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梅克-列維九號彗星(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

蘇梅克-列維九號彗星(1994年與木星撞擊的彗星)

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蘇梅克-列維九號彗星Shoemaker-Levy 9,簡稱:SL9,臨時編號:D/1993 F2)是一顆在1994年7月17日4時15分與木星撞擊的彗星。這次撞擊事件是人類第一次觀測到的太陽系內的天體撞擊事件。蘇梅克-列維九號彗星在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994年7月16日20時15分開始以每小時21萬公里的速度陸續墜入木星大氣層,撞向木星的南半球,形成了彗木相撞的天文奇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梅克·列維九號
  • 外文名:Shoemaker-Levy 9
  • 別名:蘇梅克·利維九號
  • 分類:彗星
  • 發現者:尤金、卡羅琳·蘇梅克夫婦、大衛·利維
  • 發現時間:1993年3月24日
  • 直徑:1.8 km
  • 軌道傾角:94.2 度
  • 相關事件彗木相撞
彗星簡介,首次發現,公轉及撞擊預測,撞擊過程,太空吸塵器,

彗星簡介

這顆彗星是由美國天文學家尤金·蘇梅克和卡羅琳·蘇梅克夫婦(Eugene and Carolyn Shoemaker)及天文愛好者大衛·列維(David H. Levy)三人1993年3月24日在美國加州帕洛瑪天文台共同發現的,那是他們發現的第九個彗星,因此依據國際星體命名規依照三位的姓氏命名。
最初該彗星脫離了位於太陽系外側的小行星帶而進入太陽系成為周期性彗星。根據對其運行軌道的推算,彗星在1992年7月8日距木星表面4萬公里時因受到強大的潮汐力而被分裂為21個碎塊,在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994年7月16日20時15分開始以每小時21萬公里的速度陸續墜入木星大氣層,撞向木星的南半球,形成了彗星撞木星的天文奇觀。
在這些碎片的撞擊中,碎片G的威力最大。在7月18日07時32分 (UTC)撞向木星,威力達六萬億噸TNT炸藥(當量相當於全球核武器儲備總和的750倍),所造成的疤痕比地球的直徑還長。

首次發現

1993年3月24日晚,蘇梅克夫婦及列維正在美國加州帕洛瑪天文台用0.46米施密特望遠鏡研究及觀測近地天體,無意中發現了這顆彗星,並把原來的計畫改為觀測這顆彗星。該發現於同年3月27日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第5725號通告中公布,然後,不少觀測者都在他們在3月24日前拍得的照片裡找到了那顆彗星。
憑著多張照片提供的線索,發現SL9彗星的活動並不尋常,人們發現它擁有多個核心,其總長度達50角秒,寬度達10角秒。天文電報局的馬斯登注意到,SL9彗星在角度上,距離木星僅4°,最初認為這是投射效應,但後來從它們的視覺運動上看到,SL9彗星實質上是在接近木星,並向蘇梅克夫婦及列維提出,他們發現了一顆遭木星強大引力扯裂的彗星碎塊。

公轉及撞擊預測

經過計算這顆彗星的軌道資料,SL9與其他彗星不同,它並非圍繞太陽,而是繞木星公轉,遠木點為0.33天文單位,公轉周期為2年,軌道形狀也極為橢圓,離心率達0.9986。
及後再追溯它以前的軌道活動,發現SL9繞木星公轉已有一段時間。它原是一顆繞日公轉的短周期彗星,其近日點和遠日點分別位於小行星帶內部及木星軌道附近,有可能是於1970年代或更早期被木星的引力擄獲。不過,人們並沒有任何在1993年3月以前拍到的SL9彗星照片。
這顆彗星在1992年7月7日極度接近木星,距離木星雲層頂部僅40,000公里,比木星的半徑(70,000公里)還要短,並在行星的洛希極限以內,潮汐力足以把物體撕碎。比起以往的多次接近木星記錄,7月7日那次看來是歷來最接近的,多認為這次靠近木星導致了SL9彗星的碎裂。SL9彗星的碎片以英文字母 "A" 至 "W" 表示。
令行星天文學家更興奮的是,SL9彗星會通過距離木星中心45,000公里處,比木星半徑還短,意味著SL9會有很大機會在1994年7月撞向木星,且這些碎片穿越木星大氣的時間將持續五天。
由於當時天文學家從未見證過太陽系內的天體撞擊,因此SL9彗星將撞擊木星的推測引起了全球天文學界的轟動。人們對該彗星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以便更準確計算撞擊時間及幾率。同時,彗星撞擊會把木星內部的大氣及其他物質釋出,這又為天文學家提供了難得的機會去窺探木星內部的大氣。
蘇梅克-列維九號彗星(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
分裂後的“太空項鍊”
天文學家推測SL9彗星的碎片長度介於數百米至數公里之間,並提出彗星在未分裂時,曾擁有達5公里長的彗核,比後來出現的百武彗星核心還大,後者在1996年接近地球時變得十分明亮。而爭論最多的地方是其撞擊對木星的影響。有說法指出,碎片有可能繼續被撕碎,成為大型流星。
除這個以外,人們又認為該彗星撞擊木星後,產生的地震波會橫掃整個木星,而撞擊產生的塵埃會使木星平流層的薄霧更濃密,其行星環系統的質量也增加。還有預測木星可能會增加數個大紅斑,或大紅斑將會消失等。

撞擊過程

由於木星的質量位居太陽系行星之冠,憑強大引力可抓獲不少彗星,成為它的“衛星”。
蘇梅克-列維九號彗星(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
撞擊木星過程
這些被木星擄獲的彗星多擁有不穩定的繞木軌道,其路徑極為橢圓,通過遠木點時又容易被太陽的引力所影響。研究指出彗星撞木星的次數,平均每個世紀會發生一兩次,但像SL9般較大型的彗星撞擊則少見,平均每一千年不超過一次。
蘇梅克-列維九號彗星(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
撞擊時的木星
此外人們又找到不少證據,指出木星及其衛星以往也曾發生連串彗星碎塊撞擊。在伽利略號及兩艘航行者太空船飛經木星時,它們拍得木衛三和木衛四的表面有一些連續的環形山,當中前者有三串,後者更多達13串。雖然月球表面也有連續的環形山,但那些環形山多是由大至小來排列,這是隕石撞擊月球並經多次反彈所造成的,因此環形山也一個比一個小。而木衛的情況不同,每串環形山的隕石坑大小差不多,隕石反彈決不能做出這樣的景觀,在SL9彗星被發現前,這些環形山串的由來仍是一個謎,彗星撞木星這個天文奇觀,為木衛的環形山串的由來提供了重要線索,它們有可能是多塊碎片同一時間撞擊木衛而造成的。

太空吸塵器

SL9彗星撞木星突顯了木星在內太陽系的“太空吸塵器”的角色。研究指出,木星的強大引力可吸掉不少彗星和小行星,木星發生彗星撞擊的機率是地球的2,000至8,000倍。
支持恐龍滅絕隕石撞擊說的科學家認為,距今6,500萬年前的恐龍滅絕是因為天體撞擊地球造成的,並形成了位於墨西哥境內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這說明一旦地球發生類似的天體撞擊,後果將是災難性的。如果沒有木星這部“太空吸塵器”,這些小型天體將會撞向內太陽系的類地行星,撞擊地球的機會也會增加,使得地球出現生物滅絕的次數更多,地球或難以孕育出複雜的生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