為有了這種機會和可能,就會不顧一切地撲向與其勢不兩立的蘇維埃國家。只有迅速地建立起強大的重工業,只有蘇聯自己擁有極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才能...
根據先進國家的經驗,一是通過商業活動積累資金,二是通過海外殖民掠奪。當時蘇聯要採用前者勢必費時費日,國際形勢也不允許,所以資金問題必須自己解決。因為隨著工業化運動展開,大量投資用於重工業,消費品生產不足,無法從農民那裡換到...
蘇聯利用西方迫切需要向外國輸出資本、技術和尋找擺脫危機出路的有利時機,大量引進西方先進技術、技術人員和資金,在各主要工業部門建立了一大批骨幹企業,使蘇聯的社會主義工業化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這時,歐美的資本、技術和人才,開始...
它要求用自己生產的現代化的機器設備改造整個國民經濟,建立獨立的國民經濟體系和強大的國防。在蘇聯工業化過程中,資金主要靠國內積累,技術設備主要靠國內生產,技術人材主要靠自己培養,與此同時也有計畫地引進了外國的資金和技術設備,...
蘇聯擁有足以保證工業化的積累的來源。在資金積累方面,他提出了集中余資、堵塞資本流入資本主義國家等具體方法。要加快蘇聯社會主義積累的速度以適應工業化的需要。第四,不能只限於積累,還要善於合理地、節省地使用積累,建立嚴格的節約...
但工業化需要資金,於是,外賓商店在 1931 年 6 月向蘇聯公民敞開了大門。開始時,蘇聯公民可以在外賓商店使用沙皇金幣購買商品,之後可以使用日用金器、白銀、寶石、外匯現金以及境外匯款進行交易。為了在黃金儲備不足的情況下推動工業化,...
在這種運用中,特彆強調了不變資本部分在積累和工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參看《資本論》第2卷,第21章和再生產公式)。在史達林統治時期,這種觀點導致對基本產品工業即“重工業”的重視,並從此成為蘇聯和東歐的工業化的一個顯著特徵。意義...
在這種情況下,蘇聯領導人和經濟學家中間就如何積累工業化所需資金,如何解決工業增長下市場需求不足以及國民經濟應運用何種機制加以調節等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在辯論中,以普列奧布拉任斯基為代表的“超工業化派”占了上風,提出在過渡...
這種剝奪農民、積累資金發展工業的做法,在工業化取得成就的同時,加重了農民負擔,造成了工農業比例失調等不良後果,影響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引起農民的不滿。制度簡介 20世紀30年代上半期開始實行的蘇聯農產品收購的主要形式,是國家從...
如果把這一現象用圖表示出來就象一把張開的剪刀。已開發國家通過這種交換手段可以贏得高額利潤。發展情況 蘇聯在1921年初走上和平建設軌道後,國家為加快積累工業化資金,人為地壓低農產品收購價格,使得部分農民收入在工農業產品交換過程中轉入...
他們提出“社會主義原始積累”論,認為在經濟落後的蘇聯,只能把農村當作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國內殖民地,把農民當作積累工業化資金的主要對象。他們還要求最大限度地把資金從農業中抽調到工業中來,增加農業稅收,以加快工業發展速度。實際上是...
但存在著嚴重問題和錯誤,違背了農民自願加入的意願,為積累資金,從農民身上取走的東西太多,農民生產積極性受到極大損害,與當時農村生產力水平低下的狀況不相適應,從而破壞了農業生產力,使農業生產長期停滯落後,嚴重阻礙了蘇聯經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