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的黃金杯》是卜卡創作的詩集,首次出版於2020年10月。
該書反映了新時代的一位特定知識分子對人生、自然、社會等問題的哲學思考。詩人以詩歌的方式抵抗現代性帶來的平庸、碎片化的生活,追求詩意的棲居和自由的言說方式。作為現代性孕育出的審美現代性,其一方面彌補著現代性進程中文化、藝術的缺失,另一方面由於過度追求審美現代性的“反叛”性而滑向“虛無”和同質化。卜卡的詩歌正是在張揚與深陷審美現代性泥淖之間自我沉溺,這種詩歌創作傾向類似“巴別塔困境”,需要詩人予以警惕。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蘇格拉底的黃金杯
- 作者:卜卡
- 文學體裁:詩集
- 字數:242千字
- 首版時間 :2020年10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蘇格拉底的黃金杯》收詩160餘首,系從作者2016年創作的500餘首詩歌中精選出來的,以完整的一年,記載了在新的歷史時期一位中青年高校教師日常的所遇所想,其中題材:既有作為農裔知識分子對往昔鄉土、農業、民生的觀照、眷戀、感恩和感慨;也有對現代化進程中城市境遇的描述和分析,謳歌了中國社會建設所取的巨大成就;更多的是以第一人稱懺悔、以第二人稱旁觀現代知識階層的心靈處境,亦有對歷史和傳統文化的反思。
作品目錄
讓我們討論有幾個天使 | 三個地方前來給我請安 | 你在聊齋里奔來奔去,那怎能叫失眠 | 她的裙衫漸趨樸素的境界 | 憑什麼只有我配與這些靈魂對酌 |
---|---|---|---|---|
高台夜飲 詩歌早課 臘月初一夜,雪 昨夜雪事稿 臨歲懷人稿 母親是濕衣裳 讓我們討論有幾個天使 烏鴉令(組詩) 在皋蘭,守小年夜 過年回家 帶上一本書返鄉 正月初五,雪 情慾祝辭 生日 北道埠 在火車上 一葉瓦當 玉字 女兒必須再次誕生她 三棵樹 三個我 一種 黃河每次都能改變人 春天風吹 我有一群我,我有一群疼痛 六字真言吹過來吹過去的羊只 安寧春分夜 丙申述懷 在兩棵樹之間寫另外兩棵樹 兩位精神病者的見面 懷很多人的詩(致葉知秋先生) 紅塵之鏡 | 莫非是春 悲傷的蜜 在世上 墓志銘 愛上了月亮 阿爸 三個地方前來給我請安 民國十八年 蒐集風 算命先生 亂世桃花 陶令訓 蘇格拉底的黃金杯 我說過的都應驗了 搶救室手記 出塞記 因果致公堂 四十志 一騎 我不需要任何護法 夢見 初訪清水縣 雨中參觀博物館 我的孤獨像一座廟 世上的螞蟻 古典的供養 交心 在浮世 河濱夜吟 委屈的佛像 正午園中小坐 幽幽辭 綠意 人類問 哈農的手指 生肖詩(組詩) | 碗蓮賦 給一尊蠟像 人間瓷話 陽光普及的教育 五柳亭札記 讓自己成為古代 黃河夜夜奔流 和無解 山中補筆 柬秦楚道行者 我的孤獨沒人諒解 在安寧的抒情 鏡子的憂傷 療養偶記 花開落 早禱書 一棵樹是我的地平線 清晨,黃河邊看鳥飛的姿態 你看到的 一位不可能者在草坪過夜有思 對“下”的現象學描述 秋夜詩課 正午的書房 小遊園 秋風的批判 感恩:給洋芋的頌歌 植物的喻體 替蛐蛐悲傷 你在聊齋里奔來奔去,那怎能叫失眠? 你的詩里你做主 明月在上 午夜的修辭 第九十九天的清晨 早晨的獻歌 授課記錄 清談 病中偶感 風吹著 | 遲到的聘禮 給師者 心中無溝壑,案頭有山水 壁畫傳 意見之途 人間的訊息 蘭苑即景 人間辭 思鄉曲 植物園十四行 偶感 路的根 失傳的河流 蛹生 鄉愁 雪晨 懷人篇 秋問 樹的表情 十月一午夜書 樹上有一座鄉村國小 時代:過古舊書肆有感 冬天立起來 她上升為樹 上蒼的語言 口信 子時書 十八年前的箭頭 狙擊手的冬眠 大月亮 | 有限的自白 形而下的一天 美之傳 生日口占 魚途 小雪節 天黑盡 冬日養病遂想起 歲寒書 出生在農村就是出生在古代 畫夢 落雀吟 深夜的紅花 十二般 飲者 在費家營 祭帖 打發黃河到各處走走 世上的巷子 太陽的傳記 電線謠 低處的蜜 一位農裔對陽光的憤怒 土豆之思 給反我 校園之夜 布下 年終總結二章 迎新年歌 |
作品鑑賞
該書中的詩體現了現代性發展中時空延異的漸變性特徵。詩人注意到現代性尚未波及的鄉土社會和精神意義的“原鄉”,時間和空間緊密交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則是這一特點的有力證明。隨著現代性對原有生活的衝擊,詩人發現個體生存的空間被不斷遷移,時間也被無限壓縮。《母親是濕衣裳》描寫了詩人的思緒在時間流中前後穿梭:“書應該合上,然則雪還在下……/雪是不經意之間/下起來的,/她下在二十二年之後的蘭州。/沒有風。灰一樣的雪覆蓋一個人的/只有寒冷——”閱讀是一個人的獨處,尤其是在雪夜讀書,書的世界和書以外的世界迥異,沉浸在書中是一次精神的神遊,周遭的一切便安靜下來。詩人用一個掩卷沉思的動作——“書應該合上”——中斷了時間的線性序列,敘述者從精神世界抽離出來,回到現實世界。其實,現實世界的物理時間沒有發生停滯,雪的不經意飄落表明敘述者並未發覺開始下雪,“雪還在下”,把前後斷裂的時間重新縫合起來。這一節的高明之處在於寫出了時間的無限延宕,與此同時,地理位置也悄然發生了變化。“她下在二十二年之後的蘭州”,這句詩模糊了時間的具身性,雪是此時開始下,二十二年以後仍然在下,還是詩人由此時的雪聯想到彼時的雪,真實情景應該是後者。此時和彼時都已經發生,詩人從更加遙遠的過去順著時間的河流到了切近的過去。這種敘述句式和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里的經典開頭一樣,卜卡詩句具體化了“多年以後”的時間性隱喻,置換成“二十二年”以後,過去、現在與未來有效地統攝起來。
卜卡在自身和故鄉的關係上繼續思考著與時代的斷裂和錯位,如《帶上一本書返鄉》流露出詩人難以融入故鄉的無奈,自己成為故鄉的“異鄉人”的百感交集:“即使回到老家你也不夠強大,你還得帶上書冊//返鄉,不關時間之長短/只關涉永恆之墓地”,孤身一人返鄉似乎不夠強大,不能抵禦故鄉迎面而來的盤問、認同或者拒絕,帶上書籍顯然是一個蹩腳的藉口。生活在現實的人只有為某件事尋找蹩腳的藉口才能夠感知黑暗中的光。卜卡似乎並不關心時間的長短,或者說返鄉並不是時間意義的長短,更是一種情感上的永恆。悖論的是,詩人所要追求的永恆是趨向死亡般的凝視,“永恆之墓地”一語道破永恆不存在,永恆是墓地和虛無。
卜卡看待自身的處境時帶有濃郁的悲觀主義色彩,他感受到居所的擁擠、壓抑和荒誕,如“水泥的牢房”,而“我”是被自己監禁,主體自我選擇和自我監禁構成內在的張力與緊張關係:“先是我把自己當成這個世界的罪犯,/罪犯中最倒霉的一個,被投監了,/我住在水泥的牢房裡。十二樓,有吃有喝,/就三四天可以不下來。下來也是半夜,/透透氣,放放風,順便查看天象。”(《黃河每次都能改變人》)罪行自定是個體自我意識的張揚。這節詩的後兩行表達了詩人溝通的焦慮、無奈,與人群的疏遠在某種程度上是向內轉的保護。現代性自身帶有超越和壓抑的二律背反,生活在其中的個體也難逃現代性的困擾。“我”在半夜下樓,有意避開人群,夜觀天象。車水馬龍的現代生活擠壓了生存空間的同時,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以現代性的視角打量“我”不合時宜地查看天象的行為,凸顯出詩人葆有的獨特性和難能可貴的異質性,這正是審美現代性的要義。詩人的投監行為和海子“我也願將牢底坐穿”都體現著孤獨和無奈。現代性的時間急速流逝,一刻也不曾停歇,海子那一代人的迷惘並未隨著時間消失殆盡。在現代性與中國傳統巨大的緊張、矛盾和衝突關係中,詩人也想“以夢為馬”,但是現實的語境讓他們不得不面對自我生存的困境。卜卡面對生命的態度是決絕的,年少時試圖翱翔的翅膀現在被沉重的露水打濕。詩人逐漸選擇了向內轉的抒情姿態,與外來的現代性的壓迫抗衡,頗有以卵擊石的悲劇意味,也有西西弗斯一次又一次推石上山的戲劇性荒誕。詩人說“罪犯中最倒霉的一個,被投監了”,細想之下,現代人何嘗不是生活在“規訓”之中。詩人像柏拉圖洞喻理論中的“先知”,當他試圖將真相告訴他人時,竟招致猜忌。卜卡的詩顯示了個體對現實的清醒,但又時常無奈,陷入越清醒越痛苦的迷局,表征著現代性過程所導致人的“異化”。
作品評價
在日常的閱讀中,人們習慣將詩人詩歌的表達與自身結合,在詞語與詞語的碰撞間產生共情,以此來更深一步理解詩人。人們在面對卜卡的時候,如果只是這一本《蘇格拉底的黃金杯》是不能夠讀通他的,但是如果人們將此目標拉近一點,這本詩集就是一個非常精美的存在,並且卜卡的這本詩集能夠支撐得起他的詩歌王國,這讓讀者們感到欣慰。(《白銀日報》評)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蘇格拉底的黃金杯》 | 2020年10月 | 北嶽文藝出版社 | 978-7-5378-6281-3 |
作者簡介
卜卡,本名王強,1977年生,甘肅秦安人,現為蘭州交通大學文學院教師,主要從事文藝學和新詩的教學、研究工作,業餘寫詩。曾在2005年與友人合出詩集《九人行》,2009年出版了文藝學專著《人間詞話研究》,從事詩歌創作二十多年,有詩集十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