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派盆景技藝

蘇派盆景技藝

蘇州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是著名的園林城市。源源流長的吳文化及精湛的“吳門畫派”藝術,促成了蘇派盆景的獨特藝術風格,而使蘇州盆景成為我國五大盆景流派之一。蘇派盆景的造型技藝為其技術要點,據歷史文獻記載,蘇州盆景造型技藝起源於唐代,而盛於明代,成熟以清代,發展於近現代。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蘇州盆景多次在國內外展覽中獲得大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派盆景技藝
  • 申報地區:江蘇省蘇州市
  • 位置:蘇州
  • 起源:唐代
技藝特點,技藝價值,相關資料,

技藝特點

蘇派盆景造型技藝擁有許多獨特之處:蘇派盆景的樹種多選鄉土樹種為主。其傳統的造型形式有單幹式、斜乾式、雙乾式、臥乾式、懸崖式、叢林式、露根式、枯乾式等。蘇州盆景造型技藝的重要技術核心是“粗扎細剪,剪扎並用”。“粗扎”是用棕絲或鋁絲進行綁紮造型,有“全扎”及“半扎”。“細剪”是對修剪的要求要細緻,可分為生長期及休眠期修剪。
蘇派盆景造型技藝的主要素材是樹木材料、盆缽、棕絲或鋁絲等,主要工具為剪刀、木鋸、棕絲或鋁絲等。
近三十多年來蘇州盆景最具影響力的盆景作品有虎踞龍盤(雀梅)、巍然侶四皓(柏樹)、奇柯弄勢(刺柏)、龍鳳呈祥(刺柏)、一枝呈秀(榆樹)等。

技藝價值

蘇派盆景造型技藝發展至今,以樹木為主要創作素材,通過藝術加工與精心培養,在盆缽之中創作出來源於自然的形象美而高於自然的意境美,以其鮮明的民族特色、清秀古雅的藝術風格風靡世界,具有很高的人文價值、藝術價值、歷史價值、實用價值及園藝價值。
蘇派盆景造型技藝在各級領導的重視下,有了一定的繼承與發展,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諸多因素制約了蘇派盆景的傳承與弘揚。如創作周期長與當今社會快節奏不相適應,創作素材的稀缺以及傳承困難、後繼乏人等,使得蘇派盆景在全國的地位岌岌可危。如果順其自然,這一藝術奇葩將有可能失傳。

相關資料

蘇派盆景技藝源遠流長,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悠久歷史。早在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擔任蘇州刺史時,就寫過一首歌詠水石盆景的詩歌:“煙萃三秋色,波濤萬古痕。削成青玉片,截斷碧雲根。 ”宋代,蘇派盆景漸趨成熟。盆景製作講究審美情趣,追求“盆中有詩,盎內顯畫”的意境。元代,蘇派盆景又出現了微型盆景。名重一時的高僧韞上人,其獨創的“些子景”,即為微型盆景的濫觴。
明清時期,蘇派盆景的發展空前繁榮,有關記載盆景的著作也爭奇鬥豔。明代著名造園家文震亨,是文徵明的曾孫,著有造園專著《長物志》。其書中卷三《花木》內專列《盆玩》一節,論述盆玩(盆景)的主題:“盆玩時尚以列几案者為第一。 ”文中提到了樹樁的選材:“以天目松為第一。 ”對盆盎的品種和擺放的位置,以及座架的選擇等,都有精闢的論述。清代,有關盆景的論述更多。詩人龔翔麟歌詠蘇派盆景:“三尺宣州白狹盆,吳人偏不把,種蘭蓀。釵松拳石疊成村,茶煙里,渾似冷雲昏,丘壑望中存。 ”雅石雅植配雅盆,此為盆景選材三要素。清代康熙年間,西湖花隱陳淏子撰《花鏡》,其中《種盆取景法》提到當時的樹樁盆景:“近日吳下出一種,仿倪雲林樹畫意,用長大白石盆或紫砂宜興盆,將最小柏、檜,或楓、榆、六月雪,或虎刺、黃楊、梅樁等,擇取十餘株。細察其體態參差高下,倚山靠石而栽之。或用崑山白石,或用廣東英石,隨意疊成山林佳景,置數盆於高軒書屋之前,誠雅人清供也。 ”
隨著蘇州商品經濟的繁榮,明清時期,虎丘山塘一帶的花市格外興旺。其濫觴,得追溯朱勔子孫。《吳風錄》記載:“而朱勔子孫居虎丘之麓,尚以種藝疊山為業。游於王公之門,俗呼花園子,其貧者歲時擔花賣於吳城。 ”《虎丘志》記錄了當時的兩個盆景佳品。記盤松曰:“繩約其枝,盤結作虬龍狀,久之遂若天成。 ”又記盤檜曰:“盤檜亦以人工盤結如松。每一本上,其枝屈曲作五六層勝。 ”蘇派盆景的高超結紮技藝,由此可見一斑。
20世紀30年代,蘇州又產生了一代盆景大師周瘦鵑。 1939年至1940年,周瘦鵑以古樸玲瓏的自製盆景,參加在上海舉辦的“中西蒔花會”,三次奪取總錦標賽冠軍,為國爭光名揚天下。上世紀40年代初,周瘦鵑發起成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盆景愛好者社團——含英社。他和其長子周錚合著的《盆栽趣味》,開我國近現代盆景專著先河。1958年,上海科教電影製片廠以他為顧問,拍攝了我國第一部盆景科教片——《盆景》。當代,蘇州又出現了朱子安、朱永源父子盆景專家。他們榮獲的“中國盆景藝術大師”稱號,是我國盆景界的最高榮譽稱號。
鮮為人知的慕園盆景園,也值得一提。慕園位於蘇州古城人民路和富仁坊的交界處。該園原為太平天國慕王譚紹光的王府,故稱為慕園。 1962年,慕園經過修整後,改建為專類盆景園。這是我國最早的專類盆景園。園內培植和陳列各類蘇派盆景精品,數量達千餘盆。圓柏“秦漢遺韻”、榆樹“龍湫”等均為其中的鎮園之寶。慕園盆景園中還有一絕,為“曇花一現”,每到曇花綻放季節,盆景園就舉辦別具一格的“夜令賞曇”活動。1966年“文化大革命”掀起,盆景園因為宣揚“資產階級生活方式”而被迫關閉。1982年,在虎丘山東南麓,又建起了一座規模更大的盆景園,名“萬景山莊”。傳承悠久的歷史文脈,蘇派盆景更輝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