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燈

蘇燈

蘇燈是集繪畫剪紙紙紮編織刺繡於一體的傳統手工藝品。

早在宋代已形成獨立的工藝行業;1959年全國花燈評比中,蘇州燈彩獨樹一幟,被命名為“蘇燈”。

品種很多,光怪陸離,豐富多彩,集中體現了江南水鄉的民間風味。玲瓏剔透的走馬燈最能表現出蘇燈的特點:點燈後,燈的內壁可自動旋轉,所繪畫的故事戲文循環展現,栩栩如生,特別受人喜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燈
  • 類別:手工藝品
  • 解釋蘇州燈彩
  • 備註:點燈後,燈的內壁可自動旋轉
  • 最早形成於:宋代
歷史發展,藝術特色,特色蘇燈,

歷史發展

蘇州燈彩工藝宋代就已聞名,當時宮中元夕張燈,以蘇燈為最。明清時期,每逢歲末念頭,蘇州閶門內吳趨坊、皋橋一代,燈彩編張。不見天日,燈鋪多達100餘家,花色品種精奇百出,蘇燈以裱糊、裝扎、剪紙刻紙繪畫等多種技藝巧妙結合,具有造型優美,結構精巧、色澤鮮艷、裝飾華麗、畫面工致、花樣出奇的藝術特,走馬燈最能體現蘇燈特色。點燃時光華璀璨,引人入勝。現在的蘇燈在繼承、吸收傳統技藝的基礎上運用現代科學,借用影視藝術和舞台藝術,配上光、聲、電效果,達到新的境界。
在民間,歷來有農曆正月十五元宵“賞燈”的風俗,蘇燈折射濃郁吳文化風韻別開生面放異彩。早在宋代,燈彩在蘇州已成為獨立的工藝行業。當時流行的花燈有“萬眼羅”、“琉璃球”等。尤其是城內吳趨坊、皋橋一帶,制燈的店雲集,每逢春節前夕,燈市興旺。

藝術特色

蘇燈製作歷史悠久,形成了精巧秀麗的藝術特色。它以花色繁多,燈畫工致,色彩鮮艷,結構精巧,造型優美,富麗堂皇而譽滿全國。蘇燈的質料,有無骨燈珠子燈、羅帛燈之分;燈的形制,有桌燈吊燈壁燈、座燈、提燈之別;燈的製作工藝,便是紙紮、裱糊、剪紙、刻紙、繪畫等多種工藝的巧妙結合。蘇州古典園林的建築藝術和明代吳門畫派的繪畫藝術,薰陶了蘇燈工藝,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以亭台樓閣為造型主體,燈內配以人物、山水、花卉,鳥獸等彩色畫面,集中體現了江南水鄉的民間風味。在形形色色的彩燈中,走馬燈最具巧思。它的外型有如碧瓦飛甍的亭台,燈壁用雙層暗花,由於燭燃燒後引起空氣對流,燈的內壁能自動轉動,使其燈上的人物故事,走馬似地循環往復展現在人們眼前,引人入勝。今天,蘇燈製作技藝日益精湛,並有電轉燈,電動燈、大型壁燈和座燈問世。
蘇州燈彩蘇州燈彩
賞燈”習俗目前在許多農村已逐漸消失,但是,蘇燈仍然為民眾所喜聞樂見,外地來蘇州選購和預訂彩燈的人也絡繹不絕。蘇州民間工藝廠除生產傳統風格的各種花燈外,還大膽創新,設計了“紅樓夢故事燈”、虎丘風景電轉座燈”、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大型電動壁燈”,更使古老的蘇燈藝術,別開生面,大放異彩。

特色蘇燈

2009年3月,高3.5米的蘇州最大仕女蘇燈正式亮相木瀆景區,專為木瀆景區定製向三八婦女節獻禮的西施燈彩將長期置於戶外供市民觀賞。
蘇州木瀆景區最大仕女蘇燈蘇州木瀆景區最大仕女蘇燈
據燈彩藝人朱師傅介紹,蘇燈工藝主要套用於室內壁燈,最常見的大小只有15厘米左右,人物大多以打擂台紅樓夢人物為主,採用硬紙板、鉛絲、竹子等製作人體,而面部則大多使用泥料製作。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起,蘇燈開始尋求創新,採用鋼筋等製作人體,面部材料則改良為玻璃鋼以求逼真效果,並將製作的規格從手掌大小增加到1.7米左右。而木瀆古鎮西施燈彩則是目前蘇式仕女蘇燈中最大的,並創下燈彩與真人比例2:1的新記錄,突破了蘇燈仕女像1:1的常規。記者獲悉,除了人體比例縮放難度加大外,超大燈彩長期放置在戶外,也使得製作工藝難度加大,這也是民間燈彩藝人作出的大膽嘗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