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蘇州吳縣一帶是蘇繡的發源地,而清代又是蘇繡的全盛時期。沈壽,1871年出生於江蘇吳縣閶門海宏坊,原名沈雪芝,字雪君,號雪宦。從7歲的時候起,沈壽就在姐姐的帶領下學習蘇繡。起初,她繡些花草之類,後來就將家中收藏的名畫作為藍本,開始繡制具有較高藝術性的作品。十六七歲時,她便成了蘇州有名的刺繡能手。沈雪芝20歲結婚,丈夫余覺出身書香世家,能書善畫。由於家中經濟條件較好,婚後夫妻倆一個以筆代針,一個以針代筆,畫繡相輔,相得益彰。6年後,夫婦倆移居上海,雪芝以平、齊、光、亮等工整細膩的蘇繡風格,聞於滬上。
1905年,沈壽被派遣出國,成為中國第一個到日本考察刺繡教育的女藝術家。沈壽發現,日本的美術繡吸收了歐洲油畫的用光、用色,層次豐富,立體感強。她認為,“天壤之間,千形萬態,但入吾目,無不可入吾針,即無不可入吾繡。”從此,她立志取人之長,大膽革新,從西洋油畫中的人物肖像、風景等取材,以變化多端的針法技術、立體真實的繡線工藝,在經歷了近千年以中國書畫為繡稿的傳統刺繡上進行創新。
1914年,張謇創辦了南通女工傳習所,並聘請沈壽為所長,1915年,沈壽耗時兩年多創作的曠世神繡《耶穌像》參加美國舊金山“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展出,榮獲一等大獎。1920年張謇籌建了南通繡織局,沈壽為局長,在上海、紐約、法國、瑞士、義大利設立分局和辦事處,展示沈壽刺繡作品,銷售女工傳習所的刺繡工藝品與實用繡品,並參與國際博覽會。這些機構的創辦與設立,擴大了沈壽和中國刺繡藝術品在國際上的影響和地位,使當時歐洲上流社會以收藏南通仿真繡為時尚。一生熱愛刺繡事業的沈壽,不僅全身心地投入創作中,還為了傳承其繡藝,先後在蘇州、北京、天津、南通設立刺繡學校傳授技藝,將畢生的創作經驗和傳統針法進行歸類、總結,並將自己的繡藝口授張謇,由張謇執筆,出版了較為完整的一部刺繡理論著作《雪宦繡譜》。
文化特徵
蘇繡(南通仿真繡)採用“仿真繡”繡法創造性地以旋針、虛實針來表現物體的肌理,用豐富多彩的絲線調和色彩,完成的作品色調自然柔和、豐富多彩,盡顯寫實之功。“仿真繡”往往取材於西洋油畫中的人物肖像和風景等,而以人物繡最為擅長,其針法變化多端,表現畫中人的五官十分傳神。
製作工序
(1)用針:仿真繡改變傳統刺繡中平鋪直套的針法創製旋針,即根據物象的結構旋轉用針,更能體現物象的質感。
(2)用色:沈壽潛心研究,在《雪宧繡譜》中對染線設定了色階表,並一直沿用。配色以繡稿來配色,如水墨畫。 南通仿真繡以畫稿為主的,以畫稿的色調去配色;若以真花為主的,就要按真花的色調去配色。
(3)光與用線配色關係的運用:仿真繡中追求光的效果,這主要在於如何用線配色。經過沈壽潛心研究,用幾種色線合併於一針來潤色調繡,豐富了色彩的表現力,用以體現西方油畫、鉛畫、攝影因受光不同物象所產生明暗關係的變化。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南通仿真繡在蘇繡工整細膩的基礎上,融匯了西洋油畫、攝影等美術中之光影技法,吸收西洋油畫的用光、用色和明暗關係,用中國傳統的刺繡針法和繡線來表現西方藝術。仿真繡的出現,是經歷了近千年以中國書畫為繡稿的傳統刺繡在形式上的創新,其刺繡技藝和藝術思想為中國傳統刺繡的發展和持續創新開闢了一條新路。
傳承狀況
南通地區從事刺繡實踐和相關理論研究的專業人員很少,且後繼乏人,南通仿真繡面臨失傳的危險,迫切需要有關方面大力扶持,以保護傳承,使這一優秀的民間工藝品種在當代獲得新生。
傳承人物
金蕾蕾,女,1954年生,江蘇省南通市。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蘇繡(南通仿真繡)代表性傳承人,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
保護措施
為推進南通仿真繡的保護工作,加強傳承基地建設,南通市文化局已將南通博物苑、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南通沈壽藝術館、南通天香繡工藝品有限公司四家列為南通仿真繡傳承基地。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南通市沈壽藝術館有限公司獲得“蘇繡(南通仿真繡)”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蘇繡(南通仿真繡)項目保護單位南通市沈壽藝術館有限公司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重要展覽
1993年4月9日,蘇繡“十二金釵”在吳縣問世,繡品淨高2米,寬3.2米,由鎮湖鄉繡女歷時8個月,計12000繡時繡制而成,堪稱世界之最。
2017年4月27日,“指尖上的南通———南通非物質文化傳統技藝展”在上海大劇院拉開帷幕。
2020年5月1日,“瑰寶迎春—中國宮廷藝術沈繡展”在唐閘古鎮展出。
202年10月18日,由崇川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沈繡博物館、崇川美術館承辦的《“繡”外慧中·“禮”贊祖國——沈繡藝術精品展》在崇川美術館展出。
榮譽表彰
1911年沈壽的代表作《義大利皇后愛麗娜像》,在義大利獲得“世界至大榮譽最高級之卓越獎”,被稱為“絕世神品”,並作為國禮贈送給了義大利皇帝。其後創作的《耶穌蒙難像》在美國舊金山世界博覽會上被評為“一等大獎”,震動國際藝壇,被譽為“中華繡聖”。
肖像《靜》1986年獲省青工“五小智慧杯”二等獎,現為南京博物院收藏;彩錦《春神》1989年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一等獎;應邀為香港回歸繡制大型壁畫《華夏大地日月同輝》(袁運甫設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