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沈良方

蘇沈良方

《蘇沈良方》,一名《內翰良方》或《蘇沈內翰良方》,為北宋沈括所撰的《良方》與蘇軾所撰的《蘇學士方》兩書的合編本,刊行於北宋熙寧八年(1075年),原書十五卷,現通行本有十卷本和八卷本,差異較大。本書除記載臨床各科的部分單驗方,或後附醫案外,還論述了醫理、本草、灸法、養生、煉丹等內容。八卷本以病因病機和相應的治療方法為依據,將全書藥方分為養生方、治風方、治疫方、治氣血方、婦科方和兒科方等六大類。其中治氣血方數量最多,又按所對應疾病的病因差異而析為3卷。書中最早收載了至寶丹、沉麝丸、麥飯石等,並對部分蒐集的藥方進行了改良和發揮,還對湯、散、丸等藥物劑型的功效特點作了闡述。

基本介紹

  • 作者:蘇軾、沈括
  • 成書年代:北宋
  • 歸屬類別:中醫典籍
書名(異名),成書背景,流傳版本,作者簡介,書評、序言,章節目錄,內容簡介,影響評價,

書名(異名)

《蘇沈良方》、《內翰良方》、《蘇沈內翰良方》。

成書背景

宋代醫家個人編撰方書的風氣特盛,學者文人也每每涉及於此,形成了所謂“儒醫”。司馬光、文彥博、沈括、蘇軾等皆有醫方著作,後人將沈括的《良方》和蘇軾所收集的驗方合編為《蘇沈良方》一書。

流傳版本

《蘇沈良方》原書十五卷,現通行本有十卷本和八卷本,目前所知最早的十卷本為明代刻本並來源於宋刻本,從篇目數量和內容上更接近最初的十五卷本。現存明嘉靖刊十卷本、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刊八卷本、《四庫全書》八卷輯佚本,1956年人民衛生出版社有影印本出版。

作者簡介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唐宋八大家之一,官至朝奉郎。沈括,字存中,曾任龍圖閣學士。博學善文,於天文、方誌、律歷、音樂、醫藥、卜算等,無所不通,皆有所論著。

書評、序言

原序
予嘗論治病有五難,辨疾、治疾、飲藥、處方、別藥,此五也,今之視疾者,惟候氣口六脈行五以一二藥書,其服餌之節,授之而已;古以治疾者,先知陰陽運歷之變故,山林川澤之竅發。而又視其人老少肥瘠,貴賤居養,性術好惡,憂喜勞逸,順其所宜,違其所不宜,或藥或火,或刺或砭,或湯或液,矯易其故常,捭摩其性理,搗而索之,投幾順變,間不容髮。而又調其衣服,理其飲食,異其居處,因其情變,或治以天,或治以人,五運六氣,冬寒夏暑,雨電雹,鬼靈魘蠱,甘苦寒溫之節,後先勝負之用,此天理也,盛衰強弱,五臟異稟,循其所同,察其所偏,不以此形彼,亦不以一人例眾人,此人事也。言不能傳之於書,亦不能喻之於口,其精過於承蜩,其察甚於刻棘,目不捨色,耳不捨聲,手不釋脈,猶懼其差也,授藥遂去,而希其十全,不亦難哉!此治疾之難二也。古之飲藥者,煮煉有節,飲啜有宜。藥有可以久煮,有不可以久煮者,有宜熾火,有宜溫火者,此煮煉之節也。宜溫宜寒,或緩或速,或乘飲食喜怒,而飲食喜怒為用者,有違飲食喜怒,而飲食喜怒為敵者,此飲啜之宜也。而水泉有美惡,操藥之人有勤惰,如此而責藥之不效者,非藥之罪也,此服藥之難三也。
知藥不測搏漉魚以酸者以巴不旋疾者妙,而何哉?蚊喙坼步,則其所宜固未嘗晰也。抑又取之有早晚,藏之有焙KT ,風雨燥濕,動有槁暴,今之處藥。或有惡火者,必日之而後咀。然安知采藏之家,不常烘煜哉,又不能必,此辨藥之難五也。此五者,大概而已。其微至於言不能宣,其詳至於書不能載,豈庸庸之人,而可以易言醫哉?予治方最久,有方之良者,輒為疏之,世之為方者,稱其治效,嘗喜過實,《千金肘後》之類,猶多溢言。使人不敢覆信,予所謂《良方》者,必目睹其驗,始著於篇,聞不預也。然人之疾,如向所謂五難者,方豈能必良哉!一賭其驗,即謂之良,殆不異乎刻舟以求遺劍者?予所以詳著其狀於方尾,疾有相似者,庶幾偶值云爾,篇無次序,隨得隨注,隨以與人,極道貴速,故不暇
蘇沈內翰良方序一
沈公內翰,字存中,博古通今,古君子也,留心醫書,非所好也,實有補於後世爾,公凡所及而得一其面目乎?余得此方十有餘年,恨篋無金帛,而能成就一板,使流傳天下後世,療夫久疾KT 纏綿之苦者也,豈自言微功有所利也,然此方經驗有據,始敢鏤行。
永嘉金門羽客林靈素序
蘇沈內翰良方序
雅日慕蘇沈之書,晚晏方獲錄冊,不知誰之繕寫。憶自宋梓來也,觀其論草物,疏骨蒸,其無味,使人身,然其所因而灸而因者。
君婦言修為之聽而不折于震。布利益生民之政,以挽回酷雪之風,亦其次也。若醫術一事,滯者使之通,臥者使之起,瘠者使之充,昏者使之爽,秘者使之開,憂子者,泰父母反側之心;痛夫者,開妻外家顰戚之思,鬼門轉其足,生宅復其魂,推展仁民之道,端在於是,此抄老之隱抱。而沈括則博聞精見,格物遊藝,旁通醫藥,尤所以足成一家之書也夫。
《沈氏良方》,後人益以蘇氏之說,遂名之曰《蘇沈良方》。非當時合著之書也。余藏舊刻兼及益氏良方》十卷,《蘇沈良方》十五卷,以藏本卷數較之,雖合沈氏,卻雜以蘇說。若從《蘇沈良方》,則少五卷矣。豈在當時已散佚不全耶?其中誤字甚多,幾至不可讀,為之訂正。
然內症外症,婦人小兒,以至雜說,依稀略備,似非不全之本,蓋古人以醫卜為賤術。作史者志方書,未必詳加考訂。即如《劉涓子之鬼遺方論》,宋史作鬼論,脫去遺方二字,則其他之疏略可知也。此書卷帙,未符宋志,其間分合多寡,不可考矣。內中諸方,間已見之《博濟》、《靈苑》諸書。即其餘亦莫不應病,神驗異常,至有不可以理測者,豈非龍宮之所授耶?今為授梓,並補刻《沈氏原敘》一篇,熟讀五難,大有裨益。
瘦樵程永培跋

章節目錄

卷第一
脈說
蒼耳說
記菊
記海漆
記益智花
記食芋
記王屋山異草
記元修菜
記蒼朮
記流水止水
論臟腑
論君臣
論湯散丸
論採藥
論橘柚
論鹿茸麋茸
論雞舌香
論金罌子
論地骨皮
論淡竹
論細辛
論甘草
論胡麻
論赤箭
論地菘
論南燭草木
論太陰元精
論稷米
論苦
論蘇合香
論熏陸香
論山豆根
論青蒿
論文蛤海蛤魁蛤
論漏蘆
論赭魁
論龍芮
論麻子
灸二十二種骨蒸法
唐中書侍郎崔知悌序
取穴法
用尺寸取穴法
艾炷大小法
取艾法
用火法
具方
卷第二
論風病
治風氣四神丹
四味天麻煎方
木香散
左經丸
燒肝散
烏荊丸
天麻煎丸
服威靈仙法
煮肝散
烏頭煎丸
通關散
辰砂散
治諸風上攻頭痛方
側子散
四生散
論聖散子
聖散子啟
聖散子方
解傷寒小柴胡湯
麻黃丸
治暑
治暑傷肌膚
治瘴木香丸
枳殼湯
梔子湯
五積方
順元散
紫金丹
七棗散
蔥熨法
金液丹
卷第四
服茯苓說
服茯苓賦
木香散
砂煎丸
黑神丸
神保丸
小建中湯
進食散
壓氣散
訶子丸
椒朴丸
無礙丸
治脾胃虛弱,並婦人脾血久冷,桂香散
健脾散
香姜散
引氣丹
沉麝丸
治諸氣,礞石丸。
疾褐丸
神聖香茸散
治腹中氣塊
暴下方
治瀉痢方
茶方
卷第五
與翟東玉求地黃
蘇合香丸
諸勞明月丹
火角法
治積年肺氣,九寶散。
何首烏散
治消渴方
《經效》阿膠丸
灸咳逆法
羌活散
治肺喘
硃砂膏
蕊珠丹
至寶丹
治血氣心腹痛,四神散
半夏湯
白雪丸
龍膽丸
卷第六
問養生
論修養寄子由
養生說
續養生論
書養生論後
養生偈
養生說
上張安道養生訣
神倦補益
穀子煎法
書辟穀說
陽丹訣
陰丹訣
秋石方
陰煉法
陽煉法
金丹訣
龍虎鉛汞說
記丹砂
記松丹砂
卷第七
治眼齒
治內瘴眼
還睛神明酒
治諸目疾
點眼熊膽膏
《靈苑》治眼,實散
狸鳩丸
偏頭痛方
頭痛硫黃丸
治氣攻頭痛葫蘆巴散
治鼻衄方
治鼻衄,不可止欲絕者
治鼻衄,刺薊散
治熱吐,槐花散
治吐,紫粉丸
止吐,軟紅丸
酒磨丸
治口瘡,綠雲膏
灸牙疼法
服松脂法
卷第八
治水氣腫滿法
《博濟》治水氣,逐氣散
治小腸氣,二姜散
川楝散
治小腸氣倉卒散方
治小腸氣,斷弓弦散
治痢,芍藥散
治痢,四神散
陳應之療痢血方
樗根散
《藥歌》(並引)眉山蘇子瞻撰
治腸痔下血如注水不瘥者
治小便不通
治小便數方(並治渴)
治夢中遺泄,茯苓散
療寸白蟲
卷第九
治癰瘡瘍久不合
小還丹
治發疽,柞葉湯
治腫毒癰疽。
登州孫醫白膏,尤善消腫
雲母膏(出《博濟方》)
小朱散
治發瘡疹不透,畜伏危困者
治瘰,柴胡湯
又用貼瘡藥
治瘰
療風毒瘰
治惡瘡,地骨皮散
治癩方
治年久,里外瘡不瘥者
治下疰腳瘡,火府丹
療久瘡
治瘡疥甚者
治陰瘡,癢痛出水,久不瘥
又方
治癬方
系瘤法
治甲疽
續骨丸(出《靈苑》)
治傷折內外損,神授散
治骨鯁,或竹木籤刺喉中不下(出《靈苑》)
治諸鯁
卷第十
澤蘭散治婦人產乳百疾
朱賁琥珀散治婦人血風勞
麥煎散
治婦人妊娠傷寒,白朮散
肉桂散(出《靈苑》)
大黃散
黑神丸
治褓中小兒臍風,撮口法
青金丹治小兒諸風諸疳諸痢。(出《博濟方》)
桔梗散治小兒風熱,及傷寒時氣,瘡疹發熱等
小黑膏藥治小兒傷寒風癇
治痘瘡無瘢
治瘡疹,欲發及已發而陷伏者
辰砂丸治小兒驚熱
治小兒豌豆瘡入目痛楚,恐傷目
麝香散
牛黃煎
田季散
烏頭散
茱萸丸
吳婆散
寒水石散
小硃砂丸(出《博濟方》)
妙香丸
治小兒臍久不乾,赤腫出膿及清水
治小兒熱嗽
治小兒疳肥瘡多生頭上
雜記傳
子瞻雜記

內容簡介

《蘇沈良方》包括醫方、醫論、本草、灸法、養生及煉丹等內容。匯錄四神丹、四味天麻煎、木香散、左經丸等各科驗方150餘首,方皆取簡易有效者。設脈說、論風病、論聖散子、服茯苓說等醫藥雜說與簡短醫論。介紹蒼耳、菊、海漆、益智花等30餘種藥物的性狀、產地和功用;辨析流水與止水,橘與柚,鹿茸與麋茸,文蛤、海蛤與魁蛤等藥物的異同。考訂明細,有俾實用。卷6秋石方、陰煉法、陽煉法中,所記從大量人尿中提取秋石之法,是人工提取性激素結晶之最早記錄,在科學史上有重要意義。

影響評價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價《蘇沈良方》“以經效之方,而集於博通物理者之手,固宜非他方所能及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