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扎娜·格德亞

蘇扎娜·格德亞

蘇扎娜·格德亞(Suzana Gadea;1919年9月29日,布澤烏河畔恩托爾蘇拉,——1996年8月25日,布加勒斯特。)前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黨和國家領導人之一,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科學家、教育家、國務活動家,羅馬尼亞著名的化學家、冶金學家和女性社會活動家。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政治執行委員會委員,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政府教育部長、羅馬尼亞社會主義文化和教育委員會主席,博士、羅馬尼亞科學院通訊院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扎娜·格德亞
  • 外文名:Suzana Gâdea
  • 別名:Susãnica 
  • 國籍羅馬尼亞 
  • 民族羅馬尼亞人 
  • 出生地科瓦斯納縣布澤烏河畔恩托爾蘇拉 
  • 出生日期:1919年9月29日 
  • 逝世日期:1996年8月25日 
  • 職業革命家政治家科學家教育家大學教授工程師 
  • 畢業院校:布加勒斯特理工大學、斯特凡·喬治烏政治學院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羅馬尼亞著名女科學家 
  • 代表作品:《稀有金屬和半導體》、《鋁合金的定向凝固》、《冶金工程專業手冊》 
  • 學位:冶金物理化學和半導體博士 
  • 學術稱號:羅馬尼亞科學院通訊院士 
  • 榮譽稱號名譽教授 
  • 政黨羅馬尼亞共產黨 
人物傳記,化學和冶金專家,社會政治活動家,黨政領導人,意識形態工作,劇變之後,榮譽,著作,

人物傳記

化學和冶金專家

1919年9月29日生於羅馬尼亞中部科瓦斯納縣布澤烏河畔恩托爾蘇拉。父親斯特凡·斯特內斯庫曾是一名公務員林務官,母親是家庭主婦,蘇扎娜有一個哥哥和三個姐妹(分別是工程師、教師、職員和家庭主婦)。27歲時與來自特列奧爾曼縣的土木工程師杜米特魯·格德亞(當地人,布加勒斯特理工大學畢業)結婚,1948年,女兒多伊娜降生。
1926——1938年,蘇扎娜·格德亞在布澤烏河畔恩托爾蘇拉讀國小和女子中學,1938——1943年就讀於布加勒斯特理工學院(今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理工大學)化學工程學院冶金專業,獲冶金物理化學半導體博士學位。大學畢業後,蘇扎娜·格德亞在布加勒斯特理工大學任教,1943年12月11日任物理冶金系教授助理,1946年被提升為高級教學講師,1948年晉升為副教授。1946年任“拉米諾茹勒”鋼鐵廠下屬工程實驗室主任和工程師。1948——1951年任布加勒斯特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院長,1949年任機械工程學院教師工會書記,1951——1955年任布加勒斯特機械工程學院院長。1955——1976年任布加勒斯特理工大學教授。在此期間,曾於1951年在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茲布羅約夫卡和布爾諾,1953年在波蘭華沙,1954年在民主德國的德勒斯登進修冶金物理化學專業。

社會政治活動家

在從事科學研究的同時,她還積極投身社會政治活動,1945——1946年參加教師工會聯盟的工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是爭取和平委員會成員,並且作為志願者在非政府組織羅馬尼亞婦女反法西斯聯盟、羅馬尼亞民主婦女聯盟(民主團結聯盟)、羅馬尼亞—蘇聯友好協會、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羅馬尼亞全國委員會工作。1960年向羅馬尼亞工人黨(1965年改稱羅馬尼亞共產黨)提交入黨申請,1962年6月22日正式加入羅馬尼亞工人黨,黨員證編號0989173。此後,她曾在“斯特凡·喬治烏”社會政治學院進修。
1961年1月當選為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大國民議會主席團委員。1961年1月當選為羅馬尼亞全國婦女理事會副主席,1963年2月7日當選為羅馬尼亞全國婦女理事會主席。1965年3月19日當選為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務委員會委員,1969年3月13日連任。1965年7月在羅馬尼亞共產黨第九次代表大會上,只有兩年黨齡的蘇扎娜·格德亞教授當選為羅共中央候補委員。1971年5月29日——1974年2月任羅馬尼亞全國人口委員會委員。
1972年,蘇扎娜·格德亞被授任鋁合金硬化研究的博士生導師。1974年3月1日被選為羅馬尼亞科學院通訊院士。此外,她還於1968年被選為英格蘭鋼鐵學會會員,1970年被授予法國科學院榮譽院士稱號,1973年當選為國際電子顯微鏡學會聯盟副主席。1975年7月任布加勒斯特理工大學校長。蘇扎娜·格德亞對位錯理論(液-固、液-液、固-固)和半導體合金進行基礎研究:積體電路,壓電式發電機,電子元器件。她還在熱處理熱化學的研究、擴散的研究、熔融鹽薄層的沉積的研究上取得成就。她還研究了航空器的機械構造中的高強度鋁合金的問題。
蘇扎娜·格德亞教授(左一)蘇扎娜·格德亞教授(左一)

黨政領導人

1976年6月16日——1979年8月28日任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政府教育部長,1979年8月28日——1989年12月22日任羅馬尼亞社會主義文化和教育委員會主席(部長級)。1976年9月增補為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委員。1979年11月23日在羅馬尼亞共產黨第十二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羅共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執行委員會委員。1980年4月1日任全國科學和技術委員會副主席,1980年5月22日任最高教育委員會副主席。1983年4月5日任全國人口委員會副主席。1985年12月31日當選為全國科學和教育委員會委員。
蘇扎娜·格德亞是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第五、六、七、八、九屆大國民議會代表。1965年3月——1969年3月當選為普拉霍瓦縣普凱尼馬里第7選區大國民議會代表,1969年3月——1975年3月當選為普拉霍瓦縣波耶納利伯爾奇第7選區大國民議會代表,1976年1月24日補選為蘇恰瓦縣蘇恰瓦第1選區大國民議會代表,1980年3月——1985年3月當選為尼亞姆茨縣皮亞特拉尼亞姆茨北部第1選區大國民議會代表,1985年3月——1989年12月當選為博托沙尼縣弗拉芒第3選區大國民議會代表。
蘇扎娜·格德亞蘇扎娜·格德亞

意識形態工作

從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一大批婦女幹部被提拔到羅馬尼亞黨政領導崗位。蘇扎娜·格德亞以婦女和科學界的傑出代表的身份進入中央領導層,長期負責文教和意識形態工作,特別是在1979年至1989年擔任社會主義文化和教育委員會主席的十年間,參與樹立和鼓吹齊奧塞斯庫的“個人迷信”。
1971年7月6日,齊奧塞斯庫在羅共中央政治執行委員會上提出了改進政治思想工作,普遍提高黨員、全體勞動人民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教育的行動建議,即《七月論綱》,同年11月羅共中央全會通過《羅共中央政治執行委員會關於改進政治思想工作、普遍提高民眾的知識和社會主義教育的整體水平,關於在我們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道德和公平原則的基礎上構建社會關係》的決議,開始了被稱之為“迷你型文革”的強化意識形態控制的政治運動,並設立黨政合一的機構社會主義文化和教育委員會,杜米特魯·波佩斯庫、米烏·多布雷斯庫和蘇扎娜·格德亞先後任主席,他們仿照毛澤東金日成個人崇拜和領袖神化的模式,以中國的文化大革命和朝鮮的太陽節為藍本,大肆吹捧尼古拉·齊奧塞斯庫埃列娜·齊奧塞斯庫
羅馬尼亞共產黨發動的“迷你文革”被認為是新史達林主義對文化自主性發動進攻,回到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嚴格管理和對知識分子的不正確的批判,人文和社會科學被要求嚴格遵守意識形態的需要,競技和美學被意識形態所取代,某些領域的專業人士被煽動者所取代,繼而使文化再次成為政治思想的宣傳工具。蘇扎娜·格德亞在社會主義文化和教育委員會主席任內,忠實地為她的政治主人尼古拉夫婦,尤其是埃列娜·齊奧塞斯庫服務,鉗制人民的思想自由,沉浸於自滿、自負和自足。社會主義文化和教育委員會以“促進文學和藝術創作,推動文學作品、電影、戲劇、音樂和雕塑、動畫製作的戰鬥精神,滿足社會主義社會、人民民眾的利益”,審批劇院劇目、博物館主題、圖書編輯出版和再版、電影製作和播放。該機構控制了羅馬尼亞所有的出版物。黨和國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規,禁止任何有可能損害國家利益的書面材料在國內外出版發行,羅馬尼亞公民被禁止與外國電台和報紙接觸。蘇扎娜·格德亞也因此被視作“文化大屠殺的發起者”之一。
1976年,社會主義文化和教育委員會推出《歌頌羅馬尼亞》大型綜合文化藝術表演,藉此弘揚愛國主義、共產主義和民族精神,塑造齊奧塞斯庫所倡導的高度社會主義思想覺悟,致力於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建設的“新人類”。其性質就如同朝鮮的《阿里郎》。

劇變之後

1989年12月22日,羅馬尼亞政局發生劇變後被逮捕,羅馬尼亞救國陣線對原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黨和國家領導人進行政治清算並廣為株連。緊接著,1989年,根據羅馬尼亞科學院有關章程的規定,埃列娜·齊奧塞斯庫馬尼亞·曼內斯庫、蘇扎娜·格德亞等被判定為刑事犯罪的院士被開除出羅馬尼亞科學院。1994年3月,蘇扎娜·格德亞獲特赦出獄,1996年8月25日在布加勒斯特病逝,享年77歲。
蘇扎娜·格德亞蘇扎娜·格德亞

榮譽

蘇扎娜·格德亞曾榮獲多項功勳獎章和榮譽稱號,包括:三級勞動勳章(1960年)、二級勞動勳章(1971年);“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之星”三級勳章(1964年);三級“圖多爾·弗拉迪米列斯庫”勳章(1966年); 名譽教授稱號;羅馬尼亞“為社會和民族解放,反法西斯和反帝國主義革命40周年”紀念勳章(1984年)等。

著作

主要著作有:《物理冶金》(1950年)、《金屬和合金的研究》(1954年)、《粉末冶金》(1958年)、《物理冶金》(1961年再版)、《熔體研究》(1962年)、《物理冶金半導體》(1963年,合著)、《合金》(1965年,合著)、《稀有金屬和半導體》(1967年)、《物理冶金半導體材料》(1968年,合著)、《鋁合金定向凝固》(1968年)、《金屬材料的疲勞理論》(1972年)、《冶金工程師手冊》(第一卷和第二卷的總協調人,1978年和1982年)、《物理冶金及金屬研究》(1979年,合著)。
蘇扎娜·格德亞院士蘇扎娜·格德亞院士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